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是连接当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和符号学美学两大流派的中介,本试通过对符号内涵的界定、符号性行为与符号的功能三方面的阐析,综论朗格理论的意义与局限,给定其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把卡西尔的符号哲学思想运用于美学,认为艺术创造出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表达着人类的情感经验、具有情感认识与教育的功能,苏珊.朗格的符号美学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3.
艺术符号论、生命形式论、幻想论和直觉论,是符号美学代表人物苏珊?朗格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理论开辟了艺术美学的新思路。本文在阐述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其理论的精髓所在及对当代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卡西尔、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论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中很有影响的三种重要理论之一。它与科林伍德的表现说、贝尔的形式说相比,理论更深刻,更有创见,是一种片面性较少的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从最初的系统地阐述移情说开始到恩斯特、卡西尔和苏珊·朗格的符号说,可以说是美学和艺术心理学发展的主线。现在,艺术心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美国符号论美学的代表人物苏珊·朗格关于艺术符号与审美直觉的理论及其关系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中合理的成分和唯心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6.
胡莹 《时代教育》2005,(1):74-75
苏珊·朗格(1895-1985)--美国当代女哲学家、艺术理论家,她以其导师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符号论美学“,影响至今犹存.《艺术问题》是苏珊·朗格的一本演讲稿合集,这些讲稿以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之创造“①这一符号论观点为基础,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在西方,自古以来美学和哲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学往往被称为“艺术哲学”,美学家的美学理论经常带着浓重的哲学气味。当代美国的语义分析学派和符号主义的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当然不等于哲学,这二者是根本不同的两码事。然而,世界上没有哪一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以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来解读它的语言艺术特色,有以下三个亮 点:一、符号的节奏美;二、符号的形象美;三、符号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9.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3):F0002-F0002
《表现性的符号形式—“卡西尔-朗格美学”的一种解读》由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传媒艺术系副教授谢冬冰博士著,全书19万字,2008年4月学林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苏珊·朗格是美国著名的符号论美学家,她系统的发挥了卡西尔的符号论,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她从艺术符号的产生及其何以可能表达情感展开论述,得出语言不足以表达丰富的人类情感,而只有艺术能够担当此任,实现了从语言符号到艺术符号的转换,进而从外在世界转向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她的理论至今仍然引领着人们认识自身和对美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艺术幻象理论是苏珊·朗格构建艺术符号理论大厦的重要支柱,而音乐幻象论,即时间意象论又是艺术幻想理论的核心内容。苏珊·朗格在《艺术与情感》一书中,不惜笔墨地对“时间意象”进行大篇幅的论述,其目的不仅是竭尽全力地阐述音乐艺术幻象性本质的特点,也是重在以音乐艺术为切入点,更鲜明、透彻、明晰地阐述整个艺术幻象理论。由此可见,音乐幻象理论在苏珊·朗格艺术符号理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艺术幻象理论是苏珊·朗格构建艺术符号理论大厦的重要支柱,而音乐幻象论,即时间意象论又是艺术幻想理论的核心内容。苏珊·朗格在《艺术与情感》一书中,不惜笔墨地对“时间意象”进行大篇幅的论述,其目的不仅是竭尽全力地阐述音乐艺术幻象性本质的特点,也是重在以音乐艺术为切入点,更鲜明、透彻、明晰地阐述整个艺术幻象理论。由此可见,音乐幻象理论在苏珊·朗格艺术符号理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朗格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卡西勒尔符号象征论在音乐领域的深化和发展。她的学说适应20世纪音乐美学发展的新潮流——挣脱了“自律”抑或“他律”的枷锁,避免在无法说清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同时,还有效地调和了两种极端思想的矛盾。她的观点无论对于音乐的情感论者还是形式论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可以接受的。在研究方法上,朗格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音乐美学中,一改原来以单纯哲学思辨为主的情况,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代表着20世纪音乐美学领域的新趋势。朗格这种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的论证方式和借鉴现代心理学成果又面向具体音乐实践的研究方法,对后来人无疑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作用,对伦纳德.迈尔(Leonard.B.Meyer)等人的学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苏珊.朗格曾经十分详尽地区分了"艺术符号"与"艺术中的符号"的界限,然而这种区分既不明智也不严密。首先作为论题的前提是不存在的,苏珊.朗格以为只有艺术符号才有完整的体系,实际上艺术中的符号也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其次艺术中的符号也有非指称性、表情性等功能。其实,艺术中的符号与艺术符号之间并没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意向性的创造活动中,功能变异艺术中的符号亦可以演变成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15.
首先将老子的“有无相生”分为“有中生无”“无中生有”两个部分,结合朗格的观点,得出两个学说具有相通之处的结论。而后,又将朗格“虚幻的力”单独罗列,因为朗格“虚幻的力”这一观点在舞蹈方面是解开老子学说中“有”与“无”相互转化的关键要素,更加诠释了老子学说与朗格美学思想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6.
王妍 《文教资料》2014,(30):30-31
苏珊·朗格的艺术理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引起一个广泛的研究热潮,就其“艺术是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指出了艺术符号、人类情感、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诸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经历了岁月的淘洗后,朗格的艺术理论并未失去它的光彩,反而更加彰显出“再阐释”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论证了前期维特根斯坦对符号主义美学家苏珊.朗格的影响和启示,具体表现在对记号与符号的区分、对逻辑形式的强调等。朗格受维氏的影响是整体上的,而局部的改造和提升(如情感指人类情感概念而非静默的宗教情绪,逻辑形式是可言说的并表现为生命形式)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8.
语音乐音化形式界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述美国著名的艺术符号论者苏珊·朗格的观点,论证诗篇韵式,诗句音步和声律模式等三种语音乐音化形式,具有艺术符号的性质,在古典诗歌的诗体成因与演变规律中起主方程的作用。对中国纯诗派理论追求诗的“无声境界”;否定语音乐音化构成诗体的审美价值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语言哲学成为哲学主潮.置身在这一文化语境中的每一种美学思潮,都必须选择自己"语言论转向"的道路.苏珊·朗格沿着康德-卡西尔所开创的审美自律的道路,综合了表现主义、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理论成果,构建起了符号论美学的理论大厦,其中既有有益的启示,又留下了值得深入思考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朗格的情感符号理论在20世纪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站在哲学前沿的制高点上,运用辩证原理对音乐的情感、音乐的虚幻性质、音乐的直觉顿悟及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了深刻地论述,显示了她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音乐哲学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