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玲,国家一级演员,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1978年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师从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兰先生,主工青衣。19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2004年调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现为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生。  相似文献   

2.
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新媒介环境下融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在戏剧传播和戏剧批评领域也产生重要影响,形成许多新型的戏剧传播样式和戏剧批评形态,带来了戏剧传播的重大转向,展示了戏剧批评的新图景。文章主要从"新媒介"及其"新媒介"传播方式下的文化语境、"新媒介"环境下戏剧传播方式的转向、"新媒介"环境下戏剧批评的新图景等方面阐述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相似文献   

3.
1959-1961年,遭遇“三年困难时期”,刚刚形成局面的新中国戏剧期刊体系大面积停刊.仅以地方省一级刊物计算,1958-1960年创刊的11种戏剧刊物在1959-1961年便停刊了10种.规模收缩后的新中国戏剧期刊开始调整办刊方向,是为对戏剧期刊以配合政治运动为目的的办刊模式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噪音是剧场的天敌,一部剧场发展史就是努力消除噪音的历史,但由于噪音也是信息,因此剧场噪音无法彻底消除.一直有个误解,即剧场的噪音是由不文明观众制造出来的.若将戏剧看成一种直线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将剧场看作剧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传播媒介,那么导演和演员作为戏剧信息传播的环节,可能比观众制造的噪音更大.戏剧信息传播最大的不稳定性,来源于导演对原作的错误解码和再编码,导演即是戏剧传播之熵,而演员对剧中人物的过度演绎则是信息冗余.他们共同增加了戏剧传播的熵值,并因此引起了无穷无尽的戏剧观论争.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春人伊始.在北京的舞台上.一下来了不少国外优秀的戏剧演出.这和不久前大家聚焦人艺代表的中国戏剧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从舞台、表演、剧本各个力面还是剧团的运作.这几场演出对中国戏剧人都有太多可供学习之处只是我们很难知道,何时才是他们学成之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董每戡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曲研究学者、戏剧活动家、戏剧作家和戏剧导演。他的中国戏剧学术研究在“以演剧为核心的舞台观”这一思想统摄下,构建起自己独有的“剧史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因此,对董每戡的剧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剧学特征,准确评估其剧学贡献和影响,是进行董每戡剧学个案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论定董每戡在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史上重要地位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对董每戡剧学进行个案研究,来反思20世纪中国戏剧学研究路径及整体价值,并对当下戏剧学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即促使我们对20世纪戏剧学进行拓展学人个案研究、加强整体研究以及戏剧史的多元化书写,以期更好地助力于20世纪中国戏剧学的整体性建构以及当下戏剧学的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7.
戏剧小品是我国当代最具群众性的戏剧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近几年来,“小品热”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中国戏剧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知 《传媒》2018,(12):79-80
中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历史岁月的积淀与传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我国古老的艺术瑰宝.新媒体迅速崛起给中国戏剧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对中国戏剧文化进行有力传播与推广,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中国戏剧文化传播的意义与价值,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在传播策略上进行突破与改变.  相似文献   

9.
在首都剧场上映的《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戏剧作品。英国国家剧院将这部改编自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的伟大的戏剧,同步拍摄并直播,形成了一部电影,也成就了戏剧的另一个新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广播剧作为文学艺术之戏剧类中的一个品种,在国内外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至今仍是最具广播特征的节目之一。“播音剧”、“播音话剧”、“无线电戏剧”都是广播剧的曾用名。广播剧的三个因素一是“剧”,二是“声音”,三是“广播”。  相似文献   

