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整个东晋南朝时期,钟嵘是在审美坐标中率先对陶渊明做出相当中肯评价并予以较高定位的文学评论家。从《诗品》的"才尽""田家语"等评语中不难发现,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与其审美思想的折中倾向之间具有某种关联。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钟嵘在审美矛盾中的综合平衡与无奈选择。这种审美矛盾间接透露出他在审美趣味、审美表现和审美境界等方面所作出的权衡与规避。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著名诗人,也是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不可跳过的诗人。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他的《诗品》中陶渊明诗歌的张力进行了大量的解读,本文也对《诗品》的局限及理解的超越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闲居带湖和退隐瓢泉时期,生活、创作中流露出浓郁的陶渊明情结.但两个时期相比,带湖时期是对陶渊明思想的表象认同,瓢泉时期对陶渊明的认识则深刻多了.但陶渊明的真隐境界,辛弃疾并没有完全达到.辛弃疾的田园词作也没有真正反映出田园生活的辛劳,其审美情趣带有较多的士大夫文人气息.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其人格境界受到后人高度敬仰,诗歌亦得到后代读者的普遍喜爱。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评价并不一致,总体而言,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陶渊明人格以及思想评价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且各有偏好。从东晋、唐宋明清、"五四"、当代四个不同时期考察陶渊明的接受史,并从中得到有益启示,为人们认识陶渊明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被南朝诗人钟嵘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白居易一生仰慕陶渊明,在思想上,他一方面对陶渊明洒脱恬淡、清高耿介的隐逸思想持有强烈的认同感,一方面又受限于自己儒家传统思想中的"积极入世"的观念,这种"执两用中"的中庸思想,表现在白居易对待仕途折中于出入进退之间的"中隐"观念,通过比较陶渊明与白居易仕宦经历、隐逸思想的异同,从中窥视白居易对陶渊明思想的接受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陶渊明思想性格的矛盾性曹丽环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对我国后代诗人影响很大。一提起陶渊明,人们就会把他和“隐逸”“淡泊”“脱略世故”等联系在一起,钟嵘《诗品》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历代陶诗论者大多也认为了是“闲适的”“浑身静穆”的田...  相似文献   

7.
该文逐句解析钟嵘《诗品》卷中"宋征士陶潜"条,揭示了钟嵘对陶渊明五言诗特点和价值的理解。笔者基于陶诗的本来创作实绩,并结合其他评论家评价,客观辨证地看待钟嵘《诗品》中对陶渊明的定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被称称为“隐逸诗人”最早见于钟嵘《诗品》。这一说法曾引起历代研究者的关注,不少论者虽然曾从不同角度发表过许多意见,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陶渊明是不是“隐逸诗人”,至今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钟嵘在《诗品》中称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实陶诗大量的咏怀诗是人们探究陶渊明思想感情的另一把钥匙,从中可以窥见其时有闪现的浪漫主义情怀,对人们全面认识末路英雄陶渊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钟嵘坚持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评诗标准,其侧重点是意怨和词丽两条。通过对意怨的独特解释,钟嵘形成评价陶渊明和曹操诗的独特视角。钟嵘在具体地品评诗歌时,体现了刚柔相济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前期生活主要指陶渊明的少年,青年及壮年的前一阶段,陶渊明的前期生活又可以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陶渊明29岁之前,这一时期的生活主要是种田和读书,第二时期,陶渊明29-41岁,这一时期是陶渊明矛盾生活的开始,也是他经历最丰富的时期,对于其思想的最终形成,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时期他先后有过五次出仕。《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最重要的作品,即总结了其半生的生活,又提示了其归耕隐居的独特意义。对于了解聊渊明的人格和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其大量创作田园诗早于谢灵运;他的散文情趣高妙,神气萧散,自然虚灵,魅力永恒。但在生前声名不显。其文未被《昭明文选》著录,最早评论其诗的是梁朝钟嵘的《诗品》,不过也仅将其列入中品。自齐梁时修《宋书》,沈约著陶渊明本传,归入《隐逸传》,后继之《晋书》、《南史》及萧统史著,“陶传”蜂起,陶渊明诗文始传颂一时,声名日炽,至唐宋时奉为圭臬,如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可见,对陶渊明诗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造成…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没落的门阀世族出身的地主文人,他的世袭阶级地位决定了他有浓重的门阀观念和忠于一朝一姓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决定了他的思想信仰—青年时期信仰经学,壮年以后信仰玄学。陶渊明所坚持的玄学家的自然观,其本身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兼备的矛盾性。陶渊明的"民主个人主义"思想表现在坚持门阀观念并维护家族地位而不与刘裕新政权合作,同时又逃避现实,过着隐士生活。陶渊明不单单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陶渊明的饮酒诗反映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没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桃花源记》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特殊成就,但《桃花源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也反映了作者的落后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李四会 《教师》2012,(9):126-126
钟嵘在《诗品》曾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一评论是中肯的,得到历代学者的认同。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山者,其诗及诗的影响之大史无前例。后来的王维、孟浩然乃至韦应物、柳宗元等大家都受其影响,至今人们谈到山水田园诗,陶渊明都是不可或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同时,陶渊明又是这个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所倡导的无君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陶渊明生活的君权削弱的时代背景来研究其无君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华是西晋时期众所推崇的文坛领袖,然而这样一位有着重要地位与影响的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却生前显赫,身后寂寞。张华博学多识,奖掖后进,对太康诗风的形成功不可没。其诗风清丽靡嫚,兴托多奇,尤以《情诗》、《杂诗》为代表,"重情尚文"与文辞华美是其特色,对当时和后来的诗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论张华褒少贬多,这与钟嵘《诗品》对张华评语的影响不可分割。其实长期以来世人都误解了钟嵘也误解了张华,我们结合张华诗歌创作和钟嵘诗学思想,对《诗品》张华条重新进行了细致疏证,以期对张华能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并非“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他的作品与行藏出处无不证明:他不仅是个有倾向的诗人,而且是个倾向相当鲜明的作家。尽管陶渊明有隐逸思想,但他却不是对人生十分空漠、高逸放浪的“隐逸诗人”,更不是如钟嵘在《诗品》中所称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而是关心时政、注目现实的伟大诗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同时,陶渊明又是这个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所倡导的无君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陶渊明生活的君权削弱的时代背景来研究其无君思想。  相似文献   

20.
萧统认定陶渊明的隐士身份,亦认定其作品的隐逸内容;但其编撰《文选》却不把陶渊明诗作入“招隐类”、“反招隐类”,《艺文类聚》亦是如此。原因在于传统上隐逸诗作的品格是写山林,而陶渊明诗作则写自己在农村田园的生活,南北朝唐宋人编撰总集入陶渊明诗作于“田家”、“田园”类。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未被人们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