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加拿大的职业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加拿大阿尔伯达省教育部的邀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汪春慧副主任率团于2003年9月15日至9月28日,赴加拿大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考察团主要访问了阿尔伯达省教育部学徒和工业培训局,先后考察了该省的北亚理工学院、南亚理工学院、皇家山学院、阿尔伯达大学、卡尔加里大学和爱德蒙顿综合高中等多所不同类型学校的职业培训情况。此次考察,使我们对加拿大职业培训的历史与现状,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地位与作用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一、加拿大的职业培训体制加拿大把职业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专业人员,这个职业要求4年以上的大…  相似文献   

2.
访加启示录     
加拿大中西部的秋天气候宜人,阿萨巴斯卡河畔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辽阔的农田和牧场一片金黄,常青树掩映的乡间房舍点缀在通往阿萨巴斯卡大学的公路两旁。这所大学位于阿尔伯达省中部的阿萨巴斯卡城郊,是一所以函授为主的开放大学。应校长特里·莫尔森博士的邀请,一九八六年八月,我们对该校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访问。访问期间,我们参观了校园,会见了校长、副校长和各系、处负责人以及教师和管理人员。热情友好的接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坦诚深入的讨论使我们在很多方面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幸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深造两年有余,与大学里的教授们朝夕相处,并走访了该国的许多大学。现将我所了解的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希望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所帮助。在加拿大,申请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无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远距离教育大学中,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独树一帜,其教学与辅导以电话为纽带贯穿全国。这所大学始建于1970年,1978年加拿大阿尔伯达省政府立法确认其地位,1985年省政府通过其办学宗旨为“阿萨巴斯卡大学面向公众,致力于冲破传统高等教育的羁绊,不以居住地点和学历为先决条件,为所有的加拿大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均等机会。”凡年满十八周岁的加拿大公民均可入学,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入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入学,随时毕业。因为加拿大中等教育比较发达,所以阿萨巴斯卡大学学生入学前受教育程度较高。84%的入学新生达到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22%——25%的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11日,在国内过完了光棍节的我在飞行了十几个小时到达加拿大之后又过了我异国他乡的另一个光棍节,这一天,注定成为我生命中难忘的一天,枫叶之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之旅拉开了帷幕,我也从此摇身一变成为加拿大师生们的Miss May。我所在的新布伦瑞克省的首府弗雷德里克顿市是加拿大东部的一个漂亮安静的小城,美丽的圣约翰河将这座小城分为南北两部,平和的空气和友好的人们像极了我待了六年的曲阜,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故事。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07,(2)
忘不了那一天搬家的喜悦。阿美早早地赶在到医院上班前驱车冒雨来替我搬行李。初来乍到,我和她又不熟,心里十分不安。她只文静地微笑着说:"不用客气啦,都是中国人啦。"就这一句话,让我感动得差点落泪。我们公寓房里,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有:阿美,她是这里的老住户,从香港到此读完了大学,现正边攻读硕士边在一家医院做工;Cathy,刚在这里完成了学士学位的学习,现正在一家公司工作;Jane,大学一年级新生,刚从香港过来念书,是这里的小妹妹。忘不了每天早上7点刚过,我们这个大家庭就一片喧闹。姑娘们纷纷在寝室、厨房、化妆间之间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的学术研究环境与教育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研究生教育别具特色,突出地体现在其优越的学术环境、“研究型”教学模式和完善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通过借鉴该校研究生教育,认为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培养研究生创造能力,建立国内外校际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以及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非常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欢迎你们,欢迎2014级520多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们加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战队!24年前,我从乡下来到了这里,满怀憧憬,从此和湖南师范大学一生结缘。我是一个小村里走出的乡村少年,大学无疑给了人生最重要的平台与起点。大学给了我今日站在大学讲台上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在学问人生路上一步步走来,直到今天。我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工作,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这么多年,在大学校园里行走,依然不敢轻易谈论大学,大学始终是我心中具有神圣意味的高地。我发自内心地敬畏它,爱它,仰视它。今天,当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湖南师范大学,敢问各位,除了按部就班完成一份大学学业,获得一纸文凭,今后  相似文献   

9.
