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思维性是贯穿语文学科性质、任务及教学过程的一根主线,只有以此为基点,才能全面把握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找准语文教学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一、质性教学评价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价值 质性评价不是以预定的目标、标准为导向来评价对象的,“不强调在评价开始就对评价问题进行理论假设,假设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形成,也可以随着评价的进行而改变,因此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个自上而下的归纳过程”。质性评价将评价关注的焦点由结果转向过程,用动态的视角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发展变化,重视对变化的具体分析和描述,从而打破了将评价活动看作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进行评估的狭隘思维。  相似文献   

3.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 ,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 ,超出界限 ,就要引起质变。教学控制论认为 ,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 ,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 ,使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子系统相“匹配”且协调一致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 ,本文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一、把握时度把握课堂教学时间 ,一要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各个组成部分的时间占有量 ,把课堂时间合理地分配给各个环节 ,保证各个具体教学目标定时实施 ,及时完成 ,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避免随意性和拖堂现象。现代教育心…  相似文献   

4.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新知学习的巩固,更为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同时还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窗口。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及时把握学情,调整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贤。  相似文献   

5.
教学,顾名思义“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教态和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握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需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过程进行准确定位。在具体实践中,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八个字来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6.
修其丽 《职业技术》2006,(14):48-48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学上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胡学武 《湖南教育》2004,(22):23-24
教案的主要作用是为教学服务的。教案撰写,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理性思考和宏观把握,促使教师明确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和手段,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教案也具有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改进的功能,是教学改进、教师成长的记录袋。此外,教案还具有教学管理的附加功能。长期以来,教案的主要作用往往被忽略,教案的附加功能却往往被人为地夸大,教案被当作教育  相似文献   

8.
贺捷 《宣武教育》2006,(5):30-32
任何事物或任务的完成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规律,教学任务也同样如此,我们教师总是通过一系列教学过程的实施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其过程包括了多个环节,成功与否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认识与把握。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了质疑、提问、讨论、结论四个关键环节,下面结合自己《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上述四个关键环节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智能超常儿童进行超前教学的目的、意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结果评价方面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及实施过程中应把握的程序和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叶明 《广西教育》2007,(12B):26-26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诠释着新课标的深刻内涵,实践着教学创新的新理念,力求接近或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的问题,诸如:对单元教学整体把握的教学设计;对选材理解和每个教学课时的设计;对每个课时教学全过程的体验和反思;对个体学生状况的了解和进度的把握;对教学有效性的反思等等。  相似文献   

11.
问题式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文章从问题式学习的理论依据入手,分析了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实施问题式学习的必要性,探讨了实施问题式学习的操作过程和效果,指出了问题式学习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质性评价是与传统教学评价有较大差异的评价方法,它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人文关怀,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考核结果,还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质”的发展。教师需要采用质性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质量评价。文章对质性评价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及其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分析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指出它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本体观是进行具体教学理论建构、评价与讨论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学实践的预设前提或“缄默的知识”。基于教学存在的建构交往观,作对近期有关教学认识论的研究所涉及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剖析与讨论,指出并论证了现存教学本质“特殊认识说”及其衍生理论“教学认识论”所存在的重大理论缺陷,分析了其所存在问题的性质、理论失误的根源和学科发展的未来取向,认为其根本出路在于现存理论的合理定位和向本体论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督促就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文章从采用问题式教学、采用实验教学、采用分组教学、注重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采用鼓励性评价等方面,对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学习策略教学已被外语界所广泛认可。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待完善、英语学习习惯尚不定型等特点,外语界对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英语学习策略教学还存在着分歧。文章在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学习策略教学的必要性,认为学习策略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其英语学习能力,而且能丰富其语言学习策略理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自助式学习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基于网络资源的教与学过程出发,对网络教学资源与自助式学习理论,以及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自助学习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自助式学习过程的设计内容和步骤,介绍了实施《网上英语时文阅读》课程的自助式学习案例.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重点强调了教学方法的改变与教学内容的挑选设计,以及学习情境的设计流程。举出一个学习情境设计实例,对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教学方法改革对学生和教师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这一学习情境设计实例也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观念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反映课堂教与学本质特征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课堂教学观念的演绎过程可概括为四个阶段:以教代学,以教带学,以教促学,变教为学。其中。近年兴起的“变教为学”观念颠覆了前喻文化的“过去时”,转而面向后喻文化的“未来时”,它以个人主体为逻辑起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力和表达力。“变教为学”顺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引领着未来课堂教学观念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0.
Teacher lear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service education for teachers are both an active area of research and a broad challenge. In working as teachers,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often seen as divided, or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development are solv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 This study focuses on collaborative teacher learning as part of an in-service education course that supports teachers in connecting learning theories with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that aims to create new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for teaching. The starting points for the study are the change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ories of learning. The aim is to analyse developing of teaching in teachers’ collaborative group discussions and how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earning theories is connected with developing teaching practic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study was data driven, systematic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the discussion. The research data consist of video recorded group discussions of two teacher teams from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course meeting. The analysis focused on developing talk and further, on finding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ing talk and the theories of learning. The analysis shows three different ways how the learning theories emerged in method developing talk.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oretical knowledge can be used or left unused and imply that creating and changing teaching practices is challenging. However,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oretical, research-based knowledge on learning theories can be applied to developing teaching practices in the teachers’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reation process. Long-term in-service education based on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reation and supporting the interconnec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earning and experience knowledge of teaching is a promising way to arrange and develop in-servi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