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邵建新 《现代语文》2003,(11):47-47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人以文传,这篇中学教科书选用了数十年的传统篇目,使得藤野严九郎这个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因这篇名文而走进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内心世界。他的正直热诚、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并由此演绎出一段文坛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准备出版增田涉、佐藤春夫合译的《鲁迅选集》,译者请鲁迅对所选篇目提出意见,鲁迅回信道:“《某氏集》(指《鲁迅…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多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用书都认为,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严谨治学”、“不怀民族偏见”等,《藤野先生》的主题,也就是赞扬他这些精神,同时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抒发爱国主义感情当然是正确的,但以上对藤野先生的品质的概括,我认为不准确,把主题定为赞扬藤野先生这些精神,当然也就不准确了。藤野先生是鲁迅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他不但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表示怀念,还一直在家里挂着他的照片。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  相似文献   

3.
一 多年来多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用书都认为,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严谨治学”、“不怀民族偏见”等,《藤野先生》的主题,也就是赞扬他的这些精神,同时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以上对藤野先生的品质的概括,我认为不准确,把主题定为赞扬藤野先生这些精神,当然也就不准确了。 藤野先生是鲁迅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他不但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表示怀念,还一直在家里挂着他的照片。1934年,日本岩  相似文献   

4.
《藤野先生》传到日本以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事隔20多年,在鲁迅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值得回忆的是他的恩师藤野先生。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字里行间蕴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人以文传,这篇被中学教科书选用了数十年的传统篇目,使得藤野严九郎这个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因这篇名文而走进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鹭焱 《初中生》2007,(4):14-17
《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名篇。藤野严九郎先生是作品中的原型,他是鲁迅先生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这篇散文记载了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校时和藤野严九郎先生的师生之情。  相似文献   

6.
在义务教材初中语文《藤野先生》一文的课后“理解·分析”第二题中,有这样一个提问:“鲁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统摄全篇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此解说成:“作者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统摄全篇。”对如此解说,笔者认为有些偏颇。《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10月12日写的,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一些生活片断。文章的标题往往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所写的事情是与藤野先生有内在联系的: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日暮里与水户表现出的忧国之情,是作者能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习的主要动机;写  相似文献   

7.
《藤野先生》“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一句中的“是藤野先生”后面漏掉一个“在”字,正确的文字应该是:“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已根据鲁迅的手稿和未名社最初的版本校勘纠正了,加上了这个“在”字,  相似文献   

8.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是鲁迅对藤野先生满怀深情的回忆。那么,鲁迅的“性格”又是如何呢?下面试以《藤》文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引言——《藤野先生》是一篇老课文,自己也教过三四回了。回忆过去的教法,不外乎介绍背景,依据地点的转换来划分课文的段落,然后按部就班地对每一部分逐一分析,因为是鲁迅的文章,又讲得特别细,说着教参上那些多年不变的话语,自己的情感似乎麻木不会有所触动了,更不知道学生到底收获些什么。新学期又开始了,拿到教材,打开目录,第一篇便是《藤野先生》,我决心改一改过去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毕生对鲁迅充满敬意,他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中国的第一个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的确,阅读鲁迅的作品,感受鲁迅的作品,你会越来越感受到他的思想的深邃。《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三·一八惨案”后,由于鲁迅先生积极支持进步青年的爱国行动,受到反动势力的通缉和反动文化界的迫害,不得已来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在仍然摆脱不了恶势力纠缠的情况下,在激愤之中鲁迅先生写下了此文,本意在缅怀恩师,却也写出了作者在日本求学时的生活片断,把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斗争结合起来,以…  相似文献   

11.
奕庆怡 《现代语文》2001,(10):13-13
读《藤野先生》,我们知道藤野是作特别敬仰的一位老师。章写于1926年,这时的鲁迅,已经是国内名的学家了,以鲁迅的性格和为人,这类回忆录不会是应景之作,也绝不会是一般虚浮的客套章。直到30年代,鲁迅还在关心着自己的老师,不断地向日本朋友打听藤野的下落。1934年底,两位日本翻译家要译他的选集,写信将选目寄给鲁迅并征求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随“北京市青年友好之船”访日归来,又读鲁迅先生的名作《藤野先生》,更真切地体验到藤野先生博大的胸怀,鲁迅先生深沉的感情。深深地敬叹鲁迅先生卓绝的笔力。当我再教这篇散文时,便不禁融进了自己的新的感受。教学中,同学们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两个方面。之一,散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有一半篇幅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看跳舞,去仙台旅途的印象,仙台职员的“优待”及课堂上看电影,这些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之二,写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字里行间蕴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  相似文献   

14.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录深切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赞扬了藤野先生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善良、治学严谨、热情诚恳的高尚品质。但文章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写了仙台医专职员对“我”的“优待”,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此,课后练习专门设题:“这些事情”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这的确是同学们在理解课文内容上的一个难点。“这些事情”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深入分析,可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首先,“清国留学生”和藤野先生有何联系?“清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15.
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颇多。然而,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是毋庸置疑的,尽管有人认为它不是本文的主题或唯一主题。时隔多年,再读《朝花夕拾》,细品《藤野先生》,心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藤野先生是鲁迅年轻时留学日本在仙台读书时的副班主任。文中,他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一位循循善诱的教师。更重要的是,他正直无私,心胸宽阔,毫无民族偏见。这样的先生自然让富有爱国思想的鲁迅为之感动。从文章内容来看,藤野先生是文中的重要人物,但不是唯一的人物。应当承认,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在写“我”的见闻和感…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的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鲁迅: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大村泉称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为虚构小说而非“回忆性散文”,惹来学界热议。我国学者、著名鲁迅研究专家、辽宁师范大学教授王吉鹏旋即予以坚决回应,表示《藤野先生》某些内容“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但只是记忆的失真,而绝非“虚构”。据了解,大村泉在其《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是“回忆性散文”还是小说?》的发言中,考证鲁迅《藤野先生》有几处细节不符合真实,如鲁迅在仙台的某科考试成绩不是60分以上而是58分,与鲁迅有联系的学…  相似文献   

17.
从一九○六年起,藤野先生与鲁迅师生“惜别”后,二人身居异国,未曾见面.但也并不是“杳无消息”的.就连鲁迅的照相,藤野先生也是见到的.不过那已不再是一个莘莘学子,而是伟大的作家,印在日本翻译出版的《鲁迅选集》扉页上的作者头象罢了.那末,到底是谁成人之美,鸿雁捎书的呢?原来还是鲁迅的《藤野先生》这篇不朽的文章,经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译《鲁迅选集》,在日本出版后沟通起来的.真是无巧不成书,解铃还是系铃人哪!说来话长,还是从头说起吧.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的开头.描写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的糜烂生活及其作者对此的愤慨,强调了从东京去往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处地名的记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鲁迅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操。据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案第五册《藤野先生》一文认为,《藤野先生》“全文是以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为线索”,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则认为,《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另外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  相似文献   

19.
王琦 《甘肃教育》2009,(8):19-19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下面笔者对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以解读。  相似文献   

20.
《藤野先生》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文十篇”里的一篇。鲁迅所说的“回忆文”,就是《朝花夕拾》这个集子,它原来总题为《旧事重提》。鲁迅这十篇回忆性散文不是为回忆而回忆的,而是为现在而记叙的,是为了更好地投入战斗而创作的。当时,北京段祺瑞反动政府大规模地镇压爱国请愿的革命青年和人民群众,鲁迅自身也受到反动政府的通辑。这时候,鲁迅的民主主义思想更激进了,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