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黄爱平新作《朴学与清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1月版 ) ,收获良多。清代朴学又称考据学 ,学术界曾作多方面探讨 :哲学史界对皖派宗师戴震等进行过深入研究 ,如许苏民《戴震与中国文化》便是其一 ;史学界对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等亦曾作广泛讨论 ,部分成果收入中国历史研究会主编《嘉定文化研究》 ;有关清代朴学的论文也时有所见。然而 ,对清代朴学进行整体探研的专著尚不多见 ,笔者目力所及 ,似只有庞天佑所著《清代考据学研究》、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等少量成果问世 ,至于将朴学置于学术史与社会史的双重视野下加以探…  相似文献   

2.
《汉学师承记》与《汉学商兑》——兼论清代中叶的汉宋之争黄爱平清代学术以汉学复兴为最大特征,故而人们往往用“清代汉学”一语赅而括之。但实际上,汉学的对立面宋学,亦即理学,在有清一代,却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表现在理学一直高踞庙堂,形式上占据着学术...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编纂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目录著作,也是封建盛世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化巨著。以纪昀为首的众多著名学者对历代典籍以及传统学术所作的总结和评判,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4.
士人——中国古代有武士与文士,这里说的是文士——与帝王,是自春秋以来2500年历史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不可分离的重要角色。一个,集天下生杀予夺大权于一身,是国家政权的最高象征;一个,以整个社会文化秩序为关怀对象,一般不属任何特定经济阶级的知识阶层;二者之间存有天然鸿沟。清代乾隆皇帝是中国王朝史上皇权寿命与自然寿命最长的皇帝。他对18世纪中国的广袤版图,进行了长达63年的有效统治。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清代文化发展的高峰,《四库全书》的编纂是突出的例子。毫无疑问,这是由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但与乾隆个人的文化倾向又…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东北历史特点鲜明。一、与中华文明发源问题关系密切;二、是在地理环境影响下文化交汇的典型地区;三、是多种社会形态并存及民族融合的典型地区;四、是边疆地区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典型;五、是东北亚地区文化传播、交流的核心。因此,古代东北史蕴涵着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首先,红山文化的研究,向文明起源理论提出了挑战;其次,古代东北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再次,悠久的古代东北史,对于研究草原游牧民族起源的学术价值不容忽视;最后,古代东北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疆域问题的焦点。古代东北史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其有益于建设、振兴、发展东北;有益于推动国际间文化交流;是纠正错误的历史观,揭穿一些别有用心企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近代百年,中国东北地区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渡阶段。这场社会近代化变革影响了近代中国东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结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社会风俗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关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更是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局面。近代东北社会生活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研究者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归纳总结的同时,笔者结合现阶段近代东北社会生活史的研究现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诗话是北宋初年产生的一种文学批评样式,流行于明清,延续至近代。在中国文论西传的历史进程中,诗话翻译和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汉学教授宇文所安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中,他通过文本细读、翻译阐释和注解批评的方式,努力发掘诗话的"思想风格"和独特的诗学美学价值,彰显了多元开放的学术视野和中西比较诗学的理论优势,对促进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对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宋玉批评是在经学考据的学术思潮影响下进行的,清代的学者在文学之变、赋体之兴、驳议朱学和评、辨的研讨中,以求实的学术态度切实地评价了宋玉。清代的宋玉批评,是对古代宋玉批评史的划时代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岳峰教授的《在世俗与宗教之间走钢丝:析近代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与诠释》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儒家经典翻译研究力作。该研究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多学科视角下比较、分析数量庞大的多语种译本,延展了典籍翻译研究的理论广度,为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策略提供借鉴,也为中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背境下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拟对该书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读罢袁济喜教授的<中国古代文论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深感该书深化古代文论研究的新探索,是富于开拓性与当代意义的.其学术创意和理论特色,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术的最高峰就是乾嘉学术,而考据学是乾嘉学者治学的重要方式。考据学在清代兴起的原因主要有外在时代背景压抑和内在学术理路变迁等。乾嘉学术乃至清学正是建立在对明末清初社会的反思之上。笔者便结合相关学者对清代考据学的研究,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论述清代乾嘉学术考据学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汉学家的治学方法》一文是胡适整理国故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将其置于20世纪20年代整理国故的文化脉络下进行考察,并认为该文通过对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与西方近代科学方法的共通之处的研究,体现了胡适通过中西文化对接以再造文明的文化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3.
