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冲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高速公路的产生,将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带入后大众传播时代,“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且还应该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①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变化.首先,信息高速公路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又前进了一大步。1.进入政治对话时代传播媒介历来与人类的政治活动密切相关,“传媒上的每一进步,都对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有极大的影响。印刷出版业以及其背后发行极广的报纸改变了政治辩论的性质。广播,还有接下来的电视,使得政府领导人可以直接地…  相似文献   

2.
杨洁 《青年记者》2017,(17):117-118
服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角色,而服装海报的演变就是一部世界服装流行变化的编年史.在现代社会中,服装的宣传方式有很多种,最早最直接的宣传媒介就是服装海报,它记载着服装的发展与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传播学的教育地位:“交叉”与“融合”的发展传播学的起源与兴起是在美国。早在20世纪初,传播教育就正式成为美国高校的正规院系,如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等许多著名院校都有了新闻(大众传播)系。20世纪60、70年代,许多言语系更名为言语传播,新闻系则更名为大众传播,同时两个系合并为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的交流式信息传播平台——“微博客”,自2010年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而纸媒微博即“报纸官方微博”正顺应这一趋势壮大成为报纸新的传播渠道,成为近年传媒领域重要的创新性变革之一.那么,纸媒微博如何成长为报纸新的传播平台,如何重构报纸新闻生产机制,打造纸媒在数字阅读时代的竞争力,超越同质竞争达到“创异”竞争,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主流传播学对于“身体”的研究,主要强调身体背后的意识和话语实践,而往往“遮蔽”了对身体本身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去身体化或离身理论的研究范式在以移动传播为主导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以“媒介:身体的延伸”和社会空间理论重新思考具身传播的必要性,并且探讨了关于具身与具身化的具体概念,在大众传播时代下表现为有限的具身,而当下移动传播时代,传播媒介的具身已经进一步发展为具身化。  相似文献   

6.
孙莺 《视听纵横》2005,(1):109-111
21世纪传播技术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使传播格局发生了深远的变化,也改变着人们的接受行为。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如何直面网络传播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是当今大众传播媒介必须应对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7.
孙先勇 《出版参考》2006,(11):33-34
皮尔·卡丹,皮尔·卡丹品牌的创始人.1992年出生在威尼斯.是20世纪时尚的革命先锋.他集服装设计大师与商业巨头于一身,而且让高档时装走下高贵的T型台,让服装艺术直接服务于百姓,提出了"时装要面向大众"的口号.  相似文献   

8.
许敏佳 《传媒》2015,(22):61-63
了解场景,就站在了风口上;谁能占据场景,就能赢得未来.美国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2014年出版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提出,场景时代已经到来.本文旨在说明,随着场景时代的到来,在大众传播伊始就有分众化的传播趋势,而PC互联网、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使媒介分众化更为流行,新浪体育新闻就是分众化传播的有力佐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把受众放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使用与满足”,技术成为场景建构的最重要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14,(4):7-7
朱丽常征在《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2期撰文认为,当代的大众传播已进入新的语境,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第一次将公众从传播中的受体地位变成了主体地位。如何在新的大众传播语境下,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找到一条符合实际、贴近时代的社会治理的科学发展路径.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简论中国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本课题之前,有必要把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概念弄清楚。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①而社会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类型。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②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以及边缘性新闻学等。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比较科学的说法就为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而美国的新闻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完善。传播学在20世纪中叶形成新的学科,正是适应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陈骊 《新闻世界》2012,(8):238-239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的报刊杂志图片用量还不多,阅读报刊其实就是读字。进入21世纪,技术的革新给新闻摄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让新闻摄影真正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读图”说到底是受众要读新闻信息之图。高质量的新闻图像能够“一图胜千言”,能够满足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新闻信息的直观需求。传播界已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互联网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新的课题。图片与新闻的关系已进入一个图丈并貌,两翼齐飞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结构转型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公民社会”的出现和发展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不管是在社会学领域,还是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学者们在研究“公民社会”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论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意义。而随着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兴起,也逐渐参与到这一重要社会问题的讨论中。各种不同学科领域对此问题的共同关注,为大众传播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研究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知识图景。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离开了大众传播,日本社会就称不上现代化社会。日本的大众传播业究竟怎样?它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最近,笔者有机会采访了日本庆应大学新闻研究所的伊藤阳一教授。人到中年的伊藤教授,是日本当代大众传播学研究专家。此次,他是作为日方代表,赴新加坡参加“第六届国际传播讨论会”后,回国途中来北京访问的。据伊藤教授介绍,日本的大众传播工具产生较迟,最早的报纸大约在19世纪中叶,从荷兰传入日本。日本从瓦版报纸起步,很快在明治初期又出版了杂志,到19世纪末,通讯社、电影几乎同时诞生。本世纪20年代,广播在日本出现,而电视的出现则是50年代初的事。伊藤认为,大众传播在日本一出现就能迅速发展,得益于日本经济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迅猛发展;而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理论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正逐渐被传播学研究领域所重视和运用,这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媒介技术的普及,普通的民众和民间组织在话语表达上有了更大的空间,这使大众传播与公民社会研究在学术上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此背景下,大众传播与公民社会研究的理论路径、研究视点及其重要意义也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轻阅读”、“浅阅读”、“泛阅读”,是20世纪90年代知识呈爆发性生产和文献呈海量增长之后的重要阅读学特征,那么在当前这个被电脑和网络技术信息化了的知识经济社会.在这“轻阅读”、“浅阅读”和“泛阅读”行为广为流行的时代.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阅读率”的进行性降低趋势,如何才能客观理解发展中中国的时代特征,从而切实做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导读活动呢?  相似文献   

16.
媒介的本质是“不同主体之闻关系的建构者”,“联接力”是媒介的本质力量.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因其垄断信息传播渠道而成为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间接建构者”,从而扮演着媒体的角色.作为新媒体出现的互联网“传”“联”之力兼具,正在颠覆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主导的以信息“播撒”为特征的“大众传播时代”,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系的直接建构者”,并几乎全面替代了传统媒体作为“关系建构者”的媒体角色.本文通过对中国新旧媒体20余年来博弈轨迹的深描与分析,认为“不是传播力的强弱而是‘联接力’的有无”才是决定新旧媒体盛衰转折的关键.在互联社会,传统媒体转型的根本路径大体有两条:要么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成为优质内容的供给者;要么回归媒介的本质,成为具有独特价值的互联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中国已逐步进入媒介化社会,作为社会构成因素的大众传播,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和影响是空前的。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中国已逐步进入媒介化社会,作为社会构成因素的大众传播,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和影响是空前的。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  相似文献   

19.
王瑜 《青年记者》2017,(12):57-58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把关人理论,指出了群体传播范畴下信息的单向流动特性,把关人以群体规范或其价值标准为依据,筛选进入传播渠道的信息.随着媒体技术及媒体种类的发展,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后,把关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得以塑造.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其丰富与交互特性对处于信息决策地位的把关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梁玉龙 《青年记者》2012,(18):33-34
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后进入了一个道德迷惘的时代.由于经济上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利益群体相互竞争,思想上新与旧激烈碰撞,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乱象丛生.由于对社会的多元化缺乏正确的统合目标,“道德沦丧”、“价值失范”逐渐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众传播媒介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天生的优势,它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内容丰富、传播快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当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时,大众传媒要承担起拨乱反正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