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心理氛围是在学习过程中,由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心理背景,它作为学生心理活动与其学习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吴竞 《吉林教育》2006,(4):26-26
一、学习动机的最优化——明确教学目标,激发认知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部分是后天形成的,是心理需要的唤起和形成,是心理需要与能够满足它的目标相互联系的过程。教师完全可能通过采取一些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行为策略,使之内化为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性、持久性的意志品质,从而完成学习动机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积极型心理教育的科学信念 1.积极型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 积极一词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其实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对而言的。积极的心理是相对于消极的心理而言,或者说与心理的不健康或亚健康相比。而不是与另外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和评价相比。积极不是一个固定结果和最后结局,它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4.
在路上     
【点评】两个人物——我、晴;两种选择——物理、历史;两种心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两位学生从高二进入高三选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对话的描写,心理的刻画,让我们隐约地领略到了“文学味”。有生活的内容,更有生活的情趣。这是在写自己的学习生活,所以读来熟悉、亲近、亲切。  相似文献   

5.
惩罚行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儿童施加某种影响,使儿童身体或心理产生不快的行为,其目的是通过不快或痛苦的体验,使学生“不当行为”减少或消失,从而最终达到人性之完善的教育行为。当前关于惩罚的相关讨论中,基本认同惩罚在教育中的警戒与教育作用,认为适度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是教师的教育权力。主张惩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是有条件的,惩罚应是适度与有限制的。然而由于惩罚实施过程中的非理性特征和对惩罚行为的本质缺乏深入和辩证的理解,实践中容易造成“滥用惩罚”和“谈罚色变”的倾向,使惩罚失去其积极的教育价值和良好的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激发内外动机 引导主动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动机是学生把学习愿望化为学习行动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持学习行动的力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教育者应掌握学生学习心理,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内部动机;提供诱因,激发外部学习动机,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教授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整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对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主体作用的特殊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的心理发展过程。因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就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心理来设计课堂模式,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如何根据学生的课堂心理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一.根据学习动机、兴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机是支配和调节人行为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和需要就是最好的动机。而兴趣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兴趣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又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和  相似文献   

8.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心理辅导老师,也是德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心组成员、德阳市高三心理辅导团核心成员。5月15日,也就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我与北京来的两位心理志愿者以及德阳市教科所的老师们走进了东汽中学临时救助站,对师生进行心理干预,5月17日,我被任命为东汽站的负责人。从5月15日至今,我已经在心理援助工作中坚持了两个多月,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一些困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把这些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高三学生压抑心理是一种反常的心理,通常表现为一定的行为特征,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要把握其成因规律,积极探讨压抑心理的矫治策略,为高三学生保持和发展健康的心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其实应归 结 为对成就动机的研究,当学生处于学习的成就环境之中,主要趋向两种不同的成就目标,即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要 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使学生的能力目标转化为任 务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奖励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情绪上的刺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发学生的表现欲。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课堂注意力难以保持持久的高度集中,学习内驱力不足,这时外部的刺激就会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一、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已有研究证明,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有着密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语言学的概念联系到人的学习动机,从不同学习动机引发不同的学习者的态度和学习效果,从而认为老师一个重要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学习动机作为语言学习诸因素中最具动能性的一种,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学习动机指激励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可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及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被定义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激活、定向、维持和调节的重要作用,直接决定学习策略的选择,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心理学中,一般将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另一类称为外在动机,即个体由于期望得到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等原因而产生的动机。  相似文献   

17.
一谈到高三学生的心理,给人最多的问题就是什么焦虑、什么郁闷、什么压力等等,读多了这些稿子,感觉琐碎又沉重。一次在与编辑交流中,编辑说,高三本来是阳光的、快乐的。我深以为然。别样的快乐而我,在平时的心理稿件中也有意无意中带着"医生"的面孔和学生说话。在我回忆来,这样一种苦口婆心的教导口吻也不知是何时形成了的。大概总是接触临床  相似文献   

18.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原因,学习行为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习行为进而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9.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过渡期”,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逐渐变得喜欢独来独往;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很多事情采取批判的态度。喜欢模仿,看到一些行为,自认为是“酷”是有个性的表现,便盲目模仿。  相似文献   

20.
曹炳友 《山东教育》2004,(14):47-48
目前,部分高三学生在数学备考过程中心理压力较大,情绪较为浮躁。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大考前正常的心理反应;二是学生目前所做的综合练习,由于去年高考试题的导向,题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从而导致分数较低。现在距离高考不足一个月,如何尽快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以积极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