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加坡与我国学校工作的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向全国招聘赴新加坡的华文教师,我有幸成了四十位赴新华文教师之一。三年的新加坡教学工作给我很多的惊喜和震撼,也让我思考了很多东西,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一点比较。  相似文献   

2.
198 6年 ,钟德赣先生主持的“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第一轮实验在顺德一中开始实验时 ,我就是该实验班的班长。实验老师张晴华灵活的教法开阔了我的眼界 ,丰富了我的文学修养。 1 992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被一中保送到华南师大中文系就读。四年后我回到了顺德 ,师从特级教师钟德赣先生 ,走上了实验的道路。去年 1 1月新加坡知行教学中心的负责人林理浩先生亲临顺德 ,听了我的公开课《春》 ,对我们的实验很感兴趣。今年 3月 ,我有幸跟随钟老师到新加坡讲学 ,并负责主持 3月 1 8日其中一个工作坊的工作 ,指导新加坡的老师进行反刍式单元教学设计。我…  相似文献   

3.
在新加坡,华文课堂上使用英语一直被视为禁忌。但是,随着新加坡社会语言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当地华族学生以英语为主要家庭用语。华文课堂上如何处理英语已经成为新加坡华文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华文教学的实际观察,探讨在华文课堂上以英语辅助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条件。课堂观察的结果表明,华文课堂上有必要使用英语的情况确实存在,并且主要同三类课堂活动相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进一步分析,本文构建了华文课堂上的英语使用框架,明确了在特定课堂活动中使用英语的各种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9月6日晚宣布将成立“华文教研中心”,为在职中文教师提供培训,以提高全国中文教学水平,同时希望这个中心利用新加坡中英双语的环境开拓出独特的中文教学方式,吸引外国人到新加坡学中文。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在强调多元文化的同时,如何保留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深化华文教育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加坡华文教育发展的现状,在肯定其华文教育成就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新加坡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对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28—29日,“第三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究生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面向世界的华文研究与华文教学”为主题,探讨了当前世界华语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会研究生就本体、教学、技术及师资培训等方面交流了研究成果。会议加强了不同国家、地区间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华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为华文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梁文鑫  张俊 《中国教师》2011,(14):27-30
<正>一、缘结新加坡2007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接受新加坡教育部科技司的诚挚邀请参加了面向新加坡全国中小学200多名华文教师举办的名为"从课堂到网络学习社群——华文教学"的华文教育科技研讨会。与会期间,何克抗教授作了关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菲律宾华文教育一百周年纪念之际,由菲律宾华商联总会、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于1999年12月16-19日在马尼拉隆重举行。菲律宾教育部长戈塞莱斯、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陈永栽、商总执行理事长蔡清洁、副理事长卢武敏、总统华人事务顾问陈国仁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东南亚的汶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等十个国家的代表,以及应邀出席的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代表约3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五十二篇,…  相似文献   

9.
华语教学在新加坡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新加坡政府根据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华文识字教学目标,通过分流教学、 "先认字后写字"、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了不同层次小学生华文识字教学的水准.借鉴新加坡的实践经验,作者根据我国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发,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建议:设定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目标,开发生动有效的识字教学法,采用符合集中识字要求的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14日至20日,新加坡南华中学、南华小学华文教师一行12人,在南华中学校长符传丰先生和南华小学校长钟蔚芬女士带领下,到顺德参观考察了10所中小学,听了10位老师的14节反刍式单元教学实验课,纷纷感到收获巨大,不虚此行。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设立了“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会”,全面检讨新加坡华文教学,针对华文教学提出实际可行的改革建议,并特别对学生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给予重点关注。2005年,新加坡教育部推行了“少教多学”的教育政策,旨在把先前的应试灌输式教学转型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钟展艳 《新教师》2023,(9):20-21
新加坡华文教材的写作编排颇具特色。立足教学实际,借鉴新加坡华文教材,有利于我国思考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华文教育与华文教学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廷上都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从概念的内涵来考察,华文教学是华文教育这一概念内涵中的核心部分;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狭义上的华文教学是狭义的华文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华文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广义上的华文教学也只是广义的华文教育中传播华文事业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4月20日至23日,在美阴的西子湖畔举办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小学华文国际教育研讨观摩活动,一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参与了此次活动,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及内陆的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名师到会讲座或作课。本刊主编也应邀在会上作了《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目前海外存在的教授华文的教学形式大体区分为华文教学和汉语教学两个方面,4个层次,并以此为基础分别讨论了各种形式的华文教学的质量及其控制问题。从有限的实地考察、访谈、邮件咨询和文献研究可知,海外华文教学在规模逐步扩大、层次逐步提升和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部质量不高、适用的质量标准欠缺、质量控制亟需加强的问题。文章对海外华文教学中存在的质量及其控制问题进行了分类举例式主观评估,并从宏观方面提出了一些加强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新加坡是中国教师海外进修的重要地点,不过,目前去新加坡进修的主要还是英语教师。事实上,由于华语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其中文学校的华文课程已有较长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新加坡从2004年开始对华文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之后构建了相应的华文课程改革框架,2006年下半年一些举措已陆续实施。新加坡的华文课程改革是在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环境下的华人母语教学课程改革,但是,它对于我们审视我国是母语同时又是第一语言的语文教学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样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在新加坡华文教学以及双语、双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中学华文文学课程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此期间,充当文学教学重要课程资源的中学华文文学教材也经历了从早年的移植引进期、建国后的初步发展期到当下自主转型期的演进过程。伴随着课程标准的历次变革,中学华文文学教材在教材编写理念与设计、选文内容与安排等方面皆有所革新。因此,这种分期梳理既反映了华文文学教材的演进与变革,也体现出新加坡中学华文文学课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重镇之一,新加坡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新加坡华文文学成为除台港文学之外的另一个华文文学研究的热点,研究不断深入,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9.
2006年6月17-18日,“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共同主办。来自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代表以及中国内地各省市的教师、教研员代表共三百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育人为本——新加坡学校的灵活性与多元性》白皮书,强调“赋予华文课程更大的灵活性,使教学更能配合学生的能力和要求。”可以说“,白皮书”为新加坡中小学的华文教育绘制了一幅绚丽的蓝图。小学华文课程设置从2007年起,新加坡小学将分阶段采用新的华文单元模式,所有学生都必须修读核心单元。导入(过渡)单元及强化单元是为入学前极少接触华文或在学习核心单元方面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而设的,目的是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华文小学离校考试水平的设定将以核心单元为依据。与此同时,新加坡教育部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