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感: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感应”.详细地说就是线圈的自身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的本身就产生感应电动势(若电路闭合,就产生感应电流,使通电线圈的电流不能突变)这个自感电动势(或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与线圈串联的灯泡在通电瞬间亮度的变化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中会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可得自感电动势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要阻碍电流的增大,使电流增大的慢一些,由此可推知与线圈串联的灯泡在通电的瞬间因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大,所以灯泡的亮度是逐渐变亮的.  相似文献   

3.
在电路中常含有自感线圈和电容器 ,由于自感线圈和电容器具有特殊的性质 ,特别是在交流电路中和直流电路的暂态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 ,使含有自感线圈或电容器的电路分析较为复杂 ,但若能正确理解自感线圈和电容器的性质 ,对其进行等效处理就会使问题得以简化 ,分析也变得容易 .一、自感线圈在电路中的等效处理自感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 ,线圈中会产生阻碍这个电流变化的自感电动势 ,自感线圈具有保持原有状态 (即稳定电流状态 )的顽强性 ,显示了自感线圈的电磁惯性本质 .在交流电路中 ,自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这种阻碍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中会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可得自感电动势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要阻碍电流的增大,使电流增大的慢一些,由此可推知与线圈串联的灯泡在通电的瞬间因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大,所以灯泡的亮度是逐渐变亮的。  相似文献   

5.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导体回路中电流发生变化而在自身回路中产生的电感应现象.其本质是:自身电流的变化,导致其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使通过线圈自身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最终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当原来电流在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当原来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同.因此,“自感”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感应”.  相似文献   

6.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电路闭合和回路内磁通量发生变化.一段导体垂直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Blv,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电流的变化.自感系数由线圈本身结构和有无铁芯决定.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换...  相似文献   

7.
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中一个学习的难点,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化难为易。 一、“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 一般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通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当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时,线圈中无电流存在。但在能产生自感现象的电路里,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时,线圈中也可能有电流存在,电流主要是由外界电源供给的。它可能是直流电源,也可能是交流电源,如高中  相似文献   

8.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 ,即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是由回路本身电流的改变引起的 .自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 ,关于自感现象的试题在各类考试中也常出现 .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总是抓不住解题的要领而出错 .其实 ,只要抓住自感电路的特点进行解答 ,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抓住通过自感线圈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点进行解题一个含有自感线圈的电路与电源接通或断开时 ,由于自感线圈内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通过自感线圈的电流只能渐变而不能突变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快速解答相关问题 .例 1 如图 1所示电路 ,已知 E=1 2 V,r图 1= 1 Ω,R1=2 Ω,R2 =9Ω,R3=1 5Ω,L=2 H,开始开关 S与点 A接通 ,电路中电流恒定 .若将开关 S瞬间与点 B闭合 ,线圈 L中产生的最大自感电动势是多大 ?解析 当开关 S与点 A闭合时 ,通过线圈L的恒定电流可以由欧姆定律求得 ,即I0 =ER1 R2 r=1 A.当开关 S瞬间与点 B闭合时 ,线圈 L中电流不能突变 ,仍为 I0 =1 A,此时线圈 L、电阻R2 、R3构成回路 ,线圈 L中产生的最大自感电动势是 E′=I0 ( R2 ...  相似文献   

9.
李维兵 《新高考》2009,(12):6-8
一、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在变化,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自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就形成了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感现象是由于导体(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电动势总足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因而使导体(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能发生突变,即电流表现出“惯性”.所以,只要抓住流过导体中的电流不能发生突变这一特征,就能解决有关自感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袁培耀 《物理教师》2000,21(6):20-20
高中电磁感应内容中,自感现象主要是通电和断电时由灯泡的亮暗变化展示和解释的,以此说明了线圈具有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常感到困惑不解,究其原因,是教学中,教师重点处理了自感现象中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变化这一主题,而忽视了对线圈电阻的教学处理,因此,自感现象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线圈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处理线圈电阻的环节. 电感线圈是由一定电阻率的导线绕制而成的,对自感现象的讨论应该考虑线圈的直流电阻的影响. [例 1]如图 1所示电路,A、B两灯规格相同,…  相似文献   