11.
从山西"非遗"戏剧文献采访切入,将戏剧传承文献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类。实物戏剧文献指服装、道具、乐器、剧场等,可用编制目录、摄制光碟、印刷图书、陈列展览等文献采访对策。非物质戏剧文献是记录剧目演出、表演"四功""五法"、乐师伴奏、音乐唱腔设计等技艺传承的载体。提出以人为本、全方位立体及时记录、同步采访等见解和采访范围。期望戏剧界和图书馆界联手共建山西"非遗"戏剧文献数字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阿尔托与布莱希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戏剧理论三大体系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阿尔托提出了著名的残酷戏剧理论,这一理论在他生前并没有亲自实现,在其死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起延续至今.本文立足对有关阿尔托戏剧理论的文献分析,与戏剧发展背景、阿尔托生平事迹以及其戏剧理论相结合,试图对阿尔托戏剧路理论进行研究,从实践性上分析阿尔托戏剧理论及影响该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品特是继贝克特之后英国荒诞派戏剧又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笔锋犀利,在作品中将威胁和喜剧、现实和荒诞充分糅合在一起,形成既古典又现代的品特戏剧风格,他因此也被称作“威胁大师”,对当代英语文学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4.
刘怀堂 《文化遗产》2016,(5):113-125
学界对端公戏的认知存在着很大分歧,主要表现在端公戏是传统戏剧扮演还是仪式演剧的争论上。端公戏源自南宋时期湖北随州地方的端公信仰。端公替代巫师而实施巫仪,最早在明天启年间的湖北出现,后随该信仰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传播,至清代、民国吸收了其他扮演或表演艺术因素而蔚为大观。它既不是传统戏剧扮演,亦不能用仪式戏剧来衡量。科仪(纯粹的法事)、戏剧化的科仪、科仪与戏剧扮演结合,以及传统戏剧扮演都属于端公仪式的一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端公巫术仪式。而端公戏就是由端公实施的、具备巫傩之祭性质与形式、为了特定目的与服务对象、区别于生活与生产行为、独立于传统表演艺术体系的、特殊的戏剧扮演或表演艺术形态。它属于傩戏剧种之一,在"明河"与"潜流"这一"大戏剧观"下,与傩戏体系下的其他剧种一起,构成了不同于传统表演的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寅 《新闻世界》2012,(11):150-152
环境教育在当下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需要环境教育的推动。在全球范围内,环境教育正经历着面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转向,对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策略使用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针对一次运用教育戏剧策略,以有机农业为主题的环境教育活动,探讨使用教育戏剧进行环境教育的效果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朱生豪是我国较早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翻译家。他一生爱好诗歌、戏剧文学,将几乎全部翻译精力都用在了莎氏戏剧的翻译上。朱生豪在艰苦的环境中翻译了30余部莎氏戏剧作品,完成了中国翻译界百年来最艰巨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7.
崔卓缘 《图书馆杂志》2022,(8):69-75+138
以“绘本遇上即兴戏剧”活动为例,解析公共图书馆开展即兴式教育戏剧活动的设计思想、实施方法、成效与特色;反思目前存在的不足,思考未来进一步拓展的方向,以期对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10,(37):119-120
本研究以王佐良的《雷雨》英译本为例,探讨以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 旨在分析怎样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使戏剧译本具备“可表演性”。  相似文献   

19.
邵仁焱  史册 《传媒》2021,(15):74-76
由于技术及观念的局限,长久以来虚拟戏剧都处于失声状态.疫情期间受制于观剧场所的封闭,线上戏剧趋于活跃.虚拟现实技术的介入满足了时代发展下普罗大众不断更新的观剧需求,赋予戏剧新的呈现方式,为戏剧艺术研究带来全新课题.为此,本文在虚拟戏剧与传统舞台戏剧的比较研究中,通过舞台与影像、主体与客体、线上与线下多维视角,深入剖析技术加持下的戏剧艺术新面貌,以期揭示戏剧艺术发展规律,促进戏剧艺术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他把传统文化的哺育与东方哲学的滋养转化成了一种独有的戏剧力量,使得他的剧作透着一种深沉的“拷问意识”。“拷问”,不是判断是非,而是探究,探究就要揭开被世俗遮蔽的真情、真相、真理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