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际公约中的人格权规定,在人格权体系、人格权的权利克减、特殊群体的保护、健康权、个人数据的保护和环境人格权等方面对我国人格权立法都具有借鉴意义。具体来讲,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基本体系符合我国学术传统;人格权的权利克减条款需要引入;应该禁止对人体进行医药和科学实验;必须扩大特殊群体保护范围;应当单独规定个人数据和个人档案的规则;环境人格权是否在民法典中规定还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民法典人格权部分的流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民法典人格权部分的演变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具体人格权的类型逐步增多;人格权绝对的非财产权向具有一定的财产性转化;人格权的保护方法逐渐形成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双重保护机制;应该在民法典中确立一般人格权制度;人格权立法从分散形式逐步达到完整形式;应当增加关于“人格权的限制”的一般规定和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3.
阐明了民事权利保护中的保全请求权的含义,指出在人格权保护中的保全请求权存在的依据,具体构成要件以及我国有关立法的相关规定;认为在人格权保护中适全请求权制度需要考察了个案进行具体认定,而在名誉权和隐私权中,其适用要件主要有公开内容与事实不符,主观故意和公开非本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2008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以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给予倾斜保护为立法宗旨,其中用大量条款对“劳动合同的解除”做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但尚有部分规定仍存在缺陷。本文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相应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1982年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出了规定,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权保护体系不完整,缺少人权保护一般条款和人权受侵害时的宪法救济手段。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虽规定了人权保护的一般条款,但并没有规定人权受侵害时的救济手段。在论述我国的人权保护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权保护体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人格权,它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立法对隐私权采取了一些保护方式,但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应加强实体法中对隐私权的直接法律规定,以及加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大陆法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起源于古罗马,后经中世纪和近代法时期,在《德国民法典》中渐趋完善.随立法技术水平的提高,《瑞士民法典》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了较科学的规定.大陆法系形成法国型和德国型两种立法类型,两者的法官都通过积极的司法活动使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从具体人格权发展到一般人格权,并从依附于人格权制度逐步向独立的法律制度迈进.  相似文献   

8.
人格权是民法权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现代民法"以人为本"这一价值的直接体现,对人格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对人格权的保护为视角,通过我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在不作为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立法上的相互比较分析,提出要完善我国人格权保护制度,就要明确肖像权作为支配权的性质,规定基于此而产生的不作为请求权;要建立合理的损害赔偿体系,明确各种救济方法的适用;要理清不当得利制度在人格权案件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人格权是民事权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自然人的人格尊严为主要内容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权。一般人格权制度是在充分保护具体人格权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捍卫和对人类最高理想的追求。现行的《民法通则》并未规定一般人格权制度,本文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公布之机,介绍了一般人格权的产生、发展及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法律功能,体现了确立并保护一般人格权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般人格权理论源于司法裁判的实践.在立法上,即使出现保护一般个人利益的意图,但尚未有国家出现"一般人格权"这种表达.大陆法系国家发展出这一理论的具体过程,是一个在司法裁判中将法学学说与审判论证相结合的过程.就规则体系来说,一般人格权并非具体人格权的上位概念,也并不能局限于适用于案件的具体规范层面理解,而应该作为具有普世的法技术与法伦理价值的"框架性权利".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也应该经历一个学说与司法实践互动发展的过程,贸然在立法中加以规定,未必能更好地保护一般人格利益,反而可能面对较大的制度试验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刍议信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至关重要,将信用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使之成为信用权,是对信用进行保护的最佳途径。信用权是一个人信用之主要表现形式,它以实现交易中的信用利益为内容。在民法中,信用权是主体所享有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这既是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也是适用权保护信用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我国在人格权的保护上,虽然已制定了相关法律,但对于隐私权却没有明确的条款加以保护。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与特征入手,阐述了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四十九条、一百一十七条引发了"如实回答"的存废与沉默权是否入法的争论。由于既无法确定具体内容,也无保证履行的措施,更无不履行的法律责任,作为一项义务"如实回答"将形同虚设,应予废除。相反,无罪推定下的言论自由、不得自证其罪的逻辑推论、辩论原则的当然解释,都证成了沉默权。同时,司法实践表明,沉默权并不妨碍案件事实的查明。与沉默权相配合,将"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改造为"自愿供述,从轻处理"的司法制度,既有利于人权保障,也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二次修正草案关于亲属拒证权的规定,意味着我国强制出庭制度条款将不再适用于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亲属拒证权规定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继承,也是对西方相关法律的借鉴,反映了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相兼顾的精神,标志着我国证据制度正在接近国际公约所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姓名权作为一种具体的人格权所体现的是主体的人格利益,具有非财产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名人姓名权所蕴藏的经济价值不断凸显,名人姓名权商品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商家开始将名人姓名用于注册企业商标,作为企业商号用在产品或者服务上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名人姓名权中的财产利益开始引起关注。目前,我国现有法律保护模式对名人姓名权商品化保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来完善我国名人姓名权商品化问题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世界各国对隐私权的保护非常重视,大多数国家在其法律中直接或间接地规定了隐私权.我国也从多方面、间接地保护了隐私权,初步形成了低层次的隐私权保护体系。笔者通过对我国隐私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隐私权的保护体系建立的时间短,立法上存在诸多缺陷与漏洞,只有采用最有效的直接保护方式,从多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隐私权保护体系,才能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草案中对公法和私法关系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物权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市民社会的法律。因此,在物权立法中坚持私法原则,维护私权利,并处理好公法与私法、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做到立法上公法和私法的和谐,也就成为了判断物权法草案恰当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草案中的一些内容却在公法和私法的问题上没有做到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在物权法立法上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制度在中国现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视听表演者权在影视演出合同蜕变为署名权和劳务报酬请求权.在表演者权侵权判决书中一部分体现为对录像制品的表演者权,一部分体现为对影视作品的署名权和劳务报酬请求权.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取消了录像制品,规定了对视听作品的后续使用获酬权,取消了“约定”规定,但非主要表演者权利的剥夺,似有不公平之嫌.  相似文献   

19.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分析说明并研究,表明其中的两小部分是敦煌壁画底稿《观无量寿经变稿》,并认为应是莫高窟第55窟《观无量寿经变》的壁画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