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输中的版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品以数字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上传输已成为作品传播和使用的重要方式。无可否认 ,把作品搭载到因特网上向公众传播应属于著作权人的一项专有权利 ,但网络环境使传统版权制度中的“固定”、“复制”等基本原则和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而传统的版权制度已无法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将网络传输纳入版权保护 ,如何规范网络传输行为 ,已成为版权界研究的焦点。1 目前的几种方案1 1 以发行权涵盖网络传输1995年 9月美国公布了信息基础设施工作组的《知识产权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工…  相似文献   

2.
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版权法赋予版权人一项新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却没有明确规定对版权人的网络传播作品的权利予以限制。数字图书馆建设受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制约,面对“海量作品”的“海量授权许可”,使其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的主体性质仍为社会公益事业,应该得到较为宽泛的例外。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环境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设备的便捷化,作品的传播与使用广泛进入到“无形载体”的传播渠道,网络传播大有取代传统传播途径之势。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一方面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另一方面也给版权人利益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一个崭新的课题即如何有效控制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以实现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摆在了立法者面前。国际社会曾尝试利用传统版权概念中的复制权、发行权及传播权来解决此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环境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设备的便捷化,作品的传播与使用广泛进入到“无形载体”的传播渠道,网络传播大有取代传统传播途径之势。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一方面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另一方面也给版权人利益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一个崭新的课题即如何有效控制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以实现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摆在了立法者面前。国际社会曾尝试利用传统版权概念中的复制权、发行权及传播权来解决此  相似文献   

5.
数字时代版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使权利人主体及其相关权利不断增加,版权客体范围也不断扩大.网络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技术措施、权利管理信息等成为了数字时代版权法律赋予版权人的新权利.出于权利限制目的的合理使用制度在法律和技术双重挤压下呈现弱化趋势,空间不断缩小,功能逐渐弱化,以至于无限接近于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6.
陈星 《传媒》2022,(17):78-80
数字技术冲击“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制度,动摇以“复制权”为根基的版权理论,当前“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制约数字环境新闻作品传播效率、阻碍版权价值最大化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完善法定许可制度需要平衡三对利益关系,即平衡版权人与公众、创作者与新闻出版者、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关系。创新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作品法定许可制度包括:赋予互联网媒体法定许可资格,细化互联网媒体“转载”法定许可具体使用规则,完善新闻作品版权法定许可计酬规则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作品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已成为继传统方式后的一种重要的作品传播手段.<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网络传播权的法律地位得到全面确立.传统出版业如想在涉网版权纠纷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认真尊重版权所有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侵权和被侵权.  相似文献   

8.
李明发  杜健 《图书馆》2015,(1):12-17
版权的产生、发展与技术变革具有密切关联,技术变革既推动版权发展,也给其带来挑战。云计算技术下作品传播利用的新特点使版权陷入困境。作为一种路径选择,替代版权模式难以落地生根,版权仍是调整作品传播利用关系的最优制度安排,通过调整版权专有权、规范数字权利管理、协调合理使用与技术措施、引入反垄断条款,可实现版权平滑过渡。知识共享模式合理运行可激发版权内生动力,共同致力于知识朝向自由共享的公共利益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版权补偿金制度是一种通过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方式向复制设备和空白存储介质的生产商或销售商、网络存储载体服务提供商收取费用来给予版权人一定经济补偿的规则。当前,我国一方面存在对版权人的保护救济措施乏力现象,另一方面存在“大规模权利”现象及网络作品获权难等问题。版权补偿金制度在我国有建立的必要。在积极引进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同时要避免“双重收费”现象出现和“合法复制”观念滋生,应明确版权补偿金的收取机构、收费标准、收费范围及分配对象。  相似文献   

10.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对开放存取的影响及版权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权保护对信息的开放存取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背景、目的、范围和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点。《条例》在保护权利人权益的同时,通过“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方式对权利人权益附加各种限制,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提出应尽可能地扩大“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范围,为开放存取出版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最后,探讨提出在现行版权法框架下以授权协议为核心的开放存取版权策略。  相似文献   

