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的可读性、易读性、必读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要三者兼而有之却并非易事,新闻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报纸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进而实现其必读性的目标. 报纸的可读性是吸引广大读者的必要手段和法宝.它决定了报纸媒体必须站在广大读者的角度,办出风格,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令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2.
何谓易读性?易读性就是指信息易于发现、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程度.对报纸而言,就是指新闻点不能藏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让读者找不着北,一定要拎出来,精心包装,以一种良好的呈现方式,让读者很便捷地找到,很容易地理解.  相似文献   

3.
王晓宁 《今传媒》2003,(2):52-53
易读性是指文字等印刷符号被读者阅读和理解的速度及其准确性。易读性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也是对版面内容的要求,一个易读性的版面,不仅要能够节省读者接受信息的时间,而且应该能够提升接近信息的准确度。然而,目前一部分报纸在实践易读性原则时,过多的强调的是速度,而忽略了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可读性、易读性、必读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就目前各级党报承载的任务来看,要做到这三者兼而有之却并非易事.然而作为承载读者喜闻乐见的体育新闻的体育版,无疑是这三者结合的最佳版面.分析研究地方党报体育版如何走近读者,必将为新闻工作者努力探索报纸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进而实现其必读性的目标,提供大有裨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论速读时代的报纸标题编排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是新闻报道信息传递的高度浓缩,揭示新闻内容、美化报纸版面和吸引读者阅读是新闻标题相对稳定的内涵,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快餐式的消费特点,从一般性的“阅读”向“速读”转移.为了真正实现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新闻标题越来越明显地在旧有的“可读性”基础之上呈现出明显的“易读性”特征,厚题薄文、引题淡化、竖题禁用等都是报纸速读时代易读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解构碎片化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的物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 《编辑之友》2015,(2):99-101
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推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多通道感知的阅读方式更适应读者的碎时间思维.将拟物化的方法融入书籍装帧设计中,有助于提高书籍可读性和易读性.在设计中注重读者的感官新要素和设计的新内涵,可建立人性化的阅读形式,促使读者乐于书籍阅读.  相似文献   

7.
《华尔街日报》如何软化能源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报道既是关系国家利益的硬新闻,又是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联的软新闻.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严肃枯燥的能源报道做得有可读性、易读性、趣味性,是各个媒体尤其是都市类媒体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情报学认知学派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报学认知学派产生自对主流实验室情报学研究的反思,关注人对信息的利用与吸收,强调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等主观因素在信息的感知、接收及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认知学派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研究用户的个体认知特征为主,对认知活动的社会性认识不足;第二阶段开始重视社会或特定领域背景下用户认知特征的研究,提出社会认知观、领域分析、集成式认知信息检索观等新理论.尤其是集成式认知观及相应研究模型,涵盖技术、人类行为及其互动等不同方面,是对面向技术的信息检索与面向用户的信息查寻所作的首次合成研究,亦是当前情报学认知学派有代表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厚报解决了报纸新闻与资讯的丰富性和可读性问题,但在易读性和便利性上则有所欠缺。于是,报纸的头版除刊发主打新闻和图片外,还纷纷借鉴网络的超链接方式,汇集报纸内页的一些栏目和新闻标题,形成导读。导读因而成为读者阅读新闻的指南,媒体推介新闻的手段,编辑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在易读性与便利  相似文献   

