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本试图通过精神生产的机制及其动力的研究,一方面说明精神生产前进的内在动力和前进轨道,即精神生产在主体所设定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目标的引导下,形成内在张力,并对此进行超越而获得发展;另一方面则力求在这种研究中标示出精神生产的独特性,以使思想之花在对物欲的一片盲目追求中散发出一股清新之气。  相似文献   

2.
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的总体。精神文化生产是人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劳动过程。编辑活动与人类精神文化的生产与发展休戚相关,它是为人们提供每日所必需的“精神文化食品”的活动。而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创造性的,这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必然与美学发现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的有机结合,在社会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三者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知识经济社会,对社会,发展起支配地位的不是物质生产,而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精神生产。我们必须尽快实现由物质生产平台向精神生产平台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德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借助于精神生产资料进行的组织化、系统化、理论化的精神产品的生产。德育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精耗产品,其效果趋近于零。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是德育作为精神生产活动的扩大再生产的逻辑起点;德育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根本标志,是德育的客体或对象的德性修养得到显著提高。伴随历史的进步.德育作为精神生产活动将得到不断强化,其功能作用亦将得到更深层次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在迅速流变的当今社会,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精神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能否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是否有益于人的个性和自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由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及人类自身的生产三个部分组成。本文以精神生产为主轴,通过对精神生产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精神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关系,以及精神生产在社会生产系统中的地位和意义的探讨,说明精神生产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置精神生产于恰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理论的提出表明,精神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在世纪之交已日益显示出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必须界定精神生产的哲学定义,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其主要特征给予概括。才可能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涵义可以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活动相区别、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比较、社会意识生产三个层次理解。从唯物史观维度看,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三种形式的有机统一;从认识论角度看,精神生产是特有的或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当今认识产生的直接来源;从人的发展维度看,人的本性的实现和发展,不仅存在于现实的粗糙的物质生活中,而且还存在于人们对高尚的精神生活境界的追求、设计、创造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从来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方式也是物质生产方 式与精神方式的有机统一。同理,作为反映社会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也是对社会物 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概括。人类社会就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 作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及其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10.
作为都市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市文化的生产体现了社会精神生产在都市化阶段的新特点。由此可以把都市文化的生产放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更为宽广的视野中去审视。资本的介入使精神生产的特点发生重大转变,精神生产从非生产性开始向生产性转变,精神生产也与劳动剩余价值的产生紧密联系。在大量的都市文化产品消费中,人们却找不到更为有力的精神资源,支撑起人的健康生存与发展,都市中的异化感成为都市人普遍的生存状态。都市文化是都市人之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要充分发挥都市空间的文化功能,也就是要使都市空间真正成为都市人生存并得到充分发展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11.
“化”概念有广和狭义之分,化素质教育中的化不是狭义化,不只是各种知识的总称,不只是人社会科学,不只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它是指广义化,大化,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关于人的内在尺度,即人自身的需要,能力,意志信念的反映,以及体现人的内在尺度的物质成果。因此,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精神现象的各种观念的总和-精神化;二是体现人的精神或说在精神指导下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物质化。化的基本特点:属人性,客观性,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虚拟科研组织:理工科大学的一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理工科大学科研组织因自身诸多弊端的存在,难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更大的挑战。本文引入虚拟科研组织的概念,论述理工科大学虚拟科研组织的内涵和特征,介绍国外大学虚拟科研组织的成功实践,最后给出我国理工科大学构建虚拟科研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相应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进入到了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目前,高新技术中的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反过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学高新科技企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的大学高新科技企业是指以大学的新技术或新经营方法为基础而设立的企业。其大学高新科技企业创立有4种表现形式。这种大学高新科技企业进化论是对大学本身的发展,还是对日本高新科技的发展都起到的重要作用。该调查报告对近年来日本的大学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对我们是存启迪的。  相似文献   

15.
论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的精神禁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统治了整个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其支派天主教派向人们宣传上帝创造世界的世界观、赎罪救灵魂的人生观和博爱的伦理观。它用一整套教理教规束缚人的头脑和人身。教士由於帮助人拯救灵魂而取得特权,让人们屈服在教会的权威之下,连帝王也不例外。这种情况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基督教的精神统治是当时西欧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十四、十五世纪社会情况发生变化,新阶级产生,民族国家形成。新兴阶级所发动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结束了封建天主教在文化上思想上的黑暗统治,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不仅创造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科学是人类智慧、理性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并以其理性功能而成为失去社会行为理性化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也是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指出创建绵阳科技城可以借鉴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经验 ,如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重视科技投资与科技研发以及成果转化 ;加强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同时也应吸取台湾的教训 ,发挥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带动和辐射能力 ,克服基础脆弱、结构单一、对外依赖性强等不足。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素质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常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广泛的邻近学科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多能力、多元化的编辑能力。这是科技期刊编辑最主要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我国经济、政治健康发展的需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注重四方面的工作: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教育、公德教育、生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科学技术和文化等优势,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的前沿,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成果交流的桥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创新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是培养服务于人民和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能否完成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历史使命,关键在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党建设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