11.
网络版权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数字化作品(digitized work)在因特网上传播成为可能。并且,因为它在信息传递、拷贝和利用等方面的种种便利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当然,也由此引发了作品在网上传播等的知识产权问题,对我国现有的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挑战,与此有关的讨论和研究是近几年来法律界和图书情报界的“热点”之一。 作品在因特网上的传播涉及到许多版权问题“,本文仅就作品的“上载”(up load)和“下载”(down load)等问题,结合有关法律规定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郑丽航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8):51-53,95
阐述数字环境下技术、版权法与作品存在对立统一的紧密关系。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作品的公共物品属性急剧增强,社会公众使用作品的成本急剧下降;另一方面,通过版权人对作品保护技术的应用,提高公众使用作品的成本,作品的私人物品属性得到一定回升。版权法正是通过对技术保护措施的法律确认及进一步的版权扩张,努力使数字环境下的作品不致于成为纯粹的公共物品,保证版权人的收益高于生产与传播成本,激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社会知识增长与进步。指出数字环境下的版权立法必须以维持社会公众与版权人的利益平衡为基础,并贯彻技术中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一、从版权制度的历史演进看,版权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断深化和拓展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即《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权利的法》。这是由于印刷术的发明,使图书印刷摆脱了手工制作的羁绊,印制图书并传播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为保障作品创作者和传播者的利益,实现作品在一定规范下的传播,而不是被人随意盗印,近代版权制度应运而生。从版权制度近300年来的发展历程考察,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不断推动着版权制度的重构,版权的范围和作用也不断深化和拓展,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其广泛普及,为作品的快速广泛传播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对传统版权制度提出了挑战。网络环境下,版权主体、版权客体、版权的权利内容、版权权利的限制和例外、版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侵权及其法律救济,以及邻接权的保护等等,都要依据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特殊性而重新加以研究和界定,其中,关于网络版权的权利内容是问题的核心。一、我国网络版权保护的立法概况2000年以来,为了有效应对互联网络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作品传播秩序问题,我国通过修订国家基本法、颁布新的司法解释和规定等,进一步完善了网络版权…  相似文献   

15.
版权制度并不是伴随着作品的诞生而诞生,是传播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版权制度的诞生,版权制度是应对传播技术发展的产物。传播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版权制度的发展,使版权制度不断修正以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在数字技术时代,版权制度应对数字技术发展应遵循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尊重数字技术形成的市场机制的调整方向,在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流媒体版权侵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东 《图书馆论坛》2012,32(5):161-165,181
近来流媒体正取代网络下载成为作品在线体验的主流,文章从流媒体的两种方式即点击流媒体和直播流媒体两个方面分析公众传播权和复制权对流媒体技术的法律规制问题。从欧洲判例来看,传统广播权适用于直播流媒体还面临着不确定性,而用复制权规制流媒体技术则带来了相互矛盾的判决结果。从现有的数字版权法规定来看,要妥善地区别流媒体技术使用版权作品是合法还是侵权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7.
公共借阅权是指版权人因其作品在图书馆等公共机构被免费利用而享有补偿金的权利.分析公共借阅权制度对版权人、书商、图书馆和读者等不同利益群体产生的影响,认为公共借阅权制度虽然有可能对图书馆和读者产生不利影响,但在总体上有利于作品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促进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苏贵友 《出版广角》2014,(14):60-62
网络数字化技术使版权扩张趋势愈演愈烈,传统版权制度应对挑战捉襟见肘,个体私权逐渐蚕食公共领域的利益,现代版权制度因背离其设计理念,以致引起"版权消亡"的预测和呼吁。版权扩张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版权扩张达到顶峰的同时,实际上也打破了出版传播的技术垄断,颠覆了以复制权为核心的传统版权制度,亟待重构面向网络时代的后现代著作权保护制度,重新厘清著作权制度的逻辑起点,系统诠释著作权制度的原则框架和概念体系,从社会伦理、原则框架、法律救济三个层面,调节个体私权与公共利益、作者与传播者趋同、实物复制衍变无形接入三个领域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关制度和条文在图书馆等公益性机构适用的分析,指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存在与实践不相适应的立法缺陷,特别提出了对国家享有版权的作品和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版权保护法律侧重于从版权受益者角度,以保护受益者作品的完整性、复制与传播等权利,且版权保护的背景局限于纸质介质。电子商务条件下,版权保护的内容和实质发生变化,数字化对电子作品与传统作品带来了挑战。考虑版权人、网络出版商和用户之间的利益博弈,本文综合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技术、博弈论、法律等学科的知识,从而推导出网络版权利益相关方的一个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