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学鉴赏期刊《名作欣赏》,在迎来 20华诞的前夕,再度被新闻出版署列入“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并且,荣获国内最高期刊奖--首届“国家期刊奖”。《名作欣赏》主编张仁健是山西出版界一位资深望重的名编辑,早在 1981年就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他从事编辑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始终坚持高质量、高品位、高风貌“三高”的办刊方针。为了具体地了解《名作欣赏》的成功之道,笔者日前对该刊的创始人张仁健主编作了一次采访。 笔者:《名作欣赏》荣获国家级期刊大奖,…  相似文献   

2.
我从事期刊的编辑工作,是从参与创办《名作欣赏》开始的。如何办好刊物,对我来说至今仍然是个需要悉心探索的新课题。这里想将两年来的一些编余杂感略陈如下,以求教于同行。接受编辑《名作欣赏》的任务之后,我首先遇到和经常琢磨的一个问题,就是期刊编辑工作与书籍编辑工作的区别,亦即期  相似文献   

3.
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学鉴赏期刊《名作欣赏》,在她迎来20华诞的前夕,再度被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并且,荣获国内最高期刊奖:首届“国家期刊奖”。为此,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于今年4月6日联合发文,对该刊20年来办刊的出色成绩,尤其是在争创  相似文献   

4.
《名作欣赏》创刊二十年了。古时,这个年龄的男人称“弱冠”,今天这个年龄的男女大约还在大学读书。总之,二十来岁的人,还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刊物不然,二十年的刊物则人人称老了。谁能说《名作欣赏》不是老牌刊物、老刊物?老而保持青春,老而保持活力,老而拥有更多的读者,这恐怕是《名作欣赏》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名作欣赏》创刊于1980年。那个时候,人对于所谓精神食粮,尚处于半饥饿的状态,精神饥饿的人们拥挤着或排着长队买刊物。对于名作,更是求之若渴。所以,当时的办刊人在讨论创办刊物时,一致通过了“名作欣…  相似文献   

5.
1月31日,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召开期刊工作表彰会,向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名作欣赏》、“第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记者观察》等3种期刊及获第七届山西省一级期刊的63种期刊进行了表彰。省委宣传部、省科委、省出版工作者协会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分管报刊工作的副局长李锐锋在讲话中,首先分析了全省从开展期刊等级评定7年来,有效地促进了期刊的整体质量,加强了期刊的管理,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刊物,有近50种期刊列入全国行业、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内仅有的几家紧紧围绕具体作品来展开论述,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赏析来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学术期刊之一,《名作欣赏》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名作欣赏》的学术定位可以从刊名得知,名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对应着经典与阐释的关系,从刊物的价值取向来看,“名作”一词至少包括两个向度:一个是指已经为历史所证验过的中外文学名著,另一个是指现当代的佳作,它们有着成为未来经典的潜在素质;“欣赏”确切地说就是审美读解,它强调文学阐释活动中的主体性投入,要求阐释者多一些审美性的体验、感悟和表达,少一些学究气和说教味。自然,“欣赏”并不是说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相反对阐释者提出了更高的理论要求,要求他们对理论理解得更透辟、更深入,对理论的使用更精准、更高妙,如风行水上,自然而然。没有审美感悟的参与,理论就会显得很空洞;没有理论的指导,赏析可能会流于平淡和肤浅。《名作欣赏》在2002年改版后,显得更加厚重和大气,其中的不少赏析文章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深度,又显示出学者们敏锐的审美感悟力,刊物由此受到了社会各个层次的读者尤其是大学和中学师生们的青睐。2002年《名作欣赏》到底呈现了怎样的新气象,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仔细回味...  相似文献   

7.
山西人民出版社《名作欣赏》杂志编辑部,为了进一步办好刊物,广泛听取意见,于去年11月5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林默涵.陈翰伯、边春光、戈宝权、王瑶、常任侠、邵宇、屠岸、周汝昌、李健吾、李希凡、唐达成等七十多人出席了座谈会。大家一致指出,《名作欣赏》在全国众多的刊物中,是有自己的特色的。她以广大文学爱好者和中青年作者为对象,以刊载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名作的赏析、评介文章为  相似文献   

8.
2001年春夏,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我策划并参与编辑的《世界摄影名作欣赏丛书》:《美在梦中醒着·艺术人体》《真实的荒诞·先锋摄影》《在你的凝视中·性格肖像》。精选世界当代优秀摄影家的作品数百幅,邀约国内十几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和美术理论家联手为每一幅摄影  相似文献   

9.
举目中国期刊界,《民族文学》、《回族文学》和《满族文学》等少数民族期刊(汉文类),对整个汉文期刊界而言,无疑是一种积极性的文化建构。《回族文学》作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对报刊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日趋实行,加之“入世”在即,期刊界的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什么样的期刊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每个期刊人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观察和参考一些专家的意见,认为以下几点应引起大家注意: 规模:集团化转变目前期刊出版单位分散、规模小、实力单薄的局面,形成可以大力度开拓、大幅度流动的期刊集团组织,以求迅速扩大市场直径,产生“滚雪球效应”来推动期刊发展,这已成为我国期刊界的共识。具体办法是:一些质量高、实力强的品牌期刊将出版更多的子刊,或兼并办得不力的刊物,形成期刊梯队、期刊群体。如,素以改革创新领先于期刊界的《知音》杂志在推出上半月、下半月刊之后,不甘寂寞,继续推进,先后创办《打工仔》、《好日子》等姐妹刊物,以进一步塑造知音集团。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是在兼并的基础上组建的,她目前除办有5种少儿报纸外,还办了《中国少年儿童》、《中国少年文摘》、《中国卡通》、《中学生》、《儿童文学》、《幼儿画报》、《婴儿画报》和《我们爱科学》8种少年儿童刊物,形成了少儿出版的规模化经营。又据新闻出版总署介绍,我国计划在2001  相似文献   

