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古时期 ,中国的儒学文化包括儒家学说及儒学化了的佛教 ,广泛传播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亚国家 ,深深影响着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成为这些国家封建意识形态的核心。促成了东亚各国封建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空前昌盛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迅速勃兴,作为这个时期社会历史和化发展的结果,佛教广泛地影响着隋唐及以后中国的政治、社会、学、艺术、哲学甚至于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这是对中国儒学思想影响的社会基础。借鉴本土的儒学“心性论”,佛学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其中禅宗的思想对中国儒学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3.
李相圭 《历史教学》2002,(10):12-15
朝鲜的文化传承自中华文化,在近两千年的传播和吸纳过程中,在朝鲜,早期的儒学逐渐衰败,朱熹理学渐居主导.在理学主导地位确立的过程中,朝鲜的大儒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朝鲜半岛是朱子学东传至日本的必经之所。朱子学在江户初期正是借由朝鲜通信使与朝鲜大儒李退溪的文本抵定日本的。日本朱子学的最重要代表山崎暗斋便是在对退溪思想深入研究后,形成了日本朱子学的重要门派——崎门派。20世纪前后日本儒学圈对朝鲜朱子学的评价褒贬不定,朱子学的研究表现出"去中介"的诉求,呈现纷繁复杂、曲折往复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儒学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世界教育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同属亚洲文化圈的国家的教育更是影响深刻。本文分析了儒学传入日本后所经历的不同发展时期,着重阐述了儒学对日本古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敦煌资料看儒学对吐蕃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古藏文文献和莫高窟吐蕃时期的壁画,整理出儒学对吐蕃的思想观念层面、政治制度层面和器物层面上的影响和特点,分析了儒学传入吐蕃的途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认为它反映了青藏高原与中原地区早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蒙元时期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举人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儒学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明代永昌地区举人数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分布不均衡。地理位置、儒学建立的先后、统治者的重视程度、地方官员的执政措施、重大历史事件、生源质量、经济能力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了举人数量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然而,永昌地区的移民主要来自于洪武时期的大姓移民和谪戍移民,本身具有儒学素养,在开科以前就有一定的儒学成就,不能仅以科举人才数量来衡量儒学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73):26-27
儒学自传入日本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日本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但是日本没有完全吸收儒家思想,而是随着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以中国儒学为基础的日本化儒学。本文考察儒学文学观在日本的传承和流变,旨在为儒学日本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从传人日本之后,对日本社会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学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和影响着日本文化形成的全过程。纵观不同时期的日本文学作品,从中不难发现诸多儒学元素。日本文学在两千年的积淀与洗砺之中,融合各家之长,推陈出新,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儒学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影响大致可以从宇宙观、政治观以及价值伦理观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另外,20世纪的前30年,部分学者的儒学批判现象较为普遍,是比较罕见的排斥中国文化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儒学对中国古代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从创作方面来说,在儒学“定于一尊”的时代,小说的创作往往较为衰微;而在儒学衰微的时期,小说的创作却较为兴盛。儒学对小说家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儒家的价值观念对于小说家创作目的和创作态度的规范和引导。从创作实际来看,每一个时代的小说家几乎都无法回避儒学对他们的影响,但是他们做出的选择却各有不同。另外,儒学还影响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情节结构的安排以及小说的最后结局等。  相似文献   

11.
《河西学院学报》2017,(6):22-27
敦煌文献儒家经典二百多卷号中有纪年题记的40余件。通过整理分析可知,它们出现的时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反映出不同时代儒学发展的不同特点。安史之乱前敦煌地区儒学教育与唐庭主流文化具有同步性。而吐蕃占领时期却遭到严重破坏。归义军时期,儒学逐步恢复,但却呈现出敦煌地区独有的特征,前期《论语》流行,而后期《孝经》影响较大,儒学的世俗化和功利化色彩十分浓厚。  相似文献   

12.
朝鲜的化传承自中华化,在近两千年的传播和吸纳过程中,在朝鲜,早期的儒学逐渐衰败.朱熹理学渐居主导。在理学主导地位确立的过程中,朝鲜的大儒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连明清儒学是辽南地区古代学校封建文化教育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分别对明清两代大连儒学的建立、发展过程及其影响作了综合性的阐述;并且指出,各类儒学机构的设置,不仅为封建统治者培养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而且促进了大连地区明清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考察,儒学在沂蒙地区传播的概况为:在儒学的初创阶段,孔子及其部分弟子曾到该地区游学;至战国时期,孙氏之儒的代表人物荀子长期在该地从政、著述与授徒;两汉时期,该地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儒学经师;自魏晋至明清时期,儒学一直成为该地区的主导思想;近代以来,沂蒙士人又把儒学的“入世”思想与赛扬爱国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为官与为师——明清地方儒学教师出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地方儒学教师作为国家的文职官员,其出路问题不仅反映了政府及社会对地方儒学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这一群体的职业声望和教育教学质量,决定着地方儒学教师这一职业对已仕者和准备入仕者的吸引力,深刻地影响地方儒学教师的选拔。研究明清地方儒学教师的出路问题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教师职业的性质、社会地位及其发展历程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在中国大陆的泛起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与现代新儒学不同,当前的儒学复兴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众说纷呈、多元并存。基于现代新儒家之困境与传统文化研究思潮的勃兴,人们为儒学的未来前景提出一系列独到见解,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蒋庆的“政治儒学”、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与干春松的“制度儒学”。总的来说,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均有现实可行性,但它们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17.
早在蒙元时期,儒学便传入蒙古地区。有清一代,清朝所辖蒙古地区东至东三省,西至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北至大漠,南至长城沿线。儒学在这些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产生了或深或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肖宏丽 《现代语文》2007,(12):21-22
汉文帝以文治国,十分重视儒学。在汉文帝时期的治国思想中,儒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汉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汉初儒学的复兴与发展。而儒学亦充分发挥其优越性,造就了文帝一朝的显著文治。  相似文献   

19.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四个阶段。儒学对中国的政治、道德、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在主观上坚持经学和儒学,却强调个人的价值,要求以个人实体为中心来构建社会关系,而不同于儒家学派从社会关系中来定位人的观点,偏离了儒学核心的伦常观、价值观,违背了儒学维护的纲常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