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钓黄颡鱼是件苦差事:1.它吃食猛,常吞钩入腹,取钩时常被它扎,痛得你龇牙咧嘴的。好不容易取出钩,它又元气大伤,常常就死了。2.用蚯蚓做饵挂钩慢,鱼情好时钓不快,错过那一拨又没鱼了,收获少。我以前就不喜欢钓黄颡鱼,后来有一次看见《中国钓鱼》里一篇文  相似文献   

2.
黄颡,春天出水最早,不怕倒春寒。清明节后,到处活动。它爱急流水,在流通的大河里早晚逆流而上。所以在流水河里点钓黄颡收获喜人。大河都有河床,漫生水草,落潮不足1米的深处,便是定点钓黄颡的好钓位。其点钓方法如下。一、做窝。河床上点钓黄颡,先要做固定的窝子。可用竹竿,安上快镰刀头,在河床上每距离3米  相似文献   

3.
感悟钓黄颡     
杨天举 《钓鱼》2014,(9):26-27
3月21日接到编辑部电话约稿,嘱我阅读张之晔先生的《求教钓黄颡》,云:“望能结合张文和自身钓黄颡的做法,谈谈感悟。”将《求教钓黄颡》一文多次拜读后,第一感觉是张先生是一位谦虚好学、勤于钻研的学者型钓鱼人,可敬可赞之情便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4.
谢葵  黄邦凡 《钓鱼》2007,(8X):30-33
夏夜一到,黄颡们全体出动了,活泼得很,那些相应的钓技钓法也紧跟着浮出水面,从近期的《钓鱼》杂志里跑了出来,第10期河南李懿老师的《长江钓黄颡方法》、广东罗爱田老师的《夏夜溪河钓黄颡》,第13期重庆张世才老师的《钓黄颡鱼攻略》。三位老师的文章各有千秋,浓郁的地方特色,娴熟的技法,  相似文献   

5.
张洪波  吴克勤 《钓鱼》2014,(12):37-37
麦收时节,夜钓黄颡效果好,至少有六大理由:第一,这个时段天气变化少,温度稳定;第二,农忙季节,钓鱼人、渔人骤减,网电炸药鱼活动暂停;第三,雨季未到,野河水位浅显,水草厚密,适合黄颡集聚;第四,蚊虫尚未猖獗,能免受叮咬之苦,让钓者专心致志;第五,夜间气温适宜,湿气也不重,清新宜人;第六,黄颡喜欢昼伏夜行,夜钓命中率高。沂河有个老沙塘,离我老家不远,河道平整,水情稳定,非常适宜黄颡定居。端午节通常是麦收时节,回家小住几日,随车带着钓具,傍晚时分,邀几人作陪,去钓黄颡,每每有不菲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张言 《钓鱼》2014,(9):28-29
在看过张之晔先生的《求教钓黄颡》一文后,颇有感慨,现结合自身经验写下如下感悟。钓黄颡,鱼饵和钓点尤为重要。钓饵最好是腥味重的虫饵,首选红虫束、大蚯蚓、蚊子幼虫。如同《求教钓黄颡》一文中提到两人钓黄颡鱼“一钩搓商品饵,一钩拉红虫钓底,结果4个小时内一人有口必中黄颡,一人只有鲫、鳊和白鲦。”可见钓黄颡鱼用腥饵效果较好,一来是避开商品饵对其他鱼的诱惑,二来是针对黄颡鱼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多以小虾、小虫为食,用腥味虫饵更符合它在自然环境下的就食习惯。  相似文献   

7.
夏钓黄颡     
汝水钓翁 《钓鱼》2011,(10):37-37
黄颡喜食荤食、活食,对腥膻味的食物特别感兴趣,有逆流而上的习惯,白天栖息在深水、石洞、草缝,黄昏以后便游动到流水处觅食,在河水涨水、下雨天或注入新水时,异常活跃。根据黄颡的独特生理特性,钓黄颡是比较难的,钓黄颡也要得法,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窍门,才能钓有所获,才能钓到更多的黄颡鱼。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垂钓》2002,2(2):17-19
马鸡能与黄颡和鲇鱼为伍是很奇怪的,刚钓一尾黄颡,接着就是马鸡,是芦荡钓鱼一景。  相似文献   

9.
耿丹 《钓鱼》2006,(14):30-30
七分钓位 南方小河多,每年梅雨季节或夏季持续暴雨过后,河水陡涨,湖泊或大河里黄颡逆水而上,小河里“颡”满为患;退水时。一部分黄颡顺流而下,一部分黄颡藏身于水草之下安营扎寨,这时夜钓黄颡的旺季到了。  相似文献   