10.
易读性散论     
近年来,可读性作为一个传播原则已引起报刊编辑实践的广泛关注.报刊版面轻松活泼,图文并茂,与十年前相比,堪称焕然一新.但是另一个重要的传播原则——易读性原则尚未引起编辑理论与编辑实践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传播媒介普及程度决定着文字形态和语言组织的变化程度,从而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考察了中国口承社会、雕版印刷新兴时期以及印刷时代的文字和语言,探析了媒介与信息形态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冯宇乐 《东南传播》2012,(11):89-92
易读性指的是由写作方式导致的文字资料了解或理解的难易程度。对微博新闻报道的易读性进行测量,是对新闻文本等传播内容研究方面的应用,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改进微博新闻报道上的写作。本文运用杨孝濚1974年提出的易读性公式,对新浪微博"头条新闻"的"毒胶囊"的五篇报道进行易读性测量,发现其易读性基本处于"易"与"中等"两个程度,尚没有达到"极易"的程度,可见微博平台的新闻报道仍可进一步降低难度,采用人们更容易理解的书写方式或表达形式,从而争取更大数量的受众。  相似文献   

13.
西方信息行为认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方世界对于信息行为认知方法的研究经历了从个体主义认知方法研究到整体主义认知方法研究的转变.前者是以个体的信息行为和信息需求为核心,强调个体的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搜寻行为过程以及信息行为塑造和信息偶遇等的研究;后者将人类信息行为研究从个体的研究拓展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弥补了个体主义认知方法所缺失的维度,对于人类信息行为和人机交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期刊的易读性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对我国科技信息传播效果不理想的判断,认为应重视提升科技期刊的易读性。分析了期刊易读性与科技信息有效传播、科学态度、科技信息传播理念、信息选择、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及期刊规范化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文体选择、材料组织、词句加工等提升期刊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15.
杨晓宏 《新闻界》2006,(4):96-96,95
一、弗雷奇的易读性和人情味公式及其含义 易读性(readability)是影响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籍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易读性作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欧美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一系列针对西方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和测量公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弗雷奇对易读性的研究,弗雷奇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测量易读性和人情味的两个公式。  相似文献   

16.
王硕 《青年记者》2017,(12):49-50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不再以单一的文字或语言方式呈现,而是以更加多样化的形态呈现.新媒体技术的触角逐渐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传播朝向大众化、数字化、碎片化的趋势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相比传统媒体中受传者被动的角色以及所处的环境,新媒体的发展满足了受传者渴求拓宽参与渠道、增加体验快感、寻求共享交流的需求,改变了其信息接收与处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杨恩举 《出版广角》2016,(14):84-85
本文通过对《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从形式与内容、版面风格、文化传承、人文意蕴、可读性和易读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曹雪芹风筝艺术》的成功之处和装帧经验,并结合民间工艺类图书的艺术特征,提出当前民间工艺类图书装帧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数字化的阅读形式,而纸质书籍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今天为止,读者对于纸质书籍的需求,早已不拘泥于书籍本身单一文字内容的传播意义.书籍装帧艺术也不局限于表面上的给书籍“穿衣戴帽”.当代的网络快餐与读书的境界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对书装的设计确实也是挑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书装艺术巧妙结合,并灵活运用飞速发达的电脑图文处理技术,使书籍由内而外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感染张力,折射书籍的本源文化内涵,提高书籍人性化的可读性和易读性的同时,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易读性”打开方便之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已对报纸的可读性、必读性有了足够的认识,但对“易读性”却处在朦胧状态。如何让“易读性”打开信息消费的方便之门?①跟上读者的匆匆脚步,刷新版面语言,突出导读,横排标题,模块结构,细致入微地考虑读者对信息的顺利接受。②重视“新闻分类”,按地域分、按行业分、按类型分……犹如开设一个个“专卖店”。③用故事讲述精彩的新闻,真实、亲切、生动,令人兴味盎然。④“图表新闻”简明、直观、精确、形象,辅以美术装饰,表现力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0.
党报的深度报道既要满足普通受众对可读性和易读性的需求,又要在理性高度和思考深度上寻求突破;既要保持因时间锤炼呈现的严谨和深度,又要不断提高报道的"及时性"、"新鲜性",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对新鲜信息的追求;既要追求"多侧面、多角度、超时空、深层次"地反映和剖析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又要寻找高度简练、浓缩的表达方式,适应受众浏览、跳跃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