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五四运动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一直以来被赋予多种阐释,其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作为二种主流意识存在并不断被强化着。事实上,五四运动“反帝”的概念是伴随着中国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为人们接受的,其间历经瞿秋白、毛泽东等众多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不断阐释并最终在毛泽东那里得以确立且广为传播和使用,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革命主力军的伟大力量.此后,一批先进的知识青年开始"往民间去",并在深人工农群众的实际斗争中逐步转变政治立场,成长为忠诚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英勇奋斗的先锋战士.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作的讲演中,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为我国青年指出了"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自五四运动发生后的第三天起,就有人开始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然而直到五四运动已满90高龄的今天,后学对其性质仍无定论,这固然表明了五四自身的丰富性无法被任何人征服,人们只能通过阐释不断寻找进入的方式.但同是岁月的磨蚀和阐释得累积也使其出现了日渐模糊甚至隔膜的趋向.譬如就五四运动的内涵而言,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一场民族民主运动",但究竟是反帝爱国还是科学民主,就有各视其是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对科学地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继续五四运动未能完成的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18至1921年是毛泽东的思想急剧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1918年前,毛泽东并不知道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提出了"民众的大联合",宣传"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他从主张不流血的革命转变到选择"激烈的共产主义"。1920年夏,他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到1920年12月,他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积极从事建党活动,认识到中国必须成立一个新型政党来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共一大吸收了包括他的思想在内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制定了反帝革命纲领。总之,毛泽东逐步认识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中国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有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像毛泽东一样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的必然结果,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它揭开了中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或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都对此后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对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从多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在政治上是以前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在文化上“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同时,“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他认为:“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①“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③据此,一些人就认为五四运动反封建很彻底,已经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其实,毛泽东在这里用的“彻底”一词,与“不妥协”或者“坚决”的意义相同,是讲五四运动在反帝国主…  相似文献   

8.
李相国 《历史学习》2003,(12):38-41
一、选择题: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回答第1~36题:1.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这里所说的“彻底”是指A.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不两立的精神B.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初步胜利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D.完成了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B.先进知识分子直接领导了运动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D.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九年,我国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它是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我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所进行的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两大旗帜的文化革命,也在斗争中立下了伟大的功绩。 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就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他的文学活动的。在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革命热潮推动下,他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文艺为武器,挥戈上阵,投入到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去,鼓动人民改革社会的斗志,唤醒“睡狮”般的祖国。在一九一九年与一九二○年之交,郭沫若几  相似文献   

10.
"权力"的辨析及其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科学革命同时发生的还有思想领域的革命.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看,迄今为止的思想革命仍处于正在进行时,其意义还没有完全彰显,一些表达新世界观的词汇也还有巨大的解释潜力,比如"权力".事实上,"权力"这一词语已经并不断地超出它的政治涵义,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尤其是经过尼采和福柯的阐释,"权力"的所指不但从主体世界进入到客体世界,而且从具体现象上升为普遍范畴.本文以尼采和福柯的"权力"概念为依托,重点阐释了与运动着的存在合二而一的本体意义上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