10.
春天,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黄颡鱼也开始活跃起来。几场春雨后,浑黄的河水将岸边的滩地淹没,黄颡鱼便最喜爱在这种滩地上觅食。在我们这儿,对于钓黄颡鱼,人们一般都用海竿挂蚯蚓饵,远投后夹上铃铛便在一旁静候佳音,但这种钓法针对性不强,因而鱼获往往不尽如人意。后来,我发现用手竿钓边,辅以诱饵,效果非常不错。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李寒停 《钓鱼》2011,(18):14-15
自悬坠钓从台湾传至内地后,被广大钓友所接受,并把只钓鲫鱼的单一钓法演变成可钓多种鱼类,可谓是变化无穷、乐趣多多。但是,悬坠钓甩粉饵钓黄颡鱼一直都是让钓友很纠结,那么,针对黄颡鱼的食性及特点,怎么样才能有效的增加钓获,钓鱼大师周增强有他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浑水钓黄颡     
任志新 《钓鱼》2004,(20):29-29
黄颡在江浙一带俗称“昂刺”,背鳍、胸鳍长有三根硬刺,是溪水中的小霸王。其肉质十分鲜美,是目前市场上高档经济鱼类。平时黄颡单独活动,所以野钓时往往偶尔钓获。由于它们只吃荤不吃素,笔者近几年用商品香饵悬坠钓时,还未钓起过。但事情也有例外,近日一次山塘野钓鲫和溪哥,却用“疯钓鲫“香饵钓到一尾。  相似文献   

13.
谢葵 《钓鱼》2006,(15):29-29
夜钓黄颡乃一大惬事。白日较难与之交锋,夏夜却频频上钩,喜得乐不思蜀,俺更是情有独钟,恨不得四季如“夏”。俺坚信:在自然水域夜钓黄颡的是高手,即以夜钓黄颡为业、出售鱼获为生,此人必定身怀绝技,方可立足江湖。俺乃咸宁职业钓手的异数,不以此为生,但有幸混迹其中,终得以知晓  相似文献   

14.
邹思全 《钓鱼》2014,(9):30-36
接到编辑部老师电话,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启动电脑,进入邮箱,打开张之晔老师《求教钓黄颡》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反复看了多遍,张老师所提到的问题是个普遍现象,使用素饵钓鲫、鲤等鱼时经常能钓到黄颡,但却不多。  相似文献   

15.
张咏 《中国钓鱼》2000,(11):19-20
我们这里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长江中沙滩较多,所产生的洄流分布较广,其中生活着较多的鱼类,洄颡便是其一。洄颡土名“江颡”,模样和小河沟里的黄颡一样,只不过个头比一般的黄颡都大。一般我们钓上岸的“江颡”个头都在250~500克之间。“江颡”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汤味醇正,所以成为众多爱好江钓朋友垂钓的重要对象鱼。  相似文献   

16.
溪钓黄颡鱼     
汪洋 《中国钓鱼》2005,(10):17-17
黄颡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肉食性鱼类,身上有三根毒刺,常见的有黄色和黑色两种:黄颡喜阴暗,性凶猛,居住在溪河中的石堆、石缝里,对水温、气压的变化不敏感,住早春气温很低时就开始吃食了,钓点不安静时,对它吃食影响也不大。黄颡喜食腥饵,对钩饵的质量要求不高且吃口狠,是一种易钓的鱼类。  相似文献   

17.
夜缚黄伢头     
雷存龙 《垂钓》2001,(6):53-53
由发源于赣南崇山峻岭的章江与贡水河汇合成的赣江河水,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其中,黄颡鱼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之一。不过,江钓这种鱼比池钓难得多,也更刺激、更有趣。  相似文献   

18.
夜钓黄颡     
赵巍 《钓鱼》2005,(10):29-29
黄颡又名黄腊丁,是诸多江河中常见的一种小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它生性怕光,喜阴暗,喜欢生活在水底多石罅的地方。白天躲在水底的石缝里或石头下,夜晚出来觅食。根据它的生存习性特点和觅食习惯,夏季的夜晚是钓黄颡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9.
野河垂钓,主要是钓鲫,当然也有鲤鱼、黄颡、翘嘴鲐等,碰巧还能钓到从家养塘中逃出来的草鱼、青鱼和鳊鱼。  相似文献   

20.
黄颡,俗称黄腊丁,分布较广,其肉鲜刺少味美,为淡水鱼中之上品。使用海竿串钩,则不失为一种主钓该鱼的好方法。垂钓季节以春末夏初之时为最佳。该时间段黄颡已从冬季的少吃少动转而变得活跃异常,因此,这段时间最容易钓到平时难得一见的大黄颡。钓点应选在有一定深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