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主编,成就期刊品牌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文摘类杂志《读者文摘》是全球公认的品牌,它的发行遍及世界各地。谈及《读者文摘》的成功,它的初创主编华利先生功不可没。华利走的第一步,就是制定编辑指导原则。他早在杂志草创期就写下了自己的编辑标准,成为每一位编辑都晓得的《读者文摘》刻在石头上的“三诫”———它可以被引述吗?它是读者会记得、思索和讨论的东西吗?———它实用吗?是大多数人的兴趣和谈话的题目吗?———它有恒久的趣味吗?一两年后仍然有意思吗?紧接着,为了实现这个原则,华利开始确立可以信赖的编辑及管理的上层结构。华利招募了一个编辑队伍并颇具艺术性地严…  相似文献   

2.
房向东  尚昱 《编辑之友》2010,(10):125-128
房:去年g月,美同<读者文摘>宣布破产保护,对你应该有着双重的震撼吧?一来你是做杂志,而且是"心灵鸡汤"类文摘杂志的;二来,我们的<读者文摘>(后来改名为<读者>),开始翻译、转载、效仿<读者文摘>的理念而风行时,正是你的学生时代,你应该是在它的滋养下成长的吧?  相似文献   

3.
诗礼堂位于曲阜孔庙的东路古建筑之中,它是孔子当年教其子孔鲤读<诗经>学<礼记>的地方.史载,一次孔子在庭前沉思,适逢孔鲤从身旁经过,便叫住问道,学过<诗经>吗?答到:"未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时隔不久.又在这个地方,孔子问孔鲤:学过<礼记>没有?孔鲤回答:"未也."孔子告诫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这就是"诗礼堂"名字的来历.  相似文献   

4.
张泽远 《传媒》2005,(2):24-27
本世纪开年,期刊出版界曾经有一个流行的疑问:上个世纪中国产生的几个"期刊恐龙"在新世纪出版生态里还能是保持优势的种群吗?这几个"恐龙"指的是期发行量超过百万的<读者>、<知音>、<家庭>、<半月谈>、<故事会>.因为前三者在刊物定位上有类似的地方,因此,笔者最近通过对比这三本杂志的发展态势,对<读者>的发展做了调研采访.  相似文献   

5.
卖书     
郭沫若 《出版参考》2004,(29):32-32
我平生受苦了文学的纠缠,我想丢掉它也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了.小的时候便喜欢读<楚辞>、<庄子>、<史记>、<唐诗>,但在一九一三年出省的时候,我便全盘把它们丢了.一九一四年正月我初到日本来的时候,只带着一部<文选>.这是一三年的年底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店里买的.走的时候本来也想丢掉它,是我大哥劝我,没有把它丢掉.但我在日本的起初一两年,它被丢在我的箱里,没有取出来过.  相似文献   

6.
蛋炒饭的典故 逯耀东在<大肚能容>里说:"有次在香港与朋友聚会,座上有位刚从美国来的青年朋友,经介绍后,寒暄了几句,我就问:‘府上还吃蛋炒饭吗?'他闻之大惊道:‘你怎么知道?怎么知道的!'这位青年朋友祖上在清朝世代官宦,祖父于清末做过不小的地方官.当年他们府上请厨师,试大师父的手艺,都以蛋炒饭与青椒炒牛肉丝验之,合则用.那青年闻言大笑说:‘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蛋炒饭,竟不知还有这个典故.'我更问:‘府上还有其他菜肴吗?'他说:‘没了,只剩下蛋炒饭.'我闻之默然,只有废箸而叹了."  相似文献   

