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出的网络侵权的话题2006年,一部风行网上的短片及其引发的激烈争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部短片的名字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素材主要来自导演陈凯歌的新作《无极》,作者是胡戈。这个时长为20分钟的短片套用了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法制在线》的形式展开整个故事,围绕《无极》中出现的那个馒头,串联起电影中的镜头与人物,加上时下流行的广告插播、RAP音乐等元素,令许多网民感到“新鲜而好玩”,引起了网民的疯狂追捧,网上人人争睹“馒头血案”,胡戈也因此获得了“2006网络第一红人”、“馒头血案之父”等称号。  相似文献   

2.
写在前面2005年底,名不见经传的胡戈改编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无极》,做成网络短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短剧在网络中迅速窜红,相比之下,耗资几千万的电影精品《无极》却反映寥寥。一边是国内外著名导演耗资几千万创作的精品影片,另一边则是运用最现代的网络影像技术低成本(与《无极》相比几乎无成本)巧妙剪裁的幽默搞笑娱乐短剧,一时间成为各媒体关注的话题。陈凯歌与胡戈的一场官司纠葛也由此开始。网络“小人”胡戈被名导痛斥为“无聊、无耻……”,但是成千上万的网民和网络舆论却几乎一致地站在“小人”胡戈一边。确实,许多看过网络搞…  相似文献   

3.
陈佑松 《新闻界》2006,(3):48-49
去年年终,网络上出现了一部嫁接陈凯歌电影《无极》和央视法制栏目《中国法制报道》的搞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者胡戈。  相似文献   

4.
对当下网络视频短片盛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正赋 《今传媒》2006,(6):21-22
一、“馒头事件”和网络视频短片的流行2005年12月底,一位名叫胡戈的上海青年网民,在看过我国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的新片《无极》后,通过自己掌握的视频技术,将《无极》改编成只有20分钟长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短片上的大部分画面均是从《无极》中截取的,经过对画面进行重新组合和配音,以“搞笑”的方式,并借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法治在线”的形式粉墨登场。胡戈在完成制作后便把它发送到网上,与网友们一起分享这种幽默及其带来的快乐。然而,就是这么个不经意间制作的“小噱头”短片,却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不少新闻媒…  相似文献   

5.
2005年末,胡戈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闪亮登场,开创了中国互联网视频恶搞的“新纪元”,之后网络恶搞进入了鼎盛时期,从(《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到《大电影之数百亿》,近一年下来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恶搞视频铺天盖地而来。从方言配音到电影剪辑,从影视人物到现实名人,恶搞的枪口甚至瞄准了影响过几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英雄人物。伴随着恶搞之风的盛行,反恶搞联盟大军也迅速突起,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对胡戈大刀阔斧恶搞《无极》的行为愤怒之极,抛出一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并声称保留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冷看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2月,胡戈把陈凯歌的《无极》和CCTV《中国法制报道》进行重新剪辑制作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放到了互联网上."馒头"甫一出屉就来了个"开门红",胡戈火了,网友乐了,陈凯歌生气了.一时,众生喧哗,"恶搞"文化也因此声名鹊起.前有"馒头"开路一炮走红,后有来者浩浩荡荡.令人捧腹的《武林外传》把央视的电视剧门槛又踢矮了一大截;脍炙人口的《吉祥三宝》"馒头版"、"玉米版"、"记者版"、"小偷版"争先恐后地粉墨登场;刚在奥斯卡风光一圈的《断臂山》摇身一变成了《断贝山》,《七剑下天山》也上得了江湖下得了厨房,变身成《七剑下厨房》;前不久央视名嘴毕福剑因为孩子取名的事情也被网络"忽悠"了一番;动静最大的莫过于红色经典片《闪闪的红星》被胡戈"恶搞"成了《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虽然点击率一路狂飙,但随之而来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强烈谴责以及胡戈的道歉使公众、媒体一改以往对"恶搞"文化一笑置之的态度,开始了对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的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7.
网上影视片的编辑创新——对“胡戈现象”的编辑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戈的网上影视片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春运帝国》,再到《乌龙山剿匪记》,接二连三地爆料给观众,网民热闹,媒体也热炒。到底是“恶搞“,还是创新呢?似乎谁也不敢否定“恶“的罪名。胡戈  相似文献   

8.
邬江  谷泉 《网络传播》2006,(9):15-17
数个月以前,凭借着制作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业余DV玩家胡戈名声大振,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最近,胡戈又拍摄制作了一部网络短片——《鸟笼山剿匪记》。此片具有完整影视剧情节,通过网络的迅速传播,立即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对于该片网友褒贬不一,而其中最大质疑就是:这部短片传播信息是否通过了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许可?  相似文献   

