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崇祯测字     
小篆  西晋 《出版参考》2007,(12):51-51
崇祯末年.李自成率军一路打往北京,势如破竹。崇祯皇帝其时已无力抵抗.但还是抱着侥幸.盼着老天能给一丝希望。他微服走出紫禁城.来到一个算命摊上.让人帮着拆字。他先说了个“友”字。拆字的一看.脸就沉了下来,说:“客官,这可不是一个好字。‘友’就是‘反’出了头。如今兵荒马乱.李自成马上就要打到北京.可不正是一个‘反’吗?”崇祯一听就不高兴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卞之琳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袁可嘉先生曾指出:“从新诗流派的发展来看,说卞之琳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大致是不错的。这就形成了新诗优秀传统中与现实主义诗派平行发展的另一条线,卞之琳在其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他和其他诗人一起推动新诗从早期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到达中国式的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3.
王冲 《大观周刊》2012,(8):237-237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  相似文献   

4.
谣言是一种畸变形态的舆论。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客观现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谣言从来就没有根绝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是一些报刊经常造谣的对象,深受谣言之苦。诚如他自己所言:“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失的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的‘流言’。 即如今年,就有什么‘鼓动学潮’呀,‘谋做校长’呀.‘打落门牙’呀这些话。”  相似文献   

5.
“张宏堡是一个正常的人,聪明的人,但他没有逃出一个规律,就是一旦事情做大了,就幻想着君临天下,开始‘造神’”  相似文献   

6.
一、后保管模式的涵义 1.后保管模式的提出“后保管模式”理论起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到70年代,“在1974年的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上,杰拉尔德汉姆发表了《后保管时代的档案战略》一文,其中已经孕育了‘后保管模式’思想,六年后,他首次提出‘后保管’概念,‘后保管’思想就在西方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文坛享有盛名的夏衍同志自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由于偶然的机缘,当了十二年新闻记者。国统区十二年不寻常的办报生涯使他对新闻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曾说过:这十二年是“我毕生最难忘的十二年,甚至可以说是我工作最愉快的十二年。”最近我到北京,又去看望了这位“白头记者”。他对现在新闻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问题,谈了不少看法,使我深受教益。夏衍是从现在报刊上新闻报道的文风谈起的。他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报道,套话太多。‘谈话’一定是‘促膝谈心’,换了别的词都不行;‘宴会’一定是‘频频举杯’;讲‘草木茂盛”一定是‘郁郁葱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或者一个媒体自身,就是一个本应无比丰富的‘世界’。彼此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我打不过张三,是因为他的力气或势力比我大,并非由于他的智慧比我多。但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应该是‘道理’或者‘智慧’,而不应该是强力,否则,我们的社会就很悲哀,就没有前途。”  相似文献   

9.
知识窗     
徐特立的‘日积月累’读书法徐特立的读书办法是以‘定量’、‘有恒心’为主。他在学‘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时。每天只读两个字,一年才学完‘说文’。他四十三岁时才开始学外文,每日只学一个单词,一年学三百六十五个单词,终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徐特立常说:‘读书切不可贪多,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他称这种读书方法为‘日积月累’法。(据《经济时报》)  相似文献   

10.
曹瑞林 《新闻前哨》2007,(8):103-103
曹瑞林在2007年第7期《新闻战线》发表文章说,当前有人公开主张:“新闻,条件是‘新’,它不新,就不叫新闻了。就是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要保证让公众了解。而有时,为了保证这种追求‘新’的公众的知情权,记者只能对他所见所闻的观察作出判断,而无法要求他像一个侦探或警察一样把整个事件调查透彻,确认无误后再拿出来发表。也就是说,要及时迅速地发布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新说文解字     
“群众”这词常用,但放在一定语境中就需特别注意用法。这是一个表复数、表群体的泛指词,数量范围不确定。由于不同于‘战士’‘党员’‘青年’‘学生’等词,‘群众’前面一般不宜用精确的数量词来确定,如‘五个群众’‘一千名群众’,只能说‘大批群众’‘广大群众’。‘昨天是端午节,一个群众给部队送来了粽子。’(中央电视台1989年6月9日午间新闻应据情改为‘一位老大娘’。如果必须表示具体数字。可用‘各届群众三万人’之类的句式。“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即特性。事物的特性表现了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质的区别。有些一文章总括某些一单位或个人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料》2005,(2):80-80
著名漫画家丁聪在《初试画笔》一文中曾谈到自己笔名的由来。他说:“现在我已经八十八岁了,但是我画上的签名仍然是‘小丁’,很多人对此感兴趣,问我为何签‘小丁’。刚开始画画时,我签‘丁聪’,因漫画尺寸一般都不大,‘聪’  相似文献   

