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常见物质的推断题例1(2010年兰州)有A、B、C、D、E、F六种物质,已知A为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为一种碱,D为一种常见的气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①A和B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②B和C的溶液混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③A和C的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④把D通入C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F生成,  相似文献   

2.
物质的推断     
原题:今有A、B、C、D4种固体物质,它们在常温下可以分别跟水反应,生成a、b、c、d 4种气体。已知:a、b、c、d4种气体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相似文献   

3.
例1 (2007年苏州市中考题)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①②③④⑤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Cl BaCl2 Na2SO4 B.NaOH NaCl Na2SO4 C.CuSO4 NaCl NaNO3 D.Na2SO4 HCl KCl错解B或C.错因剖析本题中的各组物质都是可溶性的酸、碱、盐,它们彼此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关键在于看有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错选B是只考虑NaOH、NaCl、Na2SO4三种物质之间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5.
熟悉每一种物质的性质是做好鉴别题的前提。下面举一个在考试中出错较多的鉴别题,供参考。 题目:有A、B、C、D四种液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和水。现只用一种试剂,两步操作,就能把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__;两步操作是①__,②__。  相似文献   

6.
现行普通高中化学第三册114页总复习题第1题的(11)小题:现有以下8种有机物;A.乙醇B.甲苯C.苯酚D.苯甲酸E.葡萄糖F.蔗糖G.乙酸H.乙烯其中①能跟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一.②能跟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反应的是..③能使氯化铁溶液变紫色的是..④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一.⑤在常温下能跟溪水发生反应的是一.③在一定条件下,能跟竣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_.学生常根据教材内容写出如下答案:①E;@C、D、GZ@C;@B、H;@C、H;@A、E.相应的人教版《教学参考书》提供的参考答案也正好与之相符.然而就在笔…  相似文献   

7.
关注对试题的研究,是值得鼓励的教研习惯。知识是越辩越明,问题是越研越清。一个争执的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还不被人认知的地方,需要进行深人的分析、研究和梳理,从而达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一、问题背景2011年佛山市中考试题第17题是一道物质检验与区分题,着重考查物质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综合运用。题目: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各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区分开来的是()。  相似文献   

8.
题目A、B、C、D、E五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和AgNO3溶液的一种.已知:①A与B反应时有气体生成:②B与C反应时有沉淀生成;③C与D反应时有沉淀生成;④D与E反应时有沉淀生成:⑤A与E反应时有气体生成;⑥在反应②和③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  相似文献   

9.
推断题是多年来高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题型 ,以往的推断题主要借助物质的物理性质———色、味、态 ,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而近两年高考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推断题 ,在解题思路上有着明显的变化 ,题目的解答靠的是对物质性质的熟悉程度 ,依赖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整体思维。本文仅举二例 ,作以说明。题目 1 已知 :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 ,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受热…  相似文献   

10.
张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6,(2):51-51,53,32
1,判反应 判断两种溶液混合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搞清楚溶液的真实组成,如果两种溶液混合后,有反应发生的,那就要根据题给的条件判断怎么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物质、是否有物质过量,再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如何。  相似文献   

11.
物质推断题具有题型多变、综合性强等特点,能广泛地考查同学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好地反映同学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经过笔者细心地观察,认为要较好地做好推断题,应做到以下几点:找准“题眼”;熟记物质的性质及状态;综合考查,统观全局。一、找准“题眼”物质推断题虽然综合性较强,迂回曲折,表面上较复杂,实际上一个题中总有一、二处你所熟悉的“显眼处”,即所谓的“题眼”。找到了题眼,然后顺藤摸瓜,寻根究底,不难顺利解答。例A、B、C、D、E、F六种物质中,E、F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2.
碳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是中考的重点,现以典型试题为例,谈相关知识的深入和应用. 一、推理判断题例1 有A、B、C、D、E 5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列相互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物质鉴别题是化学中考的常见题型之一,它主要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弄清它们各是什么物质。现结合实例谈谈常见的几种题型及解法。1 任选试剂的鉴别题 解这类题一般先分析给定物质的组成、类别及特性,选择恰当的试剂按其共性分组,然后按个性逐个将它们鉴别出来。 例1 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氯化钾、碳酸钠、硝酸钾和硫酸钾,怎样鉴别它们? 分析:由于这四种溶液都是无色透明溶液,无法用物理性质会鉴别,必须从化学性质去考虑。  相似文献   

14.
题目 A、B、C、D、E、F都是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D是盐,E是酸.在溶液中它们相互间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C+E=A+2F ②2B+E=D+2F ③A+2B=C↓+D  相似文献   

15.
姜英华 《中学理科》2007,(12):45-46
电解池既能与学科内知识交叉,也可在学科间形成知识交叉,因而其题相对较难.一、案例探究【例】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1.②电流强度为IA,通电时间为ts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g.试回答:(1)这些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C接,接F.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C→→.(2)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为精确测定电…  相似文献   

16.
作者发现今年高考化学试题中三道试题答案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撰文供广大读者参考,共同商榷。第16题: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它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A.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钡B.硫酸硫酸铝氯化钠氢氧化钠C.盐酸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D.硫酸氢钠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标准答案为 B、D,但作者认为 C 答案也是正确的答案,因为 C 组四种溶液可采用下列二种方法来达到鉴别这个目的。[鉴别方法Ⅰ](1)鉴别原理: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氢氧化钠加人盐酸中,会阻止盐酸跟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2)鉴别步骤:(a)先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和.能产生气体的两种溶液是盐酸和碳酸钠这两种溶液(把该两种溶液标号为 A、B,另两种溶液标号为 C、  相似文献   

17.
框图型推断题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图示简洁、信息隐蔽等特点 ,解题时 ,不仅要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而且还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最为学生所接受 ,且容易操作的方法如下 .图 1例 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 1所示 (凡连线两端方框内的物质之间都能发生反应 ) .试根据图中的关系 ,确定A~F为BaCl2 溶液、H2 SO4溶液、NaOH溶液、Na2 CO3 溶液、Ca(OH) 2 溶液、CO2 中的哪种物质 ?分析 :( 1 )找特殊位置 .图 1中 ,比较特殊的位置是框图中的B(反应个数最多 )与…  相似文献   

18.
推断、鉴别题是化学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笔者认为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要求,已知、未知的条件及相互关系.其次是抓住特征反应、特殊现象,确定某一成分或物质的存在.并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然后再从突破口出发向外扩展,顺藤摸瓜.最后作全面检查,判断是否符合题意.下面举例加以说明.啊1]今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已知其中之一为氧化镁;另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镁溶液、硝酸钠溶液和稀硝酸中的某一种.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可用下列式予表示:(1)乙十B——+十水(z)A+C——乙十D(3)…  相似文献   

19.
牛大学 《理科考试研究》2010,(3):64-64,F0003
例1 (2009年南昌)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两者间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在实验室中B能用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反应能生成D.  相似文献   

20.
实验型推断题以其简捷明了的方式,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倍受广大师生的关注。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最易为学生接受的方法为“三个一”法:即一个气体,一个沉淀,一个不反应。例1:有失去标签的下列溶液:KNO3溶液,Na2CO,溶液,Ca(NO3)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Cl,任意编号为A、B、C、D、E,若将它们各取少量两两混合,实验现象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