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当前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应激源及其压力应对方式,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安庆市6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安庆市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应激源主要是学业、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应对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逃避、求助、忍耐、幻想、合理宣泄及消极反抗。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应对方式有较大不同。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逃避和合理宣泄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忍耐、幻想和消极反抗应对;初二年级是变化较大的转折点。学校应针对不同性别、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离异家庭初中生基本上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且较正常群体多;他们在遇到烦恼和挫折时较多采用的是“幻想”、“发泄”和“忍耐”的应对方式;并且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心理问题越多;“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是影响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离异家庭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对131名离异家庭初中生分别采用应激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进而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是0.45、-0.21、-0.48、0.78);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离异家庭学生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8和0.78,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14和0.35);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9,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28)。结论: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桂林市初中生的心理应激因素的来源,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方法:采用等级计分的方法对桂林市1292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学校教育,人际关系,学生,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具有消极的作用。2,应激生活事件高分组各种心理问题显著地多于应激生活事件低分组。3,对SCL-90症状总分有显著正回归效应的变量按大小依次为:人际关系,学业,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结论:研究结果为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在农村初中生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问卷、生活压力问卷、SCL-90量表调查273名农村初中生,采用回归分析技术。结果:工具性支持在受惩罚因子与躯体化因子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肯定支持在人际关系压力与精神病性因子中的中介作用显著。结论:生活压力、社会支持、身心健康三者关系密切;工具性支持、肯定支持分别是生活压力与躯体化、精神病性关系中的的中介变量;生活压力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以社会支持为不完全中介变量,且中介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羞怯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522名初中生进行测量,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与羞怯的关系,并探讨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羞怯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羞怯、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之间两两相关显著;(2)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初中生的羞怯水平,即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直接负向预测初中生羞怯水平,消极父母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初中生羞怯水平;(3)生活事件和领悟社会支持在父母(消极和积极)教养方式与羞怯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桂林市初中生的心理应激因素的来源、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方法 :采用等级计分的方法对桂林市 12 92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1、学校教育、人际关系、学业、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具有消极的作用。 2、应激生活事件高分组各种心理问题显著地多于应激生活事件低分组。 3、对SCL— 90症状总分有显著正回归效应的变量按大小依次为 :人际关系、学业、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结论 :研究结果为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8.
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随机抽取浙江温州4所农村初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研究了农村初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对心理症状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初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感”“焦虑感”和“情绪不稳定”;农村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激主要有“学习压力”“丧失”和“人际关系”;除了强迫因子外,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学生;生活事件应激方面,贫困生的人际关系和其他应激显著少于普通生;贫困生的生活事件对其心理症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方必基  刘彩霞  方菁 《教育评论》2015,(2):103-105,150
文章随机选取6所中学的590名初中生,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等研究工具进行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初中生心理资本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生活事件能显著预测初中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初中生心理资本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取样对唐山市4所中学1 222名初中生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进行了测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活事件与抑郁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抑郁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抑郁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