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整体保持和谐状态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心态失衡、竞争秩序失范、人际关系失调、职业心态失真等心理不和谐问题,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认识实现心理和谐的人文内涵,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尊重个性、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人格塑造与心理疏导的关系,同时要有促进和谐的思维方式,以实现从个体心理和谐到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2.
心态和谐是指人的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本文就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持和谐心态,创造完美人生谈三方面的认识:①心态决定命运;②和谐心态是实现理想的基石;③心态和谐是和谐之本。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提倡“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要和谐首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态。这种心态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后天艰苦的修炼才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4.
谭倩倩 《考试周刊》2009,(50):143-143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些误区。只有克服这些误区,保持正确的心态,同时多听、多读、多写、多说,才能学好英语。本文就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误区、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  相似文献   

6.
张学先 《华章》2007,(12):139-139
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和谐的心理状态,对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作用.而社会的和谐最终是社会群体中个体的和谐,因此,建章立制是塑造和谐群体的关键,是培养和保持个体与群体和谐心态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每个党员身上。只有每个党员都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保持先进性,体现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彰显。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因子,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了校园和谐,才能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去教育影响下一代,为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打下基础。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党建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容易产生不良心态。不良心态的表现,主要有浮躁心态、郁闷心态、嫉妒心态、攀比心态和跟风心态。通过对不良心态的分析,提出矫治不良心态的措施,即改善心智模式、缓解心理压力、和谐人际关系和培养生活情趣。要树立起健康心态的目标:打造阳光心态,保持平和心态。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以竞争求生存”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竞争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挫折会更多,面对挫折保持心理平衡,拥有良好的心态,是人生成功的关键。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良好的心态是从幼年时遭受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只有不断克服心理失衡现象,才能自如地面对一切挫折和困难,并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由此可见,培养面对挫折保持平衡的心态应从幼儿抓起,那么,幼儿的心理失衡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让幼儿保持心理平衡呢?一、什么是幼儿的心理失衡现象所谓心理失衡现象就是由于个人的情绪、情感、意志以及…  相似文献   

10.
心态,顾名思义,即心理状态或心理态度,包含在人的认知、动机、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中。在当代社会,关注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与心态的协调和平衡是提倡促进心理和谐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结合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对领导干部一系列心理状况进行阐述,领导干部应保持良好心态,并要具备保持平常心态的各种素质。  相似文献   

11.
塑造高职院校校园主体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是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根本要求和基本标志。和谐心态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精神基础和潜在动力。加强师生的个体、群体和校园三个层面的和谐心态建设,实现从个体、群体和整个校园的逐层递进,是培育和形成和谐心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也不例外。根据贫困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查其原因分析,指出了贫困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从正视就业多元化现实、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开展挫折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克服心理障碍等为抓手,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择业心态的调整,这对于个人的成长、教育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塑造高职院校校园主体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是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根本要求和基本标志.和谐心态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精神基础和潜在动力.加强师生的个体、群体和校园三个层面的和谐心态建设,实现从个体、群体和整个校园的逐层递进,是培育和形成和谐心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绿色,意味着生命、和谐、可持续。绿色课堂是实现绿色教育理念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一线政治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一份绿色心态,构建以生为本的绿色课堂,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那么,究竟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才能保持绿色心态,构建绿色课堂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和谐化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实行和谐化管理,形成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确保学校育人功能的实现,才能在各种矛盾中谋求一致,才能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寻求平衡,才能真正凝聚人心,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笔者认为,和谐化管理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社区服务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服务与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且目标相同。因此,以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和谐进而推动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和重要选择。然而,在现实中,社区服务仍受其内外因素的制约,惟有克服其制约因素,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的功能,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化有机体理论,强调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能力的有机系统,形成和发展于人类劳动过程中,由各种因素、各种环节、各种关系构成,必须保持整体的和谐,才能保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国现阶段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的整体,这就要求社会各种因素协调互动,保证作为整体的社会有机体内外的动态和谐,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利于促进人的自我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本目标在于全力塑造健康人格、营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环境和发挥群体的整合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支持机制,科学把握心理承受阈限,健全社会奖惩机制,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培育能力,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作为专门名词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心理障碍的过程中提出的 ,它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心理健康指预防心理障碍、维持心理平衡、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广义的心理健康指心理健康状态 ,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 ,保持个体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谐契合的关系。本文所探讨的心理健康包括两方面含义 ,即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和减少心理问题 ,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保持与自我、他人、学校、社会和整个生存环境的和谐的互动关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相似文献   

20.
住宅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住宅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城市发展、经济增长点、人类社会发展等等表现形式都要保持高度的社会和谐性,尤其要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和谐,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由于住宅是组成家庭的必需条件,家庭是社会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