7.
在百孔千疮的旧中国,湖北省某农村一个破落知识分子家里还保存着一个书柜,书柜里保存着残缺不全的一些古典书籍,有<大学>、<中庸>等教科书,有<三国演义>、<镜花缘>等小说.一个对人生尚处混沌状态的少年视这个书柜为珍宝,每日盘点着.他刚刚在私塾里受过启蒙教育,读过<三字经>、<千字文>、<学而>(<论语上>),阅读那些大部头的书籍对于他是多么困难.他以逢人"问字"为途径,硬啃着那些骨头,毕竟所得不多.但是"求书若渴"这条根却埋在他的心底.后来,村里一直流传着这个少年"问字"的故事,成为乡下的一种美谈,也成为教育青少年爱书、读书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芷青 《出版科学》2004,(1):79-79
几日前,友人送给我一本<怡丫和她的小猪卡鲁>,让我千万要读.我一看书名就纳闷:小猪卡鲁?小猪会有名字吗?是不是所谓的宠物猪?我和小孩子的世界已经有一道鸿沟了,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友人打了几个电话来询问,我才翻出那本书.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对我说,你们干档案工作的挺好的.我问他们好在哪里,他们说你看有<档案法>了,有<档案条例>了,有<档案管理办法>了,电视里有脸儿了,报纸上有字儿了,你们简直牛起来了,不少行业的达标升级工作都被禁止了,而你们还开展得挺滋润的,这说明了一种态势,还不好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有追问的传统,自屈原的<天问>开始,问历史、问社会、问现实.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国内水资源整体状况的电视纪录片,<水问>问的不是水,而是问我们这群有智慧生灵的人:危机何时到来?饮水能否安全?生灵是否安宁?江河如何安澜?水究竟属于谁?大国水网有多远?节水难在何处?水的答案在哪里?……在这一系列的追问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对于人类未来、民族前途的隐忧.而电视纪录片<水问>以"反求诸己"的理念追问现实,其本身也是对纪录片创作范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笔者应美国<读者文摘>之邀,赴美国休斯敦市对正在那里养伤的刘翔进行一次专访.在这次的采访过程中,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读者文摘>编辑部要求我在刘翔的采访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录音笔记录,并告知会有一套专门的审核制度来检查采访录音.  相似文献   

12.
话题新闻作为一个概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光明日报>.当时<光明日报>以"每月聚焦""今日话题"两个名牌栏目为依托,发表了大量的话题新闻,如<部长同志:您办公室里有国旗吗?><黑米专家的困境说明了什么?>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反响.  相似文献   

13.
一束草根:"业务指导"的重要性不必再说了.大家都耳熟能详.既然"业务指导"那么重要,那么"业务指导"是不是专业呢?我认为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就是这样重要的工作,在档案专业上并没有名分.<档案学词典>中没有这个术语,<档案管理学>论著中没有对它的论述研究.工作难做使业务指导人员沦为"雇佣工".这让人怀疑"业务指导"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因为几本书的缘故,我和师永刚曾经有过一些沟通.当时,师永刚做<凤凰周刊>的执行主编一两年. 后来再见时,他问:"你打算采访我什么?是关于<凤凰周刊>还是关于书?"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凰周刊>,也通过<凤凰周刊>认识了他.但我还是愿意聚焦到他所编著、合著的书--力图探讨一本图书的畅销可以有多少种形式,在偶然之中究竟有多少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诸仁 《编辑学报》2006,18(2):93-93
问从<编辑学报>上经常可以看到"2万1 000册""1万3 500余家"一类表示,请问这类表示在科技书刊中允许吗?有什么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说来惭愧,在即将进入档案馆工作的前夕,我对档案的了解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停留在人事档案的范畴。刚到档案馆工作的时候,曾被问档案馆是不是存放本地人事档案的地方?无独有偶,也曾被问馆藏档案里有没有他家楼盘的图纸?很多人都曾问我,学化学的  相似文献   

17.
1 档案收集难与易是相对的,有条件地存在、变化着的 <档案管理>杂志主办的<档案界>网站上,有个"业务问题一百问".百问中的第一问是:"为什么档案收集工作那么难做?怎样解决收集难的问题?"虽然有人称此问题太简单,甚至是伪问题,但我却认为它是影响档案业务提高的第一等的大问题,很不简单,是档案界多年关注、经常讨论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在流行歌曲铺天盖地掀起的日子里,我仍然爱唱<小草>.因为它纯朴、实在,更因为它那独特、可贵的精神,二十多年来,一直伴随、鼓舞着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中国人     
在露天咖啡座里,有好的阳光,有好的咖啡,有好的歌.邻座的德国人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又问,你是台湾人吗?我说不是,我是中国大陆人.那人点头致意,说很少能够看见大陆人在休闲.我问那么中国大陆人在做什么?他说在中国餐馆里打工.他说中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钱?我说我在中国时,常听到人说德国光头党的事,是不是德国人都是光头党,全民都在复兴纳粹?  相似文献   

20.
冯越 《今传媒》2007,(3):15-15
如果有人和你说,中国清朝末期的妓女赛金花,曾当过美国作家协会主席,你能相信吗?可是,去年11月14日,湖南出版的<潇湘晨报>,在一篇<铁凝该怎样领导中国作协?>的文章里就是这样说的,在作者长平的名字后面还写明了其身份是"<南都周刊>副总编辑".其实,与中国有关、姓名中有个"赛"字、又当过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的人,名叫赛珍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