9.
网络恶搞,又称Kuso(库索),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它通过对公开发表的作品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某种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从红色经典遭恶意篡改到“博客非常真人”的粉墨登场,网络恶搞正逐步从平民化趋向商业化;从最初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最近的“艳照门”恶搞视频《兄弟芝娇》,网络恶搞大有愈演愈烈、全民娱乐的架势。  相似文献   

10.
季锋 《声屏世界》2006,(6):33-35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到1.11亿。随着网络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侵权行为层出不穷。去年12月份,著名导演陈凯歌历时三年,投资3亿人民币打造的魔幻史诗巨片《无极》在全球开始放映,而今年初,一个原本毫无名气的青年——胡戈,通过一部恶搞《无极》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一举成名,从1月6日到16日,百度搜索“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相关网页已从1660到了97.8万,接着陈凯歌怒斥胡戈“人不…  相似文献   

11.
胡戈:我的内心充满搞笑的念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馒头》纯属胡戈的“无心插柳”之作。实际上,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恶搞的精神已经深入骨髓,他们注定是上一代精英文化的颠覆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李伟 《兰台世界》2006,(13):47-48
近日,一部由电影《无极》改编而成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其作者胡戈本来意在幽默,不想却触怒了《无极》导演陈凯歌。陈导演怒斥其无耻,并扬言要诉诸法报媒体报道的焦点大多集中在《馒头》一片是否涉及侵权,笔者则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了胡戈以《无极》为主要创作素材,若将《无极》看作信息源,则胡的作品是否已经对信息源构成了损害,并由此联想到了档案开放利用工作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当前档案利用工作审视1.档案事业发展滞后,档案利用工作总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我国的档案事业遵循“统…  相似文献   

13.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所引起的著作权问题纠纷曾是我国法学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因为它不仅涉及这种新型的创作形式能否在网络时代存续,而且还涉及在网络时代环境下宪法与私法在著作权领域的博弈问题。2006年年初,网民胡戈制作了一部20分钟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血案》),在这个短片中网民胡戈截取了陈凯歌执导的《无极》中的大量画面,  相似文献   

14.
视频博客的春天即将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峰  薛童 《网络传播》2006,(4):66-67
因为一个视频短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胡戈,被全民关注。  相似文献   

15.
"馒头血案"与受众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凯歌的<无极>自从上映以来,就引来一连串的口诛笔伐.胡戈制作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迅速在网络上窜红.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兰台世界》2006,(7S):47-48
近日,一部由电影《无极》改编而成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其作胡戈本来意在幽默,不想却触怒了《无极》导演陈凯歌。陈导演怒斥其无耻,并扬言要诉诸法律,双方争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此事件中媒体报道的焦点大多集中在《馒头》一片是否涉及侵权,笔则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了胡戈以《无极》为主要创作素材,若将《无极》看作信息源,则胡的作品是否已经对信息源构成了损害,并由此联想到了档案开放利用工作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初,网络热炒《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简称《馒头》)的网络短片,《馒头》的创作原料主要来自于电影《无极》的画面,作者胡戈先生巧妙地把《无极》中的一些镜头与《中国法治报道》的节目片段进行了剪辑,将电影《黑客帝国》主题曲、歌曲《都是月亮惹的祸》等用作背景音乐,还夹杂了杂技作品,讲述了一个与《无极》基本无关的新故事,充满了无厘头的搞笑成分和讽刺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初,陈凯歌和胡戈的“馒头案”热闹一时。孰是孰非,人们讨论纷纷,各抒己见。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笔者认为,“馒头案”本质上是在网络时代下,大众文化的错位及回归:《无极》是对大众文化的错位,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则对其作了校正,实现了大众文化的回归。这一回归恰是借助了网络这一媒介。一、大众文化的错位及回归何为大众文化?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此并没有一个公认的、严谨的定义。笔者认为,约翰·费斯克(JohnFiske)的定义较能概括大众文化的特征:他认为大众文化是“为普通民众所拥有;为普通民众所享用;为普通民…  相似文献   

19.
范敬英 《新闻窗》2007,(5):69-70
近年来,网络“恶搞”现象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自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对原作进行淋漓尽致的戏弄和颠覆开始,“恶搞”作品在网上受到热烈追捧,如脍炙人口的《吉祥三宝》,其“恶搞”版本形形色色;“恶搞作品”《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在吸引了无数网民的同时,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06,(5):110-110
相关资讯网络“恶搞”引争议从小胖、胡子男、猥琐男等“恶搞”照片的风行,到《大史记》、《我不想说我是鸡》、后舍男生翻唱系列的流传,一段时间以来,“恶搞”在虚拟网络上尤其是年轻人中间愈来愈流行,而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广为流传则掀起了这一流行的高潮。就在人们关注、追捧“恶搞”的同时,《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等调侃红色经典作品的出现,也引起了一些人对“恶搞”的警惕和争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有629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9.9%的人认为“恶搞”应该有底线。广电总局酝酿围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