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教新闻     
《科学中国人》2013,(5):82-83
学界就"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持谨慎态度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年都会有一次8级以上地震,近20次7级以上地震,超过120次6级以上地震。因此,近年来多次大地震并不表明地震正在增加。还有学者认为,地震学界对于地球是否进入活跃期还在争论之中,尚未达成共识。有一种观点认为,自2004年印尼大地震以后,全球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两次8  相似文献   

2.
李岩 《金秋科苑》2010,(15):66-68
又是一年的七月,每到此时,人们不由自主地纪念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34年前的7月28日凌晨,唐山天崩地裂,7.8级地震相当于1200多颗投放于长崎原子弹的威力,将唐山变为废墟。三十多年后,汶川发生8.0级地震,今年4月,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一次又一次的大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知识窗》2010,(11):12-15
进入2010年以来,在人类寓居的这颗星球上,极端气候频发,地震、火山异常活跃,大的自然灾害不断——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1月14日,美国加州东部一天内发生9次地震;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大地震:3月4日,我国台湾高雄县、屏东县交界处发生6.7级地震;  相似文献   

4.
地球之颤     
2010年1月13日:海地7.3级地震; 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 4月5日:墨西哥7.2级地震; 4月7日:印尼苏门答腊7.8级地震; 4月11日: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县7.1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探究地震     
2008年5月1 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8月四川松潘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之后,同省境内再次发生的7级以上大地震.这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北京、宁夏、云南、上海等十几个省区市均有震感.时隔32年之后,与松潘相距只有几百公里的汶川,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地震?为什么此次地震如此强烈,而且余震不断发生,7在这片大地之下,到底涌动着一股怎样的力量,让巨大灾难突然之间从天而降呢?  相似文献   

6.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的7.1级强烈地震,撕裂了中华民族刚刚愈合的、源自汶川大地震的巨创伤口。当地九成民房垮塌,七成校舍成为废墟。废墟下的同胞和孩子们的命运让人肝肠寸断……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23,(3):42-43
<正>地震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大部分人感觉不到。但发生在人类活动区的强烈地震,往往会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世界上著名的大地震有很多,它们让人类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可以一瞬间夺取上万人的生命,让人们的家园顷刻间覆灭。瓦尔迪维亚大地震全球有科学记录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为9.5级,于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南部瓦尔迪维亚,被称为瓦尔迪维亚大地震,又称智利大地震。这次地震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海啸,掀起了高达25米的海浪。主海啸穿越太平洋,波及遥远的日本和菲律宾。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美国科学狂人特斯拉有一个异常宏伟的设想:地球表面与高空电离层之间的空间,其共振频率是7.8赫兹,如果用一种类似信号发射塔那样的发射机把巨大的能量以7.8赫兹的频率发射出去,这能量就会在地球表面空间内振动不停,持续很久,  相似文献   

9.
邓衔龙 《知识窗》2010,(11):23-23
2010年9月4日4时35分,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发生了里氏7.1级的地震。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很多基础设施都遭到了破坏——水管被震断了,电力设施也难逃其难。其他有关的设施一时都瘫痪了。  相似文献   

10.
适逢一九三一年八月十一日新疆富蕴八级特大地震七十周年纪念日,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技陷高达六十余米,山裂宽者达六余米、深达十余米,现场断裂类型齐全,组合形态复杂多样,景象宏伟壮观,令人惊叹不已,实为举世罕见的大地震遗迹之一。尽管地震可以给地球留下大大小小的伤痕,然而,地球是巨大的,哪次地震也不会把地球一劈两半。  相似文献   

11.
海啸揭秘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8.9级大地震。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发生8.5级大地震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人类有记载以来位列第五的大地震。令人揪心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由此引发的大海啸夺去了数十万人类的生命。据2005年1月17日的媒体报道,死亡人数已达到16.8万多人。另据印尼驻马来西亚大使透露,印尼政府通过空中监测发现,亚齐等省份已不存在有生命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1.具有完美医疗效果的艾滋病特效药;2.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特效药;3 完全去除农药等不纯物的可口食品与饮水;4.地球温暖化气体的分解与固化技术;5.完全不产生废弃物的工厂生产系统;6.比汽油为原料的汽车行走效率更好的电动汽车;7.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电力的太阳能房屋;8.能取代脏器移植的高性能人造脏器;9.大地震预报服务;10.躲避小行星、大的陨石与地球冲撞技术;  相似文献   

13.
非典,5·12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前几年,一桩又一桩重大灾难事件造成的阴霾还未散去,近几年频频发生的灾害事件更是牵动人们原本绷紧的神经: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和严重的核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  相似文献   

14.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又接连发生8次7.8级以上强震,其中包括4次8级以上地震(6级以下的小震不计其数),它们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在通常不视为地震强危险区的印度竟然也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人们禁不住要问:地球到底怎么了? 一、地球在颤抖 也许很多年后,人类会说:我们的坏运气是从土耳其开始的!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北部Kocaeli省省会伊兹米特市东南7km处发生7.8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17127人死亡,43953人受伤,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这次地震造成财产直接损失在30亿到65亿之间,相当于土耳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5%~3.3%,众多城市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正>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以极快的速度改变地球的面貌。这种改变不是沧海桑田的变迁,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1.城市位移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地震专家根据本次地震发生后从地壳声波记录的早期地震数据,测算出加德满都下面的地基可能向南移动了约3米。地震导致城市移动并不鲜见,比如通过分析GPS数据发现,2010年智利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和2012年,中国分别投资1.5亿元和5亿余元建立了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包括北斗、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主要观测技术、以地震预报为主要目的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期和二期,成为国内投资最大的以地震预报为主要目的的观测项目,标志着我国地震预测观测研究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成是地震预报大工程的开始,而真正的地震预测应用需要长时间观测资料的积累和艰难细致的研究工作.网络运行期间,在中国及周边相继发生2008年汶川8.0 级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9.0级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大地震、甘肃岷县漳县6.6级大地震、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大地震和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大地震等多次大地震,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震例.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文化》2008,(6):8-9
编者按: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8级大地震在四川汶川爆发.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震撼了人们的心,死神无情地带走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生命,举国上下陷入深深的悲恸中.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大地震2005年7月13日,是中国地震学界应该纪念的日子。四百年前,海南岛北部发生的琼州大地震,使大片陆地“变成深阔广海,竟沉没一百余村庄”。至今在海面下数米的地方,还可以见到村庄废墟、坟场等遗迹。这使人想起亚特兰第斯(大西洋城)的传说,那应该不是凭空的编造。可惜东方的遗迹并不如西方的传说那样广为人知。在中国历史上,根据记载,几乎所有8级以上的大地震,都造成了大规模的地面沉陷: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山崩地陷”;1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自县治至西城陷丈余’的故址,至今仍清晰可辨。县城东南的五指山陷入平地,毁…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80万年,如今已建立起高度的文明。从微小的原子世界到浩瀚的宇宙空间,人们已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但是,对自己居住的老家——地球,特别是它的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却并不十分清楚。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近几年来又先后发生了海地、智利、新西兰和日本福岛等大地震,痛定思痛,人们迫切地希望对地球内部介质和结构有更多的了解,因为地球内部既是一切矿产资  相似文献   

20.
地球活动释放能量,与大气活动结合演化了区域的自然气候周期;亦由于地震暴露了它是人们认识地球活动的窗口。该地区的气象元素可用来预报区域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