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电视的迅猛发展使广播的阵地不断被蚕食,第四媒体——因特网又向传统大众媒介发起了冲击。这使当今的广播广告与20世纪上半叶的辉煌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就连一些广播人自己也认为广播是一种夕阳媒体,再没有什么发展余地了。有些广告公司在为客户制定媒体计划时,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统广播媒体的纷纷改革与新媒体的发展,媒体广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播媒体没有发行等收入,广告收入的多少几乎决定着其生存地位,而广告的质量也影响着类型化广播的整体形象。由此看来,类型化改革中的广播媒体吸引更多品牌客户,保持并发展优质客户资源是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研究类型化广播广告如何吸引品牌客户,从而还广播媒体一个“绿色”形象。  相似文献   

3.
熊丽 《新闻实践》2005,(6):47-48
在广播已进入超电波生存的时代,随着各广播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在广告客户的推动与广播听众需求的拉动之下,广播媒体的品牌意识普遍觉醒。探讨广播媒体的品牌塑造之道,对于广播媒体的差异化竞争、经营目标实现、日常规范转型、干部队伍再造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品牌”与“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琳 《声屏世界》2014,(8):8-11
<正>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12传媒广告市场格局》,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四种媒体中,近5年来广告投放增幅最多的是广播(75%),甚至高过了互联网(不包含网络视频);不同媒体类型展现出对不同行业客户的吸引力,最受金融行业青睐的仍是广播媒体(2013上半年)。无论平面媒体资深人士的陆续逃离、电视开机率的腰斩还是互联网广告点击量的持续下滑,唱衰媒体的声音对广播而言还不是那么强烈。然而,无论是2013年广播遭受医药专题限令  相似文献   

5.
面对科学性极高的手机客户终端传播平台的不断涌现,昔日以传播快捷自骄的传统媒体广播,又受到了除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新一轮冲击。许多广播新闻从业者不仅发出感慨——广播新闻是退出历史舞台?还是不断创新发展?现实当然选择了后者,广播新闻仍然要不断创新发展。笔者以为多元化、开放式是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平台的显著特点,媒体几乎覆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媒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广播媒体作为四大传统媒体之一,有着传递信息迅捷、贴近性强的特点。在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客户的需求突出表现为多元化和定制化,这对广播提振市场竞争力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融媒体时代下,大量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融合,广播媒体要想在众多媒体中占据有利地位,有效提升自身公信力与权威性,就必须发挥广播深度报道优势,通过移动收听、形象说理以及声情并茂优势在众多媒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向社会大众带来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广播报道。本文对融媒体时代广播报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8.
一、广播媒体现状 广播媒体曾经一度是我国的中心媒体,但是,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广播媒体因其视觉形象感缺乏的媒介特征而逐渐淡出了中心媒体的地位,边缘化为一个弱势媒体。今天,随着中国轻型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和现代人生活方式及媒体消费习惯的多样化,广播——这个可以解放眼球,便于移动收听的媒体越来越受重视,开始被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广播媒体的低俗化表现为部分广播播出机构推出的节目(包括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广告等),导向有误、格调低俗、品位不高、语言不雅。这些问题的出现,模糊了广播媒体本来的角色,丧失了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应有的人文关怀立场,广播节日低俗化现象的产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广播媒体从业者意识偏差,走入误区,同时也和整个社会大背景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品牌的力道     
现时媒体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为媒体带来客户、市场和价值。广播媒体应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革命,积极打造、建设品牌。品牌建设不仅要破除制度障碍,解放、张扬媒体的个性,大力提倡媒体差异化竞争;同时,也应加强媒体自律,传递、展现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周伟  邓伟平 《中国广播》2010,(10):57-60
广播广告产品以时间资源为基础,而时间具有有限性和不可驻留性两大突出特征。因此合理利用有限的广播频率广告时间资源,通过将广告时间资源与市场需求、媒体品牌、播出位置、节目特征、可营销事件等其他资源相组合,彰显竞争优势、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实现广告收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增长,是广播广告产品营销的根本策略。本文从分析广播广告产品特征出发,研究广播广告产品生产流程、产品结构以及销售阶梯,阐述能够将客户需求与广告资源进行最优组合的广播广告产品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广播是全天候不受时间限制的媒体,广播是不受空间限制的媒体,广播是低成本的媒体,广播是不易被转台的媒体。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节目数量不断增加,品牌不断建立,互动性不断增强.听众收听广播的时间将会不断延长。特别是进入宽频网络阶段,广播从“弱势媒体”已渐渐变得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13.
陈臻 《新闻窗》2014,(5):66-67
面对手机客户终端传播平台的涌现,昔日以传播快捷自傲的传统媒体广播,又受到了新一轮冲击。许多广播新闻从业者发出感概:广播新闻是退出历史舞台,还是不断创新发展?笔者以为,多元化、开放式是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平台的显著特点,媒体几乎覆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媒体的参与。对广播新闻来说,这既是一种新的挑战,也是一个促进自身创新与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4.
方舟 《新闻大学》2007,(4):127-131
一、打造专业化频率核心竞争力,着力品牌建设广播媒体品牌面对的消费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广告客户,二是听众。虽然品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消费者的感受与评价累积而来的,但是,从传播的立场来看,品牌又毕竟是"广播媒体品牌塑造者"主动进行有目的、有控制的传播的结果。音乐广播应着力于品牌频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广播广告似乎已经走入了困境。就连广播人自己也认为广播是一种夕阳媒体。有些广告公司在为客户制定媒体计划时,也很少把广播包括在内,似乎广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媒体。那么,广播广告是不是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呢?如果我们把广播的广告时段看成商品,分析听众喜欢广播和广告主选择广播的理由,就会发现:广播还是拥有众多的听众。因为,站在听众的角度,广播有众多富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几乎每一个电台都有听众喜爱的名牌主持人,这是一个电台宝贵的资源之一;广播由于携带方便,“可以边听边干别的”;听众还可以利用电话或传真等和电台交流…  相似文献   