14.
求知是人的本能。照片标题与说明知识性、趣味性强,能满足读者的求知欲,才能引起读音的兴趣,为读者所接受。比如《新闻知识》1985年第7期刊登的一组摄影小品,标题是《有一位青年……》。说明是:“那边走来一位引人注目的青年,他衣着情态不凡。看见两个小学生打架,他怒吼一声,将胜者轰赶,并为倒在地上的擦去眼泪,“‘不要哭,应做个坚强的男子汉,我教给你打掏心拳,下次遇到就这样干’。”小学生指着脊背议论:“他是好人还是坏蛋?”由于小品的标题与说明趣味性较强,所以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一些文学作品非常注意知识性。古典…  相似文献   

15.
解析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在许多人都在感叹“娱乐当道”。的确,目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迅猛变化,消费主义观念渗透到文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在社会上风行起娱乐的热潮。“‘电视娱乐热’让观众过足了‘娱乐’瘾。每逢‘非常周末’,观众就会‘欢乐总动员’,搭上‘幸福快车’,走进‘快乐大本营’,摆起‘七星大擂台’,或相约‘非常男女’,过一个‘快乐星期天’。‘娱乐’旋风感染了电视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于2000年5月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平均时长为46.3分钟,这一收视时长在本次调查所列的11类电视节目中,次于影视剧节目(74.8分钟),高于时事新闻类节目(38.3分钟),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16.
1933年创刊的《文学》杂志,是三十年代上海大型文学刊物中寿命最长、影响也最大的一个刊物。在筹备《文学》期间,茅盾作为发起人,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怎样通过杂志给青年写作者以具体的指导。杂志创办以后,这位曾以主编《小说月报》而驰骋文坛的编辑家也有了新的感触:“事实上,开始‘人办杂志’的时候,各种计划、建议都很美妙,等到真正办起来了,就变成‘杂志办人’,那时哪容得你再实行这种‘方巾气’的‘好为人师’的计划!”  相似文献   

17.
易中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的民族就应该具有历史感,我们中国就是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来我们不曾中断过对历史的记录。‘全民读史’,我想迟早会到来!”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热”的时期。但据去年市场情况来看,学术文化类图书在2008年的表现乏善可陈,零售市场出现负增长趋势,许多出版机构开始感受到历史类图书不再热了。为什么曾被一些人吹捧为“全民读史”的时代只持续了短短几年就这样匆忙结束了?  相似文献   

18.
张玉青 《大观周刊》2011,(14):147-147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燕阳 《青年记者》2010,(12):48-49
近几年来,“成长驿站”栏目成了《当代小学生》杂志的一个亮点,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一位家长在给编辑部的来信中说:“成长驿站’栏目很有新意,它就像炎热的夏季里在解暑的甜瓜上又加了大块的凉冰,那样地让人感到生活的乐趣,更像那本来就美味的佳肴又添上了一味芳香的‘佐料’,使综合性期刊《当代小学生》杂志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色彩。”  相似文献   

20.
我在2003年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下》看到如下的记载: 1975年10月1日国庆26周年到来时,那天上午,毛泽东没有看书,也没有睡觉,独自靠在床头上,静静地想着。突然,他自言自语道:“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最后一个‘十一’了。”他随即转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平静地问:‘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个‘十一’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