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常畅 《考试周刊》2010,(44):35-36
钧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因其独特的窑变效果.成为瓷器中的华贵瑰宝。在钧瓷窑变的诸多因素中.有很多不可确定性因素存在,它们存在于钧瓷的材料之中.存在与钧瓷泥胎的形体之中。本文揭示钧瓷形体与材料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对钧瓷的窑变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神垕炉钧是钧瓷史上晚清民国时期盛开的一朵奇葩,其对于中国钧瓷史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不仅深刻地继承着唐宋以来尤其"官钧"的科技工艺特性,而且深刻而直接地影响着现当代钧瓷工艺发展态势。神垕炉钧的开创者或成就者主要是神垕卢氏家族,其工艺迥异于清代延续而来的景德镇炉钧工艺,亦与传统钧瓷工艺有别。这种工艺和釉色表现似乎是钧瓷技艺的断裂,但从神垕炉钧仿制烧造为钧瓷史开出一个重要分支而且直接引致神垕原产地当代钧瓷的恢复研制和复兴而言,却是钧瓷技艺甚或钧瓷文明连续性生成的根本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3.
早期钧瓷年代是金世宗大定时期(1161-1189)至章宗明昌时期(1190-1196),即十二世纪后半期,是汝瓷向钧瓷的过渡期。其窑址位于宝丰清凉寺、汝州严和店、禹州白峪三处。钧釉铜红斑技术的发源地,首先出现于严和店窑,然后才传到豫西各地。"钧瓷"概念需要做历时性纵深辨析。  相似文献   

4.
拉坯工艺是中华民族民间工艺的瑰宝,也是钧瓷主要成型工艺。随着时间的推移,拉坯工艺在钧瓷艺术领域的应用呈现出灵活多变的态势。根据拉坯成型过程中对“力”的使用方法,将拉坯成型中的发力要点,结合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心态等对钧瓷器型的影响升华为“力道”,阐述钧瓷拉坯工艺中“力”的内涵,既发扬了钧瓷拉坯工艺,又将其提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实现工艺与人文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钧瓷文化资源包括钧瓷艺术及工艺流程、钧瓷文物及珍品、钧窑遗址、神垕古镇、钧瓷文献资料、现代钧窑、钧瓷艺人、钧瓷精神等.依是否可以进行商业经营来划分,钧瓷文化资源可归入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两大领域.钧瓷文化事业是钧瓷文化产业的基础,而钧瓷文化产业又可为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创造机会,营造环境和氛围,促进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兼顾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下,重点发展钧瓷文化产业,按照钧瓷的特点优势和市场的需求,调整钧瓷生产和经营的战略和策略,积极推动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钧窑是北宋末年创烧的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以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享誉于世。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恢复性研烧,在原产地钧瓷工艺美学传承创新基础上,以“意境”学说为核心的钧瓷意象美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引发当代钧瓷工匠从材料、工艺等方面对钧瓷意象、意境美学现代性的探索;与此同时,许多慕名到钧瓷原产地的学院派艺术家,立足传统钧瓷工艺和材质,从艺术形式、学术思想等多元视角对传统的钧瓷意象美学现代性进行探索。两类探索并行不悖,一起构成钧瓷意象美学的现代性新内涵,推动了当代中国钧瓷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现代性的双重增长,为中国历史名窑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典范。  相似文献   

