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态文明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文明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国外的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想和观点。深入研究国外生态文明理论尤其是循环经济理论、稳态经济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等,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最闪光处是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老子提出顺应自然、天人和谐,庄子主张万物平等、物物循环。他们回答了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人与生态环境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道家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反思当代由西方机械自然观与人类中心论指导下创造的工业文明所引发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重新审视人类生存方式、发展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区域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和工业明观生产力比较,两既有传承关系,又有本质区别。工业明观生产力属于发达生产力,发达生产力只有同先进的明取向相结合,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即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是推动21世纪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力量,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从而也提高经济拉动力的根本要求。循环经济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模式,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总体性”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具有世界观意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追求。因此,这一“总体化”进程有助于我们深入反思生态中心论、生态社会主义,以及由人性危机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西方的“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的价值问题展开争论,这些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其实践活动的后果,但两者都脱离了制度维护,抽象谈论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则将生态伦理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予以探讨,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生态退化问题,人们应该重新思考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指导思想,尊重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推行土地伦理。土地伦理是传统人类中心论与生物中心论的有机融合,既是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实现我国土地伦理实践的一系列途径包括:改变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加强土地伦理的理论研究,强化土地伦理教育,推行土地养护运动,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下,人类对自身以往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深刻反思并形成高度理性认知的结果。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河南正面临着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好机遇,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突破观念、技术、政...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产物。所以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人们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的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其主要的体现就是它的3R原则。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对"人类中心论"及"男性中心论"的批判出发,分析小说《蝇王》中男性对自然的剥削及对女性的压迫,得出本是生态乐园的珊瑚岛有其毁灭的必然性,以期为这部作品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为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平等和谐关系提供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人与自然的历史状况,现实矛盾以及当代困惑等方面分析,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历史和现实反思的结果,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求人类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旅游生态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认识到旅游发展带来一些生态安全问题之后,开始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考虑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生态学于是产生了。对于旅游生态学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主要是研究包括自然、社会、旅游经济系统的复合生态系统科学。旅游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旅游生态系统,旅游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旅游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系统等级的层次性;区域结构的特殊性;层次结构的网络性;系统状态的脆弱性。在实践中,旅游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态系统理论在旅游开发规划中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代生态学从生态整体意义上提出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当代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作了调知,以此来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原因。他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现状在理论上从人对自然的角度作了深刻的剖析,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最终把生态危机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主义诉历史唯物论蕴涵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逻辑,并致力于通过生产力的合理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来解决生态问题,因而在理论上与当代生态学具有被整合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对自然的掠夺造成了生态危机,使得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其解决需要人类从生态伦理的角度与自然和解。  相似文献   

15.
把生态化追求纳入国家创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发达国家的创新战略从促进经济增长转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把生态化追求纳入国家创新战略,将追求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调整为包括经济高质量增长、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及人的健康安全与全面发展在内的多目标.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安全和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Social work's notion of environment has always been unnecessarily restrictive. The profession has tended to either ignor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r accept a shallow ecological conceptualization of nature as something other, quite separate from human activity. Deep ecology offers social work an essentially different view of the person/environment construct and argues for a fundamental shift in the way humanity views its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deep ecology and sketches its key value premises,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beliefs about how knowledge is acquired and its social action methodology. It offers key insights and concrete examples for incorporating a deep ecological awareness into teaching courses on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这与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思想是一致的,如果能很好的发掘原始宗教中的生态智慧,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往往无视自然的存在,肆意地对大自然进行掠夺,造成我们生态之居的恶化,人们普遍要求一种生态的关怀,这在当代文学上已十分明显地反映出来。本文欲对当代文学的这一现象进行归结和分析以期对生态文艺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简论生态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明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明智选择。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的理论分析,从四个方面阐释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并提出了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的对策性建议和途径。在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民族共生教育是在西南民族教育中处理、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自然与人文的互融和谐是共生教育的生态伦理。走向多元共生的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应有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