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刘彤  杨嫦君 《青年记者》2012,(27):40-41
2012年7月,因赞美"绳命"(生命)被猴子骚扰的延参法师视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此后,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7月15日,延参法师登上东方卫视《今晚,80后脱口秀》嘉宾席,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先有汪涵等主持人现场演绎"猴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2,(34):22
本刊讯(记者韩阳)"史上最萌法师"热"高烧不退",在大众开心欢笑之余,延参法师不动声色地秀出与"萌"互动的另一面:以清新温情的笔意撰出心灵修行散文集《幸福想你了》,并由同心出版社在11月的秋爽天气中郑重推出。这是延参法师以心灵导师身份,用自己的多年修行和感悟慢火煲出的口味清淡隽永的"心灵鸡汤"。《幸福想你了》针对现代人的幸福缺失感,进行智慧、从容的开导,法师认为,其实,幸福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幸福是一种能力,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过程。法师从自身的幸福认知出发,将智慧和意境融化到一言一语中。  相似文献   

3.
八、法庭调查之一:海灯有否正式工作和档案摘登敬永样的《内参选编》的文章说,海灯法师“在不同场合中把自己的年龄越说越大”,“海灯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档案,他的身世都是由他自己说了算。”原告出示证据:1989年10月颁发的海灯居民身份证上写明海灯法师出身于1902年8月19日。关于档案与工作,原告说:“海灯法师皈依佛门几十年,长期从事宗教  相似文献   

4.
《意见》的颁布,解决了"让不让宗教做慈善"的问题,而宗教要做好慈善,还需要很多的制度配套几乎每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都会提交与宗教慈善相关的提案。在2010年的提案中,他列出了宗教慈  相似文献   

5.
丰子恺在创作《护生画集》第3集时,拟绘70幅,但画至69幅后,一时想不出题材而辍笔数日。正巧这时他收到广洽法师的来信,说一次乘车途中,车内有一乘客带有一捆绑得紧紧的五只鸡,据说这几只鸡是待厨之物。有趣的是,这些鸡见到广洽法师后即哀鸣不止,似乎在求救,不忍再看下去的  相似文献   

6.
刘辰翁生平中"少登陆象山之门"一说的材料来源,学界始终没有弄清楚。其实此说最早出现于顾嗣立《元诗选》三集甲集"须溪先生刘辰翁"小传,顾嗣立作出这样的判断实际上是他对元人吴澄一篇序文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上一期《文献》杂志发表了题为《救护〈赵城金缄〉的策划者力空法师行略——以〈霍山志〉和力空法师自撰的年谱为题》的文章,介绍了笔者在北京图书馆发现的力空法师自撰的年谱——《念死法师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该稿草成不久曾就教于林世田学友,蒙示以扈石祥《八路军救护〈赵城金藏〉纪实》(刊于《佛教文化》1993年第1期,以下简称《纪实》)一文,甚为感谢。扈石祥先生的文章对《赵城金藏》被救护的过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承已久,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佛教文化又将怎样传播?对此延参法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其不仅是微博红人,而且利用微博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播,其微博的内容类型化明显、特点鲜明,通过频繁的信息发布、鲜明的个人媒介形象的塑造、佛理世俗转化,使其微博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在新媒体时代下弘扬佛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护生即护心     
1927年,弘一法师便开始与丰子恺商议编绘《护生画集》的计划。1929年2月,在法师五十岁生日时,《护生画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集子收画五十幅,适与大师的寿数相合。之后,每隔十年,丰子恺先生便要推出一集画册的续编,画幅也随之递  相似文献   

10.
常风与书评     
常风(1910-2002),教授,曾任山西大学外语系主任。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在校时曾师从吴宓、叶公超、陈寅恪等名家。他喜爱书评,是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影响的书评家。1949年以前他有两本书评专集:《弃馀集》和《窥天集》。1995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逝水集》,书中除纳入了原《弃馀集》的内容外,新增加了《逝水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的弘法与过去没有本质区别,不过是更直接,需要我更谨慎,每一句不能引起别人的误会和伤害,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鼠标一点,就是历史""法师,男人为什么会花心?"有网友来问。法师释延参咧着大嘴呵呵一乐,用左手食指在键盘上敲出答复:"花心的男人,很难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就像牛魔王1700岁,爱上了老狐狸,结果狐狸死了,老牛伤心死了。"这位48岁、说话不太"守规矩"的和尚,是目前新浪微博中粉丝数量最多的法师,他的正式身份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他在微博里一边吐槽,一边调  相似文献   