7.
禹州钧瓷文化产业概观及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禹州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状态良好,势头强劲,潜力巨大,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同时,其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人才缺乏、技术工艺创新不够、规模分散、品牌认知度低、市场偏狭、基础设施薄弱等瓶颈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钧瓷文化理论研究,为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扩大钧瓷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强势的钧瓷文化品牌;整合力量,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增强钧瓷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市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广泛开拓国内外钧瓷市场;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钧瓷文化旅游,并以此推动钧瓷文化产业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禹州神垕钧瓷产于中原腹地,以"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闻名于世,其独特的地域、历史等因素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文化历史。禹州钧瓷文化可以视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体现。钧瓷不是普通的瓷器,而是观赏性极高的艺术瓷器。本文用审美的眼光探究禹州神垕钧瓷文化,再现禹州神垕钧瓷艺术魅力,表现其蕴含的丰富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窑变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钧瓷文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个支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钧瓷的诸多文化元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非常鲜明突出。钧瓷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并在钧瓷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钧瓷碎片的废弃,既是对资源的浪费,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钧瓷碎片局部形态的偶然性、釉色的独特性、纹理的丰富性、质感的差异性,以及组合的无限可能性,使其具有别样的艺术价值,可以满足现代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审美需求;钧瓷碎片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开发和再利用,能够减少污染、美化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钧瓷碎片的再利用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很有必要将钧瓷碎片再生资源化开发利用问题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1.
禹州市为河南省重要的古陶瓷产地之一 ,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故乡。作者历经十年的考察 ,在禹州市苌庄乡发现唐代古瓷窑址 1 5座 ,是河南全省规模最大的唐代古瓷窑群。最可喜的发现是每座瓷窑都兼烧唐花釉瓷 ,它不仅说明禹州是唐代花釉瓷的发祥地 ,而且也为研究钧瓷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窑群实例。  相似文献   

12.
窑以地名,钧窑名称之由来与"古钧台"关系密切。钧瓷之源起,除与"唐花瓷"等渊源至深外,更离不开"柴窑"匠师的精工绝技。正是在"唐钧"乳光蓝斑工艺的基础上,借鉴柴窑"雨过天晴"釉等精湛的制瓷工艺,才烧出了宋初的钧蓝釉(天青、天蓝)等分相乳光釉,钧瓷创烧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3.
钧瓷作为陶瓷艺术与文化的载体,在新时期需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各阶层对文化艺术的多样多变的需求。钧瓷创作应立足本土文化,以满足社会大众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需求为旨归,通过更丰富、更新颖的艺术形式反映当今社会风尚、时代精神,体现当代科技水平,抒发展示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与精神期盼。钧瓷创作表现上,要坚持写实与写意结合、雕塑与绘画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生活实用与艺术审美结合的创作路子。  相似文献   

14.
钧瓷窑变传说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钧瓷窑变传说是钧瓷传说中最感人的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传说揭示了钧瓷艺人对窑变原因的探索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偶然到必然、由神秘到科学的过程;反映了古代钧瓷艺人的悲惨生活,并揭示出造成悲惨生活的原因;体现了当地人民赞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一定文化传统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具有专制主义特点的圣人观念和权威崇拜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深受道教影响的神仙崇拜与人祭思想。  相似文献   

15.
神垕镇以钧瓷和古镇出名,具有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和市场潜力,但其旅游开发时间晚、起点低,产品体系和空间体系尚未成形.根据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的开发趋势,结合神垕镇钧瓷文化和古镇风貌的实际情况,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需做大低端市场,做强高端市场,开发钧瓷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构建老街旅游中心,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是驰名天下的瓷都,其瓷上绘画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元代青花瓷画雄浑壮美,开创了白瓷彩绘的新时代。明清瓷上绘画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绚丽斑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鸦片战争以后,瓷艺仿古之风和俗艳之气大盛,但仍有一批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回归艺术的本真,推陈出新,使传统瓷画艺术重焕生机,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7.
钧瓷在世界陶瓷史上享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钧瓷命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艺术审美为手段,以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语言为载体,将其文化内涵恰当地表示出来,这既是钧瓷营销之必需,又有引领人们发现美、享受美的作用。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钧瓷的命名不但要求造成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且还要凸显其亮点,产生"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之功效,使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寄予微妙的情趣,获得审美的愉悦。钧瓷命名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体现在钧瓷企业、品牌及产品的命名上。  相似文献   

18.
唐代花瓷是唐代以中原为主产区创烧的新瓷种,迄今为止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海内外陶瓷界对唐代花瓷与钧瓷的关联性问题一直颇有争议,一派认为,唐代花瓷是钧瓷的先驱,是启蒙者,甚至称之为"唐钧";另一派认为,言说唐代花瓷是钧瓷的启蒙显得过于勉强,两者不存在先后继承关系。从历史文献、科技文献相关记述所见,钧窑起源离不开唐代花瓷工艺技术经验的积累,二者之间体现着一种显而易见的沿袭和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