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钓鱼》2005,(4):14-14
今年40岁的刘林,河南开封人。1996年他开始学习悬坠钓法,1998年开始征战竞技赛场,是河南省为数不多、较早接触悬坠钓法的钓手之一。2004年九月在山东聊城举办的全国钓鱼锦标赛上他一举夺下个人总成绩冠军,又列于《钓鱼》杂志社2004年度中国钓手(竞技)排行榜第10位,名噪钓坛。他娴熟的钓技和出色的成绩使他成为享誉钓坛的“玉面杀手”。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7,(9X):10-11
1998年,30岁的中国台湾人士李宜学第一次来大陆,此行是代表台北市参加第十四届全国钓赛的。李宜学以钓鲢鳙崭露岛内钓坛,钓鲫鱼称不上一流,但 因为长期使用丸九鱼饵和习练段差钓法,所以对以鲫鱼为对象鱼的比赛心中有底。这次比赛他获得个人手竿第一名,是用了拉饵钓才侥幸取胜的。两年之后,李宜学再次渡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5,(9):13-13
1968年出生的钓鱼高手曹忠烈,从小就在赣江边戏竿学钓。参加工作后仍嗜钓如痴,业余时间常和“一竿钓江湖”的聂银根师傅切磋钓技。2000年何蔚蓝等传授悬坠钓技术,他开始向何蔚蓝老师学习竞技钓。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5,(5):13-13
徐银舟,现年44岁,1961年出生。1990年开始正式学习传统钓法,1995年和邓刚等人一起学习悬坠钓法,1997年迈入竞技殿堂,在“老鬼”中打下基础,“海狮”中得到成长。休闲钓龄达30年之久。他年轻睿智、沉稳而灵活,凭借全面的综合钓技、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充沛的体力与耐力,多次在各种比赛中夺取桂冠。2004年,是徐银舟丰收的一年。这一年里,他战绩非凡,被本刊评为2004年度中国钓手(竞技)排行榜第三名。  相似文献   

5.
孙成波 《垂钓》2002,2(10):52-52
张君是我们几个钓迷中的老手,据说他6岁时就随着爷爷四处钓鱼了。每当侃起钓鱼经时,他总是一套一套的,大有一代“钓林”大家的风范。不过真正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钓手”记。  相似文献   

6.
吴芜 《垂钓》2005,5(2):16-16
“钓王杯”对邓刚来说更像是一个起点,在那之后,他就立志要从一个只会钓小鱼的“钓王”成长为一名全能的高手——今天看来,他做到了。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7,(7X):8-9
吕中胜出道晚。1999年,他代表湖北省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钓赛,获个人总分第6名。钓鲫鱼的“钓王杯”进行了7届,吕中胜打了两届,都入围总决赛,在2001年的第七届上得了第16名。可是“钓王杯”变脸,改成钓大鲫鱼,钓混合鱼吕中胜就游刃有余,夺冠军、得亚军,似乎鱼对他特别有感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苏群 《中国钓鱼》2006,(3):18-19
近几年来,牡丹江地区的传统钓手在钓跑漂的基础上演变出一种传统与台钓相结合的全新钓法(见《中国钓龟》2004年第十一期《张师傅的江钓高招》一文,作者牡丹江那铁华)。新的跑漂垂钓方法突破了旧的钓法中的随意性,它是以蝇蛆为诱、钓饵,在小溪或江河中走钓的钓鱼方法。这里,向大家介绍溪河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钓鱼》2005,(19):20-20
袁永耀,1953年1月出生,上海市人,全国三级垂钓大师。1972年开始学钓鱼,后追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投身股市,成为股海弄潮儿,而将钓鱼搁浅了。1992年初,重操钓竿,师从廖心阳高徒学习悬坠钓,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日积月累,他的钓鱼经验也渐渐丰富起来,在全国竞技钓赛中崭露头角。近几年,他虽然淡出一些钓赛,但他依然热心于钓鱼活动,在上海举办“耀耀杯”钓鱼比赛,为推动本地区钓鱼活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黄旺意 《钓鱼》2005,(7):14-14
悬坠钓法我在早些年从报刊上就了解了一些,当时还不叫悬坠钓法,都称之为“台钓”。我只知道调4钓2,以饵代坠。在休闲野钓时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还不如用十多年的传统七星漂钓法,后来又继续使用传统钓、抛竿钓。真正痴迷上悬坠钓法,还是因为悬坠钓法自身的魅力吸引了我,时间也就在去年的冬季。  相似文献   

