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关爱学生”一条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一条。将“保护学生”首次写入师德规范,更加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2.
《教师博览》2008,(7):18-18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修订。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加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数字     
《青年教师》2009,(12):2-2
中国教育“目中无人”,“失德”教师一律解聘——皖出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老师喊绰号“小瘸腿”致学生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4.
叶积德 《青海教育》2008,(11):17-17
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主旨为“责任”与“爱”。教师之爱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现就自己学习领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如何“关爱学生”等相关内容,从尊重、期望、理解、宽容四方面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写入了“保护学生安全”,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承担无限责任。  相似文献   

6.
王文琦 《云南教育》2008,(13):16-19
新华网消息: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拟增加“保护学生安全”的消息,引发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08,(14):4-4
6月25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在社会上进行讨论。其中备受关注并且多方争议的是“保护学生安全”一句。对于教师的精神与天职这样一个平时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则成了一个“非常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素质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向全国发出了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与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比,新《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当前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过两个月的意见征集,9月2日教育部下发了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意见征集版相比,正式版增加了“关心学生健康”“关心集体”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除了休息天,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有的是24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除了休息天,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有的是24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教师生存困境分析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教师的声音——谁来保护我们? 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加入其中。这条规范出来后引发了一些争论。《东方早报》2008年6月27日发表了一位教师的文章《我愿意“保护学生”,但谁来保护我》。文章说:  相似文献   

13.
动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加新内容】9月2日,教育部下发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意见征集版相比,正式版增加了“关心学生健康”、“关心集体”等内容。在意见征集阶段因“范跑跑”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的“保护学生安全”的内容在正式版本中被采用。另外,在”关爱学生”中,增加了“关心学生健康”;在“教学育人”中,增加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在“为人师表”中,除了继续要求尊重家长外,还要求“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在“终身学习”中,增加了“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4.
陈锡华 《教师》2013,(4):23-24
“维护学生权益”是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六项内容之“三关爱学生”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是从事教师职业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是教师职业区别其他任何职业的显著特征,也是融洽家校关系,亲密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同的黏合剂..新《规范》实施四年以来,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有了一定进展,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有了一定改善。但学生的权益还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维护,家校、师生关系也还不是十分融洽。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教师队伍的现状,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以下简称《规范》)。关爱学生是《规范》的核心,而爱学生的关键是尊重学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尊重学生是成功教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师道》2008,(7):113-113
6月25日,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一条被首次加入其中。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吴龙贵在《羊城晚报》发文说,“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安全”这一规范有点虚,存在着技术上的不足。譬如内容不够详细,表述也不够精确。对学生的安全怎样保护,保护到什么程度,以及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学生为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8.
南微 《上海教育》2008,(18):2-2
今年,温家宝总理又在教师节接见了中小学教师代表,并谆谆告诫,“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之凿凿,一番话既是要求也是期盼。日前,教育部公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把“保护学生安全”“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写入了师德。  相似文献   

19.
朱青 《成才之路》2009,(36):I0014-I0014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经过近一个月的意见征集后正式出台。“笨得像猪”‘蠢死了”等一些辱骂和挖苦的“语言暴力”行为在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被明确禁止,教师再使用“语言暴力”将被视为违反师德。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汇》2006,(7):12-12
浙江宁波鄞州区五乡镇某中学学生因为做错了一道数学题,被教师罚抄10000遍“1+1:2”。 赤裸裸的体罚,如今已经不好使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