程娟 《小读者》2010,(6):37-37
烈日炎炎的六月.正是国内的中、高考时节,而我已经顺利升入了加拿大的一所大学。想想国内为高考奋战的同龄人们.经历了加拿大“高考”的我感慨颇多。加拿大大学招生是看12年级6门课的成绩.一般是你报考的大学所要求的课的成绩.再加其他最好的课的成绩。比如.大学必须要看你的英语和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0.
外公     
空中小姐对乘客们说:“这里有口香糖,诸位请便。在飞行时, 它对耳朵有好处。”一小时后,飞机降落了。一位乘客来问空中小姐:“请你告诉我,我怎样才能将口香糖从耳朵里取出来!”——加拿大笑话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我国大学和大学制度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个从有到优的制度再生产过程。依据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再生产的现实语境,其再生产的实践主体与生产关系体现在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大学再生产、大学无国界五个层面。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再生产的方向和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适应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构协调大学、社会、政府的适应性制度;形成双向的国际交流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逻辑大体上可以被看作是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所固有的联系。从大学治理的角度探讨大学的逻辑,揭示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科学理解当前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或深层次问题,对于推进以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培育大学教师市场、激发大学教师创新精神、提高学术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文化是指以大学历代积淀传承的精神为内核,延伸、拓展表现在大学软件与硬件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为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层次。我国大学由于建立时间晚,加上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文化上存在大学精神实用主义化、大学制度行政色彩浓厚、大学环境单调与贫乏等弊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尽快建立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逻辑大体上可以被看作是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所固有的联系。张维迎从大学治理的角度阐述了大学逻辑的基本含义,尖锐而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或深层次问题,提出了以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培育大学教师市场、激发大学教师创新精神、提高学术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思路,极力推行本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留校、非升即走和终身教职制度、学科末尾淘汰制度等一系列革命性的治理措施,从而在探索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方面走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要使我国大学的改革和管理真正走向国际化和正规化,必须将现代大学理念与院校研究结合起来考虑,将现代大学理念贯彻到开展院校研究的实际情况中去,通过处理学校的具体问题来实践现代大学理念,并通过实践及时修正大学理念,使之更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体现出学校的个性。我们从现代大学理念的学术性、使命感以及国际化的特点出发,分别探讨院校研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大学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领袖。一所大学的校长应当主动推进其大学精神文化的蕴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动建构,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校长要明确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使命;密切与师生交流,促进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的向心力;积极创新文化,更新大学精神文化血液。大学校长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促进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与大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是现代大学永恒的主题。建设大学文化,既是现代大学的神圣使命,又是办好现代化大学的时代要求。须始终遵循大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本质,创造性地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三种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指不同。理想中,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大学是一种理念大学,而现实中,大学主要是一种制度性的存在。随着理念大学退化成为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化铸就了制度大学。今天理念大学正在消逝,制度大学全面凯旋。在理念大学与制度大学此消彼涨的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的电子大学正在崛起。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电子大学的兴起既丰富了人们对大学的理解,也颠覆了大学的传统形象,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定位,科学地确定大学使命,文章在分析大学应然使命与实然使命的基础上,阐明了社会视角大学应然使命与学校视角应然使命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提出大学应然使命对大学实然使命具有引导作用,而强化特色,用己所长,科学地制定有个性的应然使命,并融入实然管理中则是大学实然使命与应然使命实现与超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西方大学史上,有许多关于大学的命题影响了而且仍在影响教大学的发展,如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探索和传播普遍学问的场所、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机构、大学是独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大学是社会服务站、大学是一个有机体、大学是由多种杜群组成的多元化巨型大学等。这些命题有些反映了大学的实质,有些则涵义模糊,容易引起误解,导致大学理念的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