岭南地区是中国古代槟榔的主要流传地,在长期的社会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岭南槟榔文化,然而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的形势下岭南地区嚼食槟榔的风俗逐渐式微并最终消失。与此相反,位于内陆的湖南湘潭却承接了这一风俗,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自身的发展创造,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槟榔食俗文化。食俗作为一种地方社会风俗在一段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变迁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主要探讨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岭南和湘潭槟榔食俗的演变,既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复杂动态过程,也生动展现了一种“异俗”如何通过与“在地”历史文化交互构建而实现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对 2 0世纪的学术源流和学术风格进行科学的总结 ,对于中国学术史、中国文化史的总体认识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利用世纪之交这一对百年学术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良好契机 ,近年多有回顾 2 0世纪学术史的论著问世。王子今教授新著《2 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就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文献学的研究 ,是文史哲等人文科学进步的基础。“文献” ,在我们民族的传统记忆中 ,长期以来是一个备受尊崇的神圣字眼。文献的创制 ,文献的积累 ,文献的保护 ,文献的研究 ,千百年来长期受到社会比较普遍的重视。中国社会的传统 ,从宝爱典籍到敬惜字纸 ,对文化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传播的战略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文化是全球各种文明中唯一没有出现中断的、万年绵延的伟大文明的集中体现。直至清代中叶 以前,中国一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民经济体和世界经济文化的几大中心之一,中国文化与古美索不达 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犹太等文化并称古典文明之最。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军事侵 略和经济掠夺以及中国内部人口激增、政治动荡等原因,中国文化一度衰落。中国人民浴血奋斗,不仅 将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改造为独立自主、初步繁荣的现代国家,并且和平崛起为世界经济的 重要中心之一,外国观察家称许为“重返全球第一国民经济体之旅”。 伴随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文化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复兴。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中国文化复兴 不仅依赖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谐、公平、有序与可持续发展,也有赖于 中国建立基础深厚、高瞻远瞩的文化传播战略与巧妙得宜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展开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基本上是在中国自身的文化范围内展开的,但从晚明后中国的知识和思想已经传播到西方,同时,西人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和研究开始使中国的古代思想和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个形态:中国学术和思想展开的空间大大扩大了,开始以一种世界性的学问在全球展开,走出了以前的东亚汉字文化圈;从事中国学术和思想的研究者大大扩展了,汉学家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无论是传教士还是专业的汉学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立足韩国古代的傩文化,重点分析韩国的古代傩俗,特别是葬傩俗。韩国的驱疫和送葬是全部从中国引进的两大傩事,形式与中国大体相同,但葬傩俗的形式和相关史料记载却比中国的更加丰富。所以,本研究从葬傩俗发展的背景、火葬制度、送葬的程序及丧服四个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高丽时期葬傩俗进行探讨,介绍当时的葬制,揭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状况,并进一步讨论当时中国对韩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近代以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地探索与经验总结,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挖掘传承、吸收借鉴、整合创新传统文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和合""和谐"为基调推行全方位外交。这些优秀经验开创了用现代学术方法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崭新局面;使我国成为社会新思想理论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快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吸引力。上述经验与成绩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和增强我国的民族号召力、感召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万江心  张云龙 《职业圈》2012,(25):14-16
做企业需要明确的指向,而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专业杂志,更需要从学术高度指引方向的人,作为本刊文化顾问的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会长管益忻教授,就是疏导企业文化脉络的知名专家。近日,记者有幸拜访了活跃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前沿的老学究,聆听了他对超越利润之上的商业文明所做的深刻解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史研究 ,作为西方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四五个世纪里 ,从最初的耶稣会士活动 ,到当代欧美史学的兴起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对西方社会了解中国历史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对中国学者研究本国历史 ,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这一学术理路 ,胡志宏女士撰写《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大象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出版 ,以下简称《导论》) ,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脉络、学术基础和主要成果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方汉学研究著作。一《导论》通过纵向考察 ,把西方汉学分为四个阶段 :1 9世纪以前的欧洲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