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和女性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重要主题。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逃离》,对小说中女性与自然的独特联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艾丽丝·门罗是一个具有生态关怀和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门罗是著名的加拿大短篇小说家,作品多借女性视角,以加拿大自然风貌为叙事背景,叙述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故事。本文试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门罗小说,以揭示西方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和自然因为受压迫的同质性而产生的相互依恋。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短篇小说大师、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之一《逃离》中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门罗通过女主人公卡拉与代表自然的小羊弗洛拉的日常生活、逃离的尝试与最终的回归,为两性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寻求出路进行了尝试。解读这种尝试,能更全面理解门罗在小说中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小说有自己特殊的文体表达规范和方式,还有各自特殊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小说作者,又有各自创作和写作风格,本文以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为例,从门罗的语言特征、叙事手法等角度,对门罗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探究,来印证门罗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色彩,哥特式风格,以及其女性主义和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详细分析了门罗的短篇小说《漂流到日本》;并以此为个案,总结了门罗小说创作在心理现实主义、结构和意蕴方面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达到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刘斐然 《海外英语》2016,(4):139-140
爱丽丝·门罗有是加拿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加拿大的契河夫",并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多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敏锐的视角和写实的风格,聚焦于加拿大普通小镇的生活经验,探索普通女性复杂的心理与感情世界。尽管门罗不是一位高调的女权主义作家,但她的作品体现了对女性命运的终极关怀。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受长期的男权思想影响,女性仍然在追求独立平等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门罗小说中的女性角色繁多,她们在恋爱、性体验、成熟和衰老的过程中,都经历着不同程度女性意识觉醒,生动地反映了女性追求自由独立的自我成长。该文主要以门罗的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来对小说中女性的觉醒进行分析,阐述门罗小说中中所蕴含着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她在女性叙事话语下对男性形象的颠覆性描写改变了以往小说中男性中心主义的叙述方式。作者对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男性形象作了具体分析,并以此反映出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男性形象的一致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感受门罗,请上网搜集有关门罗的信息,了解诺贝尔,了解诺贝尔奖金,了解诺贝尔文学奖,了解门罗和她的小说。学生还只有十一二岁,有的还拖着鼻涕,有的还会因为丢了橡皮而哭泣。课时很紧,我也只打算花一个课时,跟他们谈论门罗。我不知道孩子们会分享哪些感觉,他们对门罗,对文学,对诺贝尔又都感受到哪一步,会有些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我的识见有限,他们所知更少。我引导他们分享自己搜集来的  相似文献   

9.
在艾丽丝·门罗的自传性小说《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中,黛尔初具雏形的生态智慧与阿伦·奈斯的"生态智慧T"思想不谋而合。在直觉到自然生命的"内在价值",使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被发掘之后,黛尔形成了关于"生态自我"的感性认识,并由此逐步成长为一个睿智的女性。  相似文献   

10.
<正>《亲爱的生活》(加)艾丽丝·门罗著,姚媛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内容简介:小说讲述了别离与开始、意外与危险、离家与返乡的故事,被认为是门罗最丰富、最完美、最具个性的"集大成之作"。这是关于生活,关于生活的旅途。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  相似文献   

11.
代际关系书写是艾丽丝·门罗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艾丽丝·门罗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为视角,由小见大,从19世纪中期移民代、末期新生代到20世纪初转型代、中期过渡代等四代家庭中的三类家庭代际关系为纵向线索,借助不同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勾勒出100多年间加拿大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历程。艾丽丝·门罗在小说中展现了英语裔苏格兰移民在北美新大陆殖民地文化传承模式下不同代际关系的时代性,揭示个体所处社会语境对于每一代群自身的客观影响,指出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代际冲突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门罗作品内容多源于自己的生活,其小说堪称时间和记忆的艺术。通过记忆书写演绎叙事个体记忆选择、家族群体记忆追寻,表现自我独立成长和地域群体认同意识,探究记忆书写重构的本质。门罗在时间与记忆中穿梭,建构了自己完美的作家人生。  相似文献   

13.
对于女性而言,逃离与回归围城,不过是命运的安排,但是,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不仅以细腻的文字描绘出平凡女性的形象,更是细致刻画出她们平淡真实的生活,这些女性都有着对生活的相同期盼:不为命运所安排,逃离围城。本文就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分析门罗的主要写作特征,以及分析小说的女主人公对围城的逃离与回归。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享誉欧美,获奖无数。2013年10月,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这主要得益于艾丽丝·门罗作品严肃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但和她的叙事策略也不无关系。通过特意淡化故事情节、灵活运用叙述方式、巧妙变换故事节奏、精心营造故事悬念等杰出的叙事策略,艾丽丝·门罗的小说焕发出简洁精致、不施铅华、细腻优雅的风采,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5.
钟丹 《文教资料》2020,(9):23-24
《庇护所》是艾丽丝·门罗最新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聚焦中年女性生活困境的短篇小说。小说的显性进程,是女主人公不遗余力地把家营造成丈夫的庇护所。表面上,女主人公极度克制情感,完全丧失自我;但贯穿小说始终的隐性进程,是对男主人公彻头彻尾的讽刺,揭示了女主人公无声但坚决的反抗。这一明一暗的双重叙事,颠覆了男女主人公的家庭地位,更好地传达了门罗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6.
《办公室》出自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只想找个僻静角落安心写作的女人一次次碰壁与失望的过程。主人公是一位有丈夫,有孩子的知识女性,她想拥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在里面安静地创作小说,可是家人的冷漠,房东的怀疑,乃至自我的否定使她寻找办公室的道路充满坎坷,最后她愤怒地离开了办公室。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家庭、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女作家面临的创作困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门罗对女性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对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大多从身份与主体、精神创伤、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来阐明女性作为“第二性”所面临的困境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较少对文本当中屡见不鲜的非理性情感的参与进行阐释。这便会遮蔽情感,尤其是遮蔽羞耻感作为关键因素在塑造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助推情节方面所蕴含的巨大能动性。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办公室》、《洗礼》和《亚孟森》三篇小说,以门罗女性叙事的纵向发展为线,在总览“第二性”们寻求自我突破的过程中,聚焦剖析门罗笔下女性人物的羞耻感。也就是说,性别化的羞耻感叙事不仅暴露出女性所受到的异化凝视,揭示了依附心理对女性造成的情感创伤,同时,女性对羞耻感的反抗还展露出她们追求自我的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8.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家当》以1位中年女作家视角回忆姑妈艾尔弗莱达以及两人之间微妙关系,展现人物在错位的空间中的情感体验。艾尔弗莱达从乡村移居城市,家园空间的转换导致她身份困惑并尝试通过对家园空间的追忆和回归获得身份认同,却以失败告终;叙述者在压抑的家庭空间和不对等的爱情中自我空间错位而导致身份困惑,尝试在第三空间中重建自我身份。基于索亚的空间理论,结合门罗自身经历,对比两位主人公自我追寻之路结局得出:第三空间中自我探寻是解决门罗小说女性自我身份认同问题的合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艾丽丝·门罗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并成功问鼎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运用J.R.Martin等人提出的评价理论,对艾丽丝·门罗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之一《荨麻子》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女主人公对于爱情态度的转变,为解读该部小说的主题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0.
对女性和自然的描写是贯穿《荨麻》的两条主线。文章通过剖析女性与自然的融合、女性与自然的异化、女性与自然的重生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加拿大女性身份的重构,揭示门罗作品对女性、自然的关注,发掘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