12.
张宏慈 《物理教师》2010,31(11):37-37
常见一些教科书和教师在介绍自感现象不利的一面时,都会以具有大电感的电路为例,也多会对切断电源的瞬时产生打火以致烧毁开关的现象解释为:“由于电感很大、电流变化很快,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在电闸的间隙产生打火,可能烧坏电闸.”  相似文献   

13.
问题 在图 1中 ,线圈的自感系数L很大 ,开关K闭合时 ,灯泡A发光 ,当断开K的瞬时 ,灯泡A闪亮一下。为什么 ?这是一个常见的、典型的断电自感现象 ,关于电灯为什么闪亮这个问题 ,有一个典型的错误观点认为 :因自感系数L很大 ,断电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ε =LΔI Δt很大 ,由欧姆定律I =E R可知 ,自感电流就很大 ,所以灯泡A会闪亮一下。那么究竟是什么因数影响灯泡的闪亮 ,分析如下。在接通K稳定后 ,通过灯泡A和线圈L的电流分别为IA =E RA  IL =E RL在断开K时 ,线圈L与电源脱离 ,它的电流从有到无 ,按照楞次定律 ,自感电动势应阻碍…  相似文献   

14.
张奠丰  黄晶 《物理教师》2010,31(9):24-25
1问题的由来 人教版《物理》选修3—2“互感和自感”中的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会产生自感电动势.教材中设计的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实验已经几十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必要对它做一改进,使实验更简单,现象更加直观、明显,且反映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 ,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叫做自感现象 .但由于教材中介绍不多 ,大纲中要求不是很高 ,往往容易被忽视 ,在教学中一带而过 ,因此学生理解不深 ,引起知识混淆 .下面通过一道例题 ,对自感现象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例题 如图 1所示 ,线圈的自感系数 L=2图 140 0 m H,直流电阻为零 ,电源电动势 E=1 0 V,内阻不计 .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 ,由于电流变化 ,线圈中产生了大小为 E=3 V的自感电动势 ,其极性与电源极性相反 ,试问 :(1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 P向何方向滑动 ?(2 )线圈的电流变化率多大 ?(3 )若突然断开开关 S,使电流在 0 …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自感现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释:一是把通电及断电时间当作电流变化的时间Δt;二是以为由自感电动势产生的自感电流,在量值上会比原电流高。本文想通过对自感电动势及自感电流的计算,澄清上述两个问题。 (一)通电时的自感现象: 研究如图1所示电路,为讨论简单起见,设电源为稳压源,且不计内阻。当接通电键K,在L两端就产生一个阻碍电流增大的自感电动势ε_L=-L·di/dt 由回路定理得u=iR L·di/dt。这是一个一阶线性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用分离变量法解得:  相似文献   

17.
限于大纲要求和教材篇幅,中学教材对自感现象的介绍比较简略,但那些爱寻根问底的学生常提出一些问题,而有些是似是而非易于混淆的问题,很有必要解释清楚.图11.如图1所示电路,在切断电源时,自感线圈和电阻R仍构成回路,自感线圈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电阻泄放,这种情况下,自感电动势的初始值(最大值)是否一定大于电源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避开高等数学来讨论.设切断电源前,通过线圈的电流为I0,切断电源后,电阻R中电流可以认为立即消失,而线圈中电流由于自感的作用,不会突变,只能从I0开始按指数规律逐…  相似文献   

18.
自感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不仅在邻近的电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同样也在它本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下面我们一起体会一下其中的奥妙.分析电路中开关S断开前后的电路状态与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定律,当变化的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随之变化,在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e。如果我们将自感电动势e、电流i、电压u的参考方向取为一致,则有: u=-e=dΨ/dt=L·di/dt 上式中的负号是由楞次定律决定的,它表示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磁通和电流的变化。这是普通物理学中关于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电动势中负号物理意义的描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仅把自感电动势中的负号从电磁感应定律中隔离出来,解释“阻碍”磁通和电流的变化,过于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同时关于产生“阻碍”电流和磁通变化这种物理现象的原因,也未作任何注解,有失全面。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笔者偿试从能量交换的角度来分析以下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自感现象非常普遍,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学习《自感》的过程中,对自感电动势的作用(阻碍原电流的变化)理解不透,进而对自感现象的判断出现偏差,下面通过实例进行剖析和总结.1."立即"和"逐渐"的问题例1如图1所示,线圈L与灯泡A串联,开关S闭合且达到稳定时,小灯泡能正常发光.则当闭合S和断开S的瞬间能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