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热炉内的气体流动、燃烧和辐射换热互相祸合,使求解加热炉内的温度场、流场、浓度场非常复杂。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对其加热过程进行研究,但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炉内辐射换热与钢坯加热,而炉内其它一些重要过程,如燃烧过程、炉气流动过程等内容研究的相对较少。本文就加热炉在节能减排及在工业中的应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步进梁式加热炉与传统推钢式加热炉相比,钢坯的加热质量得到提高;炉子长度不受推钢比的限制,不会产生拱钢、粘钢现象;钢坯下表面不会有划痕,并且钢坯的"黑印"也少;可以准确计算和控制加热时间,便于实现加热过程的自动化。东北特殊钢集团高合金线材公司的步进梁式加热炉采用低温和高温区分离的两段式滑轨步进结构。下面对其设计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纪  韩彬  曹甜 《内江科技》2013,(6):165+140
加热炉是原油集输加热的主要设备。本文针对加热炉在燃烧过程中出现排烟温度高、燃烧不充分,使加热炉热能损失大、燃烧效率降低的问题,结合各种类型加热炉系统运行工况及特点,摸索出加热炉精细调节技术。通过从系统效率的影响程度、技术经济角度等方面对加热炉节能技术进行了综合优化,得到了燃气净化器、空气预热装置、高频振荡装置、涂敷节能涂料等节能措施的优先次序,实现了提高加热炉系统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轧钢厂的加热炉当中,有一种新型加热炉就是蓄热式加热炉,它有很多优点,如燃烧充分、可以回收利用烟气、排出的二氧化碳较少等。在工业当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蓄热式加热炉能够应用钢铁厂低热值煤气,将其应用于轧钢加热步骤当中,可以解决一部分钢厂缺少高热值煤气的情况,不但可以用于钢坯加热,而且大量节省了能源。本文主要论述了蓄热式加热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研究了它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钢坯加热的热流密度分布关联加热能耗的原理,提出一种重建加热钢坯表面的热流密度分布曲面模型的方法,以期将来能通过它建立热流密度概率密度分布曲面,调整热流密度概率密度分布曲面的权值来达到钢坯加热节能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加热炉原料、装钢、出钢岗位,负责钢坯的输送。原料根据MES系统信息将上线钢坯信息传递给L1系统;装钢负责将辊道上的钢坯定位到目的道次,并装入加热炉内;出钢负责加热炉的步进、出钢,并将钢坯输送至除鳞机。加热炉装出钢过程自动化控制,对加热炉的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自动化管理、控制,实现了加热炉区的装出钢全自动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某特殊钢和普通20^#碳钢为研究对象,建立钢坯加热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容积法进行了离散,模拟计算了两种材质的板坯在炉内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同的钢坯规格尺寸,相同的加热制度情况下,此特殊钢比20^#钢的加热速度慢,模拟结果为此特殊钢加热工艺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加热炉是油田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加热设备,是原油脱水处理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目前在油田上应用的加热炉种类繁多,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两者相对比,直接加热方式效率高、设备比较简单,但一旦断流、偏流或结垢会导致加热炉管内过热结焦、弯曲变形、容易造成事故。新疆油田计划2021年在81号站建成1座约400万t级重大型联合站,其加热系统为整个站场建设核心,加热炉选型及统筹部署是加热系统设计研究重点,本文通过计算新疆油田81号处理站7种不同功能热负荷,结合本站热源需求特点及加热炉类型从投资费用、维护费用、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选,优选出"高效、稳定、安全"的热媒炉集中加热方案,保证了站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自产天然气量逐年下降,因此必须提高加热炉运行效率,降低加热炉燃气损耗.通过调查萨北19号站在用二合一加热炉的运行状况,分析影响加热炉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加热炉结构和加热炉运行参数.针对影响加热炉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综合节能技术途径.从而减小加热炉的热损失,提高加热炉的燃烧效率.一方面通过改善加热炉的结构,增强加热炉有效利用热的吸收率,提高燃气利用率和加热炉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加热炉燃烧条件,加装过剩空气系数指示调节器.此外,加热炉在运行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余热随烟气排放到空气中,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空气,利用余热回收装置,可改善加热炉的燃烧条件,降低加热炉排烟温度,提高加热炉系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停产改造,实现热连轧产线板坯热送热装的技术方案及应用效果。连铸坯热送热装是一项节能技术,该技术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对降低燃气消耗节能效果显著,提高加热炉产量、机时产量,减少库存,加快流动资金周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工人工作环境等一系列优点,从而实现公司生产组织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显著。