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4月20日,随着三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的歌声响起,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在浙江舟山启动。首届"三毛散文奖"在去年成功举办后,"三毛"文化品牌已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舟山市定海区通过建立三毛纪念馆、三毛书吧,成立三毛研究会,进一步扩大"三毛"文化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2.
交流     
各位编辑:你们好!煎熬着无数人的"黑色六月"已经过去,我也以超过重点分数线80分的好成绩拿到了心仪的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可以开心地静下心来了,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写信给你们,给我所钟爱的《文化博览》。  相似文献   

3.
梁凉 《文化交流》2017,(5):58-62
正1935年7月28日,上海《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出现了第一幅四格漫画《三毛》。主角三毛是个大脑袋、圆鼻子、头上飘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奇特而生动的造型立即引起读者的关注。此后,这个在时代的波涛中载沉载浮的形象成了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此画的作者就是张乐平。从三毛世界里长大的浙籍名人三毛后来成了中国底层苦孩子的代言人。三毛和创造了他的"三毛爸爸"张乐平一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三毛  相似文献   

4.
叶辛 《文化交流》2004,(5):48-50
上海是我的故乡,我出生在这里,也成长在这里,我热爱这座城市。和很多不曾离开过这座城市的上海人不一样的是,我在年轻时便离开故乡,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我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山乡,因而我能够充分地感受现代化的大城市和西南偏远山乡的差别。这种城市和乡村的落差,给了我最为宽广的想象空间,因而我时常能用一双现代都市人的目光观察传统古朴的乡村,也时常能用一双阅尽了高原村寨风情的目光来观察节奏快捷的上海。我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曲《梁祝》风靡全国。当年26岁的何占豪作为主创之一,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信像雪片一样飞来,"连俄罗斯姑娘都写信来追求我。"今年,《梁祝》60岁了。哪个《梁祝》?你可能会问这个问题。这个故事,经过无数版本、剧种的改编、创作,早已成为中国人的一个文化符号。但,一看名字就能秒哼旋律的,只有它:《梁祝》小提琴协奏曲。5月4日。"我给我的同伴陈钢打了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6.
正崔钟锡说,他的终极梦想是"在我的第二故乡浙江宁波建立中韩文化交流中心,一个能提供韩国人和中国人互相学习、体验对方国家文化的平台"。"学中文难,还是学韩语难?当然是学中文难喽!中文可是号称天下最难学的语言!"当"忠涵交流"的崔钟锡老师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是回答时,我与他都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7.
正1989年4月20日,台湾著名作家三毛踏上了令她魂牵梦萦的故土浙江舟山。2017年4月20日,在三毛回乡探亲纪念日这一天,由《人民文学》杂志社、浙江省作协、定海区委区政府主办,浙江省散文学会、舟山市作家协会、定海区文联承办的首届"三毛散文奖"正式揭晓。参赛作品来自世界各地评奖活动自2016年10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参赛作品589件,其中散文集229部、单篇散文360篇。参赛作者有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民俗的了解和喜爱,往往始于儿时的经历与感知,因为人一出生便活在民俗中了。生活在乡村的自不必说,即使生活在城市的,长辈们往往有意无意之中将故乡的风物习俗随日常生活带到了城市,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仍然飘荡着故乡泥土的芳香,绵延着田园生活的温馨和从容……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感悟到:一个人走得再远,也不可能走出心灵深处的"故乡",那是涵养情感,孕育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正每到清明前,可以让鱼市场沸腾起来的,那就是?鯃。知道跳鱼这个名字,是鲁迅小说《故乡》里少年闰土的描述:"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我们象山人管这种跳鱼叫弹胡,书上写"阑胡""弹涂鱼"。我们把黑不溜秋、活蹦乱跳的人也叫作弹胡,一如水浒里的诨号。我父亲的一位兄弟,人家就这么叫他,他先前以做豆腐为业,不过这样一来,人家更要说"弹胡豆腐汤"什么的了。  相似文献   

10.
    
阔别是什么概念,在久居他乡的浪子看来,那是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隋思.二十年了,在二十年的无数个夜里,总不知身是客,在花前月下还能一响贪欢.冒着三千多公里严寒,我回到了二十年未见故乡,在这二十年里,我不明白自己是怎样忍着头皮,担着骂名走过的这二十年漫长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