16.
周伟  赵东 《中国广播》2012,(8):14-18
如果说大众媒体广告的影响力具有规模化特征,那么与之相对应,新媒体广告体现的就是精准性和互动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广播媒体伴随性、移动性特征以及广播广告低成本制作、发播迅速等特点的应用分析,阐述了广播广告在保持自身大众媒体规模化的同时,实现精准营销和互动营销,兼得规模与精准的模式和方法。文中通过中国之声具有实战操作性很强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广播广告如何为客户提供精准和互动营销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李俊健 《河北广播》2007,(2):56-56,53
广告创收是广播媒体经营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的将广告时间销售出去一直是广播传媒的战略核心。但是,目前广告作品在媒体中所处的状况与其地位极不相称,在广播媒体的所有节目中广告成为了一只“软肋”,当人们提起广播媒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类不切实际的广告,这严重影响了广播媒体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洪燕  张良武  张斌 《新闻前哨》2008,(11):90-92
一、什么是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在各类传统和新兴等媒体中正大行其道。除了传统的广播影视媒体外,现在包括网络游戏。流行歌曲甚至小说图书都成为植入式广告的演绎平台,并为媒体和他们的客户创造了不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对于广播媒体来说,客户是听众和广告主,而现有的广播商业模式主要是以单位时间的收听率吸引广告主,产生效益,完全放弃了对听众这一客户群的经营。这种传统的以单一广告创收打天下的商业模式因为广告播出时间的有限性和广播媒体自身的局限性,形成了广播经营创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20.
实践与创新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媒介大家庭中,广播电视报越来越处于劣势,发行量从百余万份迅速下滑到几十万份甚至是几万份。与读者的“移情别恋”同步,广播电视报的广告客户也纷纷“转向”,广播电视报又必须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广播电视报如何走出困境并寻求自身的发展?本文拟从广播电视报与其他媒介联手,从而实现借势发展这一视角进行探讨。广播电视报与其他媒体联手,可以大大加强对某一新闻或问题的报道力度,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报自身的影响力,这对素有“小报”之称的广播电视报而言,更显重要。从1999年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