因而,它的应用几乎与连铸技术受到同样的重视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交变电流激励下碳化硅感应加热炉中磁场矢势分布。主要研究了加热线圈位置和磁场矢势梯度,加热频率和磁场矢势径向分布关系。计算结果为进一步得到生长系统内的温度分布提供了基础数据,对生长工艺过程中线圈位置、感应加热炉组件RF频率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过去油田输油的长输管道上通常采用原油直接加热,热效率一般比较低,炉管内加热的是原油,当流量较小时,容易导致炉管结焦、穿孔,不利于安全生产。因此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原油间接加热炉系统———分体式相变加热炉。加热炉炉管内流动的是清水。清水离开加热炉,流入换热器将大部分热量传给原油,把原油加热到输送所需的温度。冷却后再送回加热炉吸收热量,完成了对原油的间接加热。本文主要介绍分体式相变加热炉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自主研发加热炉火焰监控系统软件,深入掌握系统的核心技术,可以随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程序的修改、增容,编制的通讯软件可以通过企业网进行远程监视。建立加热炉在线优化控制系统,实现加热介质温度跟踪和炉温优化控制。适应生产节奏波动的优化炉温,在现场得到实际应用。通过采用优化变结构PID控制模式,解决了加热炉热惯性问题,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具有推广和实际应用的价值。为大庆油田经济事业的发展,做出现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吕长杰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136-136,138
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的真空超导相变炉多为单能源加热,其炉型结构差异较大,加热炉的发展趋势也正在向多相能源加热、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煤气两用真空超导相变炉是针对低含气油田油气集输工程现状而研发的一种新型加热炉,主要是用来取代边远井高架油罐中的电加热热设备,目的在于更好的节能降耗,降低生产经营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下文中论述的是加热炉分区段进行燃烧控制的技术、通过对热值,残氧的监控,调整空燃比对钢坯实施燃烧改良,其目的在于对加热炉把控最后的目标数值实施在线展开监测,引导加热炉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大庆油田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地下形势日益严峻,对地面的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加热炉作为油田开发的辅助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油田集输过程中,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采出液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含蜡升高,含聚浓度逐年增加,由于目前加热炉大都采用采出液分离出的污水,使得加热炉烟火管的运行环境日益恶劣,同时,机采井井筒热洗清蜡的温度要求越来越高,大大超过了加热炉原设计温度,使得加热炉烟火管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特别是近几年一些经过大修的二合一加热炉使用甚至不到一年就要上二次大修,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管理,也增加了能耗,间接制约了油田的开发,也耗费了大量的资金。针对中转站二合一烟火管的损坏情况,从加热水质、机采井热洗管理、施工质量、操作规范仪表及自控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热炉改造的思路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白锋 《今日科苑》2007,(18):194-194
等效焓降法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热工理论,是电力部推广的重点节能措施,作为一种新的热力系统计算分析方法,在热力系统局部变化定量分析中它简捷、方便、准确。是热力系统优化、节能改造的理论依据,对挖掘节能潜力,搞好节能技术改造有着着重意义。汽轮发电机组进行热力系统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在冷凝器中增设一套装置,把化学补水打入凝汽器中,使排出的气体迅速冷却,从而提高真空和发电厂的回热经济性、同时降低给水中的含量和排汽温度暨、火电厂化学补水系统和节能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机立窖在连续煅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偏火现象常有出现,不但影响热工制度的稳定、熟料的质量,还给立窑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该立窑偏火自动调整技术与配套设备,经长期的工业应用,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该系统采用热电偶6或8方位的连续监测高温带下某一水平截面的窑内壁温度,将其测得的信号  相似文献   

19.
我国轧钢能耗较高,节能潜力很大。当前除大力发展连铸生产以外,抓好热送热装、直轧工艺,减少二火以上成材,提高成材率和轧机有效作业率等方面尚有许多工作可做。特别是应加强轧钢节能的管理工作发挥职工的积极性,轧钢节能技术将会大大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唐银钢铁公司对ER 70S-6提高加工性能,从钢坯的加热温度、吐丝温度、冷却速度等对拉拔性能的影响做了充分的论述。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实验方法,确定了对钢坯的各项工艺的控制范围,生产出了符合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