12.
古诗编辑张景星张景星编辑了《宋诗别裁集》和《元诗别裁集》,后人将这两个诗集与沈德潜编辑的《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称为《五朝诗别裁》,这几个诗集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唐以后的诗歌发展状况。所以,张景星编的这两个诗集,在我国诗歌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张景星的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是江西奉新人,生活在乾隆时代。他是宋代理学家的信徒,很尊崇周敦颐、朱熹,在《宋诗别裁集》中,不仅选了他们许多诗作,提到他们时还称“周子”、“朱子”。一生中,没有作过什么大官,主要是讲学、教书,曾于乾隆十年(1745)举进士,做过河南鲁山县的知县,后来不做官了,便寄居在河南南阳,在衍畴书院集门徒讲学。他编辑的两本诗集,也是在去官之后,在讲学期间进行的。《宋诗别裁集》原名《宋诗百一钞》,选入了  相似文献   

13.
通俗文艺编辑凌濛初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他是明末有名的通俗小说家和通俗文艺编辑。他青壮年时期,在仕途、文场都不得意,便专心于刻书,编辑通俗读物。他18岁时补廪膳生。24岁时评《东坡禅喜集》,天启元年(1621)刻成《东坡山谷禅喜集》。48岁时编撰《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年,崇祯元年(1628)刻成。53岁时,编撰成《二刻拍案惊奇》。崇祯七年(1634)55岁时授上海县丞,从此步入仕途,专心做官,没有再做编辑工作,也没有什么创作。在上海做了8年官,63岁时擢徐州通判。第二年入何腾蛟幕。他仇视农  相似文献   

14.
史料记载东晋庐山慧远法师往生后,谢灵运曾为其撰有碑诔之文,今《广弘明集》卷二十三保存有《庐山慧远法师诔》,《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保存有《庐山法师碑》。经过目录学、写作风格、同类文章互勘、写作时间等多角度的比较求证,可知《庐山法师碑》存在众多疑点。  相似文献   

15.
正其实,有一个书名是现成的,可以叫"孙氏寓言",但估计建江没有想到,想到了建江也不会用这个书名。孙建江出了一本寓言集,书名叫《试金石》,拿到手里,有点替建江遗憾。建江在出版社谋事,拿工资的活儿是编书,不拿工资的活儿,按所花时间、精力多少来排列,占第一位的是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然后才是创作,如寓言、童话、童诗、随笔等。创作属于他业余的业余。不过他业余的业余,却十分专业。他的寓言集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试金石》是他的第八本寓言集。  相似文献   

16.
“我看过《中国新闻周刊》。”学诫法师微笑着接过杂志。他有个人博客,建立了寺庙网站。现年40岁的学诚法师硕士毕业,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3岁出任方丈时,曾经是国内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汉族地区寺院方丈。而如今,他是佛教走向现代化的行动者。  相似文献   

17.
李健吾(1902-1982)笔名刘西渭。他是上世纪30年代很活跃、很著名的书评家。他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出版了《咀华集》、《咀华二集》等四本书评专集,影响很大,至今也为人称道。他的书评主要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所评主要是文艺作品,戏剧是他研究的重点。他在1982年7月说:“解放以后,我没有时间‘高谈阔论’了,一则,我用它来长期改造自己,这是一种乐  相似文献   

18.
他跨越了一座又一座艺术山峰,收获一部又一部巨制—— 1992年:16集文献纪录片《伟人周恩来》; 1995年:8集历史纪录片《历史的见证》; 1996年:6集政论片《世纪钟》; 1998年:躁纪录片《风雨钟山路》;  相似文献   

19.
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十八大政治报告并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刻,山东烟台大学叶峻教授及时推出了他集30年研究之"封刀"专著《社会生态学与协同发展论》一书(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社生与协发》)。随着该书的出版,一门新兴学科"社会生态学"和一个新的发展理论"协同发展论"和读者见面了;不仅如此,他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认识论和世界观,及其全新的科学视野与思维方式。初读《社生与协发》  相似文献   

20.
"朴素.象真理一样朴素."这是高尔基的人物特写《列宁》中,一位工人对无产阶级领袖列宁的赞语.《列宁》写于一九二四年春天.当时,高尔基在一封信中谈及此文时,称列宁为"世界最伟大的人".但那篇人物特写原稿的题目却是《人》.后来改用《弗拉基米尔·列宁》这个题目,发表在《俄罗斯同时代人》杂志上.题目虽改了,但作者的原意,全文的中心思想都没有改变.在高尔基笔下,列宁既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同时又是"人".这有矛盾吗?没有.高尔基的这篇人物特写(见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高尔基选集·回忆录选》,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九六四年版《通讯特写选》),成功之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把列宁写成既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又是"人",让一个活生生的、可敬可亲的无产阶级领袖形象神态逼真地活跃在纸上,站立在读者面前!高尔基非常忠实于生活,忠实于事实.他竭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生活,而不是从什么脱离实际的某种需要和意图出发去反映生活.他初次见到列宁,就觉得与自己原来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