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立法的逐步完善和两高司法解释的细化,网络个人信息权保护得到重视并予以必要保护。由于对网络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不够完善,信息权侵害违法成本不高,以及网络个人信息权保护执法不严、个人信息权媒介素养教育不到位、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不到位等原因,网络个人信息权的侵害行为时有发生,网络个人信息注销权缺失,对此应当加强网络个人信息权的立法规定,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执法,加强网民媒介素养教育,完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注销责任。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情况愈演愈烈,各国在通过传统隐私权的扩张解释等方式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同时,纷纷转向建立新的制度对个人信息的特别保护。我国法律也走过了从隐私、隐私权到个人信息的制度发展,法律呈现出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主、隐私权保护为辅的趋势。《网络安全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但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还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缺乏规定、损失如何计算等具体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是科技界和法学界共同的研究热点之一.法学的角度研究多数是从权利或利益的角度去分析个人信息的保护.这些研究对构建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以及内容的逻辑性、体系化具有重大意义.但从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人角度去分析个人信息保护也很重要,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终归于义务人的对义务的正确履行.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法律上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利用,对净化网络空间、保护个人私权、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9所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研究其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制定的现状。从法律政策指导、个人信息相关概念界定、个人信息收集的目的和内容、个人信息安全的维护、个人信息披露的声明、个人信息的查询与修改、个人信息权利的维护7个方面对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制定有以下启示:设置个人信息保护办公室,增强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的主动性;并举内容数量,制定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构建法律体系,国家加速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相似文献   

5.
庹继光 《新闻界》2014,(1):59-62
网络信息保护条例推行实名制,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举措,对于网络反腐信息发布者是一项义务,但实名制的施行也使得实名开展的网络反腐转化为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成为他们行使监督权,批评、控告权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公众实名网络反腐可能导致的打击报复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已经形成了保障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范,便无须担心实名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藏臣  贾红霞  孟媛媛  安琦 《大观周刊》2011,(16):62-62,54
一、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原则(1)个人拥有自主决定控制权。个人信息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标志和符号.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主决定是否公开个人信息的权利。而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收集行为.也应获取本人的同意。同时仅将数据用于其所述目的,否则无权收集。用户也应拥有随时查阅修改个人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遭受的安全威胁如影随形,个人信息档案隐私权也面临着挑战.鉴于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缺陷与不足,应加强立法,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的隐私权保护法律体系;出台《民法典》,明确并完善对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修改《档案法》,加强对个人信息档案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网络安全、网络实名制做出明确的规定。网络实名制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政策利益在于有助于互联网的管理和网民的行为规范,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本文内容主要就在网络实名制政策推行下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网上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网上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已成为网络使用者最为关切的问题。网上出现的隐私权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信息的搜集、分析、传输、使用和存储方面。保护网上隐私权有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两种。探讨了法律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参考文献 4。  相似文献   

10.
论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包括消费者个人基本情况信息、个人网络活动信息和个人网络空间储存的信息;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侵害主要表现为非法收集和非法利用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拥有如下权利:消费者个人信息收集的知情权、个人信息收集的选择权、个人信息的控制权、个人信息安全的请求权和个人信息使用的限制权。指出保护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需要建立起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和法律规制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11.
《信息系统工程》2013,(3):13-13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决定》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概念范畴、规范主体、责任主体、实名注册、公民权利、行政主体、侵权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个人网络行为信息作为大数据分析的关键要素,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内容分发、互联网定向广告、消费者自动化决策等场景之中,同时带来法律风险、伦理风险和社会风险.应明确个人网络行为信息的法律属性,赋予个人信息主体"拒绝权""退出权""删除权"等权利,同时加强对算法的法律规制,为保护个人网络行为信息,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3.
网络越是发展壮大,越是广泛深入地影响社会生活,越需要完善的法律加以规范和调整。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这个决定旨在为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装上"法律的盾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理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整体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个人及法人的信息安全,有利于保护公民个人及法人的电子信息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制定和修改相关法规提供了上位法依据,为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来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图书馆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年来通过《刑法修正案(七)》《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加大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环境,对比日本、美国图书馆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探讨我国图书馆立法中对个人信息保护应给予的重视以及保护的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采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颖 《大观周刊》2011,(22):102-102,78
现代社会一大特征就是依赖大量个人存储信息。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私人机构,日常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连续提供并不断更新个人信息。个人信息逐渐成为信息社会一种重要社会资源。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更为各种信息收集和处理提供了极大便利,信.息收集和传输变得异常简单和快捷。随着个人信息收集的泛滥,侵犯个人信息的案例层出不穷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正是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法律的不足,许多国家制定:或正在制定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本文综合运用一些方法,对个人信息的_些基本性问题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了对个人信息进行民法保护的理论基础。比较论证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应采取将其归入隐私权用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模式,并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联网的发展使收集整理分析传播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隐私权保护的主要范畴。本文分析了隐私权保护与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所倡导的个性化服务的矛盾,介绍了我国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中的隐私权保护现状,并参考国外隐私保护标准,结合我国的法律规定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朱巍 《青年记者》2010,(12):4-5
网络实名制是针对网络虚拟人格而言的.从法律层面来看,实名制建设是一个系统而浩大的工程。国务院新闻办对此表示,“我国正积极探索网络实名制,包括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推行论坛版主实名制、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在快速、全面、无情地实名化,但隐私保护重官轻民,防止商业和公权机关滥用个人信息刻不容缓。你是透明人2010年广州亚运会,菜刀实名制已在广州开始试行。市民购买菜刀、大型水果刀等刀具时,必须在一份广州市刀具销售情况登记表上,登记姓名、地址、身份证号、购买刀具的种类、数量以及用途等资料。此前的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实施网店实名制;8月1日,文化部颁布用以规范网游实名制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9月1日,手机实名制启动。按照工信部要求,凡购买预付费手机卡的用户,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证件,由运营商存人系统留档。此前的非实名制用户将被要求补登个人信息,到2012年将全部完成手机实名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