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倩  潘俊 《文教资料》2006,(28):69-70
高校大学生贫困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社会、学校都在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贫困学生摆脱困境。但仅仅经济上的助困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贫困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此背负着经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分析当前经济助困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灵助困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田雄心  韩开焱 《考试周刊》2013,(56):156-157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大,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以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以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以"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助困育人的现状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助困工作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助困不能仅仅停留于经济或物质资助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助困育人的迫切性。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高校助困育人的现状,并从制度、环境、实践、指导干预手段以及人格心理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助困育人的实现途径,以实现高校助困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贫特困生资助工作现状浅析与助困育人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助困是手段,育人是最终目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助困手段和途径,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学生工作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院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要充分认识助困资源公平分配在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作用;分析了影响高校助困资源分配公平公正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高校助困资源分配公平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助困基金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现行的助困基金运行模式主要是单一发放助困补助的模式,这一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针对目前高校贫困生的主要特点,对贫困生进行"济困、扶志、强能"全方位帮扶是十分必要的,实行"以奖代补,以教代补"助困基金运行新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贫困生问题是高校育人工作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高校资助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持续创新和改善助困的途径和手段,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才和就业。要实现助困育人、助人成才的目的,贷款、勤工助学、助学金、奖学金等各个助学环节,必须与正确的引导及相应的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贫困大学生逐年增多已成为当今高校中的一个突出现象,系列问题愈显突出。面对逐年增多的贫困生,国家、学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基本上形成了“奖、贷、勤、减、免”一整套解决特困生问题的资助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措施还存在着缺点与不足,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本文探讨了高校助困体系,分析了助困现状。并针对助困现状提出了今后助困思路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校能够抓住落实国家大学生资助政策契机,紧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助困育人”工作呈现出双重功效的明显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大有改善,品德认知和社会主义制度认可度较高,不断增进诚信品质和感恩社会的心理情感,稳步提升自信、自强、自立的理念和自我管理能力,自觉传承团结、互助、友爱和勤俭节约等社会美德,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海南省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进行调查后发现,部分同学不能正视物质贫困的现实,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自尊又敏感、嫉妒焦虑且偏执、情绪悲观且厌世等精神贫困现象。精神贫困问题不仅会成为制约贫困生成长成才的瓶颈,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要依靠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通过经济助困、思想助困、心理助困等方式来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云南中医学院贫困生及其家庭进行调研分析,指出了贫困生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我校助困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助困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助困体制、助困方式、助困平台、助困保障、助困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助困体系的创新,以实现高校助困工作的育人功能和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奖助学金设立的主要目标是国家为了激励大学生奋发学习,缩小贫富学生的经济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体会,分析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意在为更好地推进高校奖助学金评选工作的开展,实现教育公平,充分发挥资助的助困育人功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助困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导生制在高校助困工作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基于高校双困生的现状,根据导生制的特点,对其在高校助困工作的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及"奖、勤、助、贷、补"传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结合笔者从事大学生"助贷困"管理工作的经验,试图以新的视角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贫困生资助模式,构建一个制度与服务相统一、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的富有成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希望基金会":高校帮困育人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还是立足于经济上的扶助,一定程度上缺乏育人的功能与作用.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希望基金会"的成功实践,为我们从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贫困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孔导贫困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贫困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等方面探索构建高校帮困育人新模式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中的贫困生问题一直是高校管理的热点和难点,而该群体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些典型的不和谐现象.本文采取物质解困和心理解困并重的方式,通过建立完善系统的助困机制,配合有效的心理助困方式,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的帮助,培养他们健康健全的人格,真正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逐渐引起了重视与关注.贫困生心理问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建构高等学校助困育人体系有助于解决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笔者通过结合研究与工作实践对完善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方法与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外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大学生逐渐凸现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由单一经济贫困转化为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困生.事实上,仅靠经济救助很难从根本上有效遏止这一转化过程,要解决高校教育中的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个与经济资助体系相结合的"贫困心理"干预体系,使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