11.
广播在20世纪的普及使得收听与欣赏无线电波中的文学节目成为了几代人的习惯与享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1年5月正式开办的名牌节目《阅读和欣赏》,现在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个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后来人们概括的“三名”,即名人介绍名作,由名播音员广播。  相似文献   

12.
王声骋 《视听界》2005,(6):81-83
我是在1989年初进入《视听界》杂志的。我亲历和目睹了《视听界》“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它也成为我一生中一段难忘岁月。从期刊发展的轨迹来看,“三证”的取得应是一本杂志从小到大的成熟标志。在我所处的那些日子里,《视听界》迈了三大步:第一步是领到“出生证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13,(3):9-9
《视听界》“封面话题”连续4年获全国广电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 全国广播影视期刊年会,5月9日在江西南昌举行。《视听界》的主打栏目“封面话题”(编辑:王晓明、单文婷、赵秋杰)再度荣获2012年度全国广电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这是自2010年设立栏目奖项以来,“封面话题”连续4年获一等奖。同时获得一等奖的有《南方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研究》。另外,《视听界》报送的其他4件作品亦全部获得较高等级奖项。评论《美国〈新闻周刊〉告别纸版传统媒体的黄昏来临?》(作者:王晓明)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期刊业界必读文献权威:《中国期刊年鉴》创刊于2002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期刊协会主办,《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有限公司编辑出版,是我国一部由全国期刊界专家、学者和广大期刊从业人员共同编纂的大型期刊类纪年文献。实用:全国各省市区期刊出版工作概况;年度全国期刊出版情况;年度期刊出版相关法规;国际期刊出版案例;期刊市场营销案例;全国期刊发行渠道、全国期刊展示渠道、全国期刊广告代理公司、全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广东期刊界正兴起近10多年来的第三次改革浪潮,众多的期刊从内容、版面以至经营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冲破旧框框,勇创新局面。本文试就广东期刊的改革形势,特别是三次的改革浪潮,作一些回顾和探讨。一、第一次改革浪潮——改名热1.广东期刊界在1981—1983年左右,曾出现过一次影响颇大的以更改刊名为标志的改革浪潮。广东期刊原来基础并不雄厚,多数刊物是1980年以后创刊的,原有的几份期刊如《作品》、《花城》、《广东青年》等,发行量也不很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广东期刊界吹皱了一池春水。1981年,《广东青年》在团省委支持下率先实行改名,刊名改为《黄金时代》,寓意深刻,内容也冲破原来偏重自上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10,(3):5-5
4月7日在贵阳召开的2009年度全国广电期刊评奖及业务交流会上,《视听界》的主打栏目“本期(封面)话题”以最高票数被评为首次中国广播电视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视听界》报选的其他作品,还分别获得了评论一、三等奖,通讯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重庆期刊界正处在一个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这是我们的主流和一个基本的判断。首先,这些年来,我市期刊界始终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严把政治方向关,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我市和全国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这要充分肯定。第二,通过直辖以来8年多的发展,我市期刊界已经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期刊。《中国药房》、《改革》、《世界儿童》、《党员文摘》、《探索》、《现代法学》、《微型计算机》、《中国南方果树》、《第三军医大学报》等9家获国家期刊奖,集中代表了重庆期刊界的办刊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此外,还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冲击力的期刊。如《商界》,它的广告额、发行量、直销率、覆盖率占全国财经类期刊之首,杂志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上也有了新进展。《课堂内外》杂志三刊的期发量已经突破一百万册,  相似文献   

18.
张东 《视听界》2004,(5):71-71
本刊讯2004年中国广播电视期刊专业委员会年会于9月1日——6日在长春举办。年会产生了新一届专委会成员。《视听界》首次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单位,主编王晓明作为《视听界》代表,成为常务理事。同时被推选出的还有会长、副会长和其他五个常务理事。中国广电期刊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近五十家,包括《大众电视》、《上海电视》、《电视研究》、《南方电视学刊》、《西部电视》等面向大众和业界的期刊,这些期刊构成了中国广电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业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高等院校文科学报工作交流会,于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至十一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华北区四十三所高等院校,特邀的有东北、华东、华中、中南、西北区的三十二所高等院校.山西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山西大学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光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及《名作欣赏》、《编创之友》、《晋阳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出版界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给国内期刊界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应对,何去何从,是期刊界不得不思考的一个话题,下面我就新形势下期刊的发展走向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一、品牌效应名人有名人效应,作为期刊的品牌也有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带来的巨额利润,使期刊界越来越认识到它的强劲作用。我国最早形成的一些品牌杂志,例如《读者》《、家庭》,《知音》《、故事会》等等,它们大多是脱胎于传统型办刊,具有通俗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包装、设计、纸质等都很大众化,它们形成品牌的主要特点是以内容的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