11.
北京钓友刘勇来电说:他这两年爱上钓鱼了,买了一支手竿,就知道打窝子钓鱼,钓绩平平。他问手竿除了这么用之外,还有哪些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5,(19):20-20
广东钓鱼高手姜耀坚,1969年7月出生。从小喜欢钓鱼的他,在悬坠钓刚刚风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潜心研究了。姜耀坚非常重视基本功的积累,根据广东地区钓鱼情况,他主攻钓罗非鱼。可以说在整个广东省,他高超的钓技,严谨的垂钓态度让大多数人为之折服。除了参加全国各种类型的赛事之外,他几乎包揽了广东和香港两个地区的钓鱼比赛冠军。  相似文献   

13.
黄毓省  昕东 《垂钓》2007,7(9):37-38
手竿竞技比赛中,钓混养项目往往是钓手们取得好成绩的绊脚石,有时甚至成为阻碍钓手们登顶的噩梦。本期“竞技场”特别收录了著名竞技钓手黄毓省的文章,他在很多大赛的混养战中都表现不俗,看看他是如何打好混养赛的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李哲 《钓鱼》2004,(17):47-47
黑头其人。黑头姓李,是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使船,修理轮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属鸡的,刨一爪吃一顿。年中,他的职业有两个变化。上半年是经理,下半年是渔民。栉风沐雨的经历使他额头上布满了沧桑,原本白皙的皮肤晒得象涂了层黑釉,拍照片都不感光。常言道:“天道酬勤”,多年的努力使他饱学多才,无论是悬坠钓,还是传统钓,都钓得不错,尤其是海竿钓吉鱼更是他的拿手好戏。海竿的  相似文献   

15.
慈非 《钓鱼》2005,(19):22-22
从南京参赛归来已两个多月未钓鲫鱼,原因是盛夏高温出不了远门,近处又无处可钓鲫。周五晚上在渔具店打探到距城15公里的破山江与新建的中横公路相交处鲫鱼较多,是台钓免费练竿的好地方,所以第二天厂休日前去过瘾。早起出发本想抢一个最好的钓位,然而到达钓场才知有人早已稳坐第一把“交椅”——坐东向西的桥下正中位置,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钓位在他正对面。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25日,气温26-33℃,我和钓友小张去一养殖塘钓鱼。该塘是一口多年未清塘的陈年老塘,水质较肥。到了塘边才早上6时,小张图方便就在离路较近的东南角下钩。我见有微微东风,就在西岸找了个钓位。从6时到7时,小张共钓获5条鲫鱼,1条鲤鱼,而我空竿。7时以后太阳逐渐上升,钓况才逐渐好转。7月2日,同一口塘,同是我们两人,同是高温天气赶了个大清早。这次不同的是刮着偏南风,我在南岸他在北岸下钩,5时40分到7时,我的钓获比他多3倍。后他移到南岸,情况就大有改观。我们用的都是台钓法,所用饵料也相差无几,钓技也相差不多,主要要从水中找原因了。经过分析,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看法:高温季节的清早或阴天,在肥水塘不宜钓下风口。  相似文献   

17.
我很少在平底、静水的养鱼池中钓鱼,而多去城郊的几个水库中垂钓,所以对台钓能否适用于水库.一直将信将疑地观望了几年。自1995年才开始学习试钓.如今6年过去了,台钓已成为我水库手竿钓鲫的首选钓法.实践证明,台钓法一样可以用于野战钓鲫。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5,(11):20-20
王永贵,江苏南京人。1965年9月出生。从小热爱钓鱼的他,经常随父亲一起去钓鱼,也是从典型的“大头针做鱼钩”开始钓鱼的一代钓鱼人。90年代,中国开始流行悬坠钓法,王永贵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了竞技钓,一边向钓鱼高手请教,一边勤学苦练,以新事物的敏锐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钻研悬坠钓鱼技术,为他扬名中国钓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炎冰 《钓鱼》2004,(17):30-31
前言:1995年潍坊风筝节,1996年无锡太湖钓鱼节,笔者与王永贵两次相遇时他的钓技不怎么样,虽然他曾代表江苏队在第十二届全国钓赛上拿过个人总分第2名,还入选江南队,参加了1996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伽玛卡兹杯首届“大江南北钓鲫高手对抗赛”,但成绩平平,在参加“钓王杯”总决赛的高手眼里,王永贵尚不能构成威胁。然而,笔者注意到阿贵个性的三个特点:狂、鬼、勇。  相似文献   

20.
博浪哥  汤昕东 《垂钓》2010,(1):30-30
2009年国庆节期间,我遇到了一位野钓高手。他以特别的饵料和钓法,竟然在太家使用“万能钓饵”——蚯蚓都钓不到鱼的情况下频频上鱼。他到底有何法宝呢?且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