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本通过阐述文化自信与文化教学的内涵,分析了文化自信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必要性。并以高中英语必修三听说课为例,通过“导入文化信息,学习理解文化知识”“描述文化现象,对比分析文化异同”“感悟文化内涵,评价反思文化传承”三阶段的活动,从“认知、情感、行为”三维度强化学生的文化知识,坚定文化认同、鼓励文化实践,达到提升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教学实践要明确“文化自信”素养目标的教学内涵,在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遵循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文化教育的知识逻辑、文化涵蓄的教学逻辑以及文化内核的价值逻辑,教育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文化理解与文化认同中,在积极的文化传承与发扬中,在文化价值的自我肯定和文化发展的牢固信念树立中,培育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化的意识不仅包括语言文化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包括对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对语言文化差异表示尊重的意识。基于"增强学生语言文化意识的课堂实践策略"的研究提出了:要在语言教学中营造主题文化氛围,在语篇行文中发现文化拓展空间,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异域文化魅力,在差异比较中增进文化异同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师根据教学实践,通过培养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其精通传统文化;拓宽多种教学方法,深挖整合教材,在课堂中实施融入;丰富教科书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延伸课堂教学来探讨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能用英汉双语表达中国传统习俗及礼仪,传播优秀中华文化,提升英语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既能帮助学生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又能帮助他们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本文结合一节综合语用课,阐述了将中国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张丽 《亚太教育》2024,(3):99-10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文化价值的总体认可和充分肯定。在初中英语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中理解和感悟中外优秀文化的内涵,还能帮助其形成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教师可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比整合教材中的中外文化内容、结合时事热点拓展教材主题、学科融合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等方式,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文化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存在一种“生动的循环”关系,文化对于人发展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即引导主体获得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发展人的文化素养,建立主体的文化自信,实现人的文化本质。知识的文化属性和教学的文化品格决定课堂教学是文化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本质上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文化理解与认同、文化反思与批判、文化觉醒与自信。挖掘课程知识的文化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敏感性;促进学生与文化的相遇,引导文化回应性学习;聚焦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堂文化实践,是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小学英语教学应兼顾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构建文化认同,在英语教学中培育“文化意识”符合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需求,这一需求在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修改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是英语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树立文化意识,构建文化认同需要结合教材适当拓展,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文化意识相结合。可以通过跨单元整合教学和绘本教学等方式活化课堂,渗透优秀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自信的培育不仅是课程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科育人理念的根本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拓展英语教育功能,将文化自信的培育作为英语教育的一个重点,从明确育人目标、浸润文化知识、渗透情感态度及增加文化体验四个方面将文化自信有机渗透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实现学生课程素养和技能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学需要融合传统文化教育,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包括:依据学情特点和教材内容,积极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境氛围;基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精心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与作业;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合理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方案等。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77):96-97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未来铸造者,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因此要把理想和信念这杆旗帜通过教学树立到学生心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坚定理想信念,构建传统文化进校园、走进课堂教学的机制,同时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重视多重载体的综合运用,形成协同效应,注重实践,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的价值认同,促进学生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自身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度推进,在高校开放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能够发挥红色文化多元育人功能,积极引入带有地方特色的一些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拓展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兴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现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特色文化可可托海精神为例,探索有效把握可可托海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可可托海精神的价值认同,并通过多元渗透、持续引领、有效实践等教育原则为学生搭建红色文化多元学习平台,发挥教师引领作用,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空间,进而在开放大学思政教学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苏定莉 《广西教育》2023,(14):32-35
本文提出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比较文化异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并针对当前教师只关注语篇的浅层文化现象,缺乏对其背后文化背景深层解读的问题,结合具体教学课例论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旨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赏析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化品格指向人的行动、态度和内心,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重要载体。聚焦文化品格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需要熟悉文化知识,厚实文化积淀;分析文化差异,比较文化异同;拓展文化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共情,培育文化品格。只有将相关文化信息与文化差异等要素有效植入作业设计中,才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使其发展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真实且有完整生命的人。  相似文献   

15.
革命文化题材作品是引导学生夯实文化底蕴、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教师需要深挖作品内涵、夯实共情基础,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共情意愿,向课外延伸、拓展共情渠道,形成教育合力、聚焦共情指向,带领学生在理解革命人物、英雄事迹和典型事件的过程中建构革命经验,内化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精神内核。培养青年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认同感是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之一,文化自信的培养也需要思政课教学彰显文化的精神力量,两者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思政课堂提升文化自信的内化路径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把握整体思维,理解文化自信内涵;利用辩证方法,探寻古今中外文化联系;坚持实践观点,形成文化自信内化方法;强化具体分析,挖掘文化自信学科资源。  相似文献   

17.
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学生的文化自信源自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源自对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旺盛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中华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采取“引领学生围绕古诗词深思细品、精思熟读以及巧思妙讲”等有效策略,认同、积淀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此助力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持久动力。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并融入地理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需要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文章以泉州世界文化遗产为例,从区际联系的角度深入探究泉州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和融合性及其出现的原因、过程、结果,引导学生加深文化理解、加强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政治认同素养的题中之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此,《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学生通过必修模块4"哲学与文化"的学习,应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理解是掌握的前提和基础。要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必须透彻理解和全面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自信做了深邃的论断,为我们理解这一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江舟和郭家乐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从时间、空间、质料三个维度,对文化自信的丰富内蕴进行了多维透视、多面阐释,有助于学生对文化以"自觉"为基础最终走向"自信"。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之首即“文化自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可以从文化知识、文化情感和文化意志三个方面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并通过三种策略:以大概念思维构造文化主题单元、以主问题话语导引文化学习过程、以真情境形态展开文化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