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型活动探究及学法指导】 1.抓住一条主线 本考点包括“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课内容。我们在学习时应抓住“罗斯福新政”这条主线,从罗斯福新政前——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和实质;  相似文献   

2.
【例1】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请回答:(1)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加以说明。(2)这种变化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面对危机,胡佛总统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结果使得危机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参加竞选,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在金融、工业、农业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罗斯福"新政"。在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措施中,其中对工业的调整被认为是"新政"的中心措施,这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4.
“罗斯福新政”在世界现代史上极具重要意义,但是学界对于新政的评价呈现出纷繁芜杂的状态。那么高中历史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分析和处理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的《罗斯福新政》呢?一、建构知识体系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的单元要求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这一课居于承上启下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考点是新课标地区高考命题的高频区域,复习本考点关键要把握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新政的各项措施对美国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要注意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意义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要联系现实热点,以金融危机、就业、诚信、社会福利等问题为切入口,将本专题内容与金融、民生等问题联系分析;运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注意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进行比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以下我们从多视角来复习本专题.  相似文献   

6.
虽然胡佛反危机措施在1929年以后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因危机惯性而未能挽救美国经济颓势,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美国经济危机的激化.并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否则,罗斯福新政不会很快奏效。罗斯福新政本身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它并非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起飞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罗斯福“新政”提出的历史背景、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经历的发展阶段及产生的后果等等,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作一简要的剖析,并对其历史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既是美国历史上的大变革,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历来是教学的重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将罗斯福新政归人“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专题,对其认识只限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从宪政文明的发展来看,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宪政框架内实行的改革,是宪政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9.
课标界定(对学习内容的定位)(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危害。对此,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措施以度过危机,美国政府也采取了各项措施以减少危害,尤其是罗斯福新政为美国走出危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政的指导思想及它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认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都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产物,两者是不谋而合的。  相似文献   

11.
刘波 《中学文科》2006,(2):31-33
【专题知识整合】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二战后,国家干预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种经常性和必不可少的东西,资本主义社会为缓和其日渐尖锐的固有矛盾而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大的局部调整。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17世纪中叶,以商业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迅速发展,西欧各国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到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展开,工厂制建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罗斯福上台一改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史称罗斯福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君燕 《考试周刊》2012,(45):112-113
【教材版本】 人民版。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真正亲近历史。让学生成为历史真正的主角.感受并感悟历史。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教学的设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在谈话、讨论等探索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2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初步的唯物史观,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一般标准。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2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要熟练掌握每年的考试大纲和考点,及时准确地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应对高考。罗斯福新政作为一个独立的考点,需要学生列举其主要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这些都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学生自己应该会总结和记忆,下面笔者谈谈对罗斯福新政需要加深把握的知识:一、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1)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  相似文献   

16.
陈玮 《铜仁学院学报》2006,8(3):15-17,35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最深刻、最广泛、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各国垄断资产阶级面临严峻的选择。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革,最终把美国引出了经济萧条的死胡同,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影响,史称“罗斯福新政”。本文拟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成效及其意义和历史地位几个方面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课标鉴定(对学习内容的定位)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借助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通过建立国有企业、制订经济计划和政策调控等手段,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与特点。学习中,要在理解罗斯福新政及其由此引发的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基础上,了解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和改善的积极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取一些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以其来势猛、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的特点对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意、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走上了资本主义良性发展的道路。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政治走向呢?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张运军 《教师》2012,(31):68-68
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一次重要改革,它树立了现代政府的责任意识,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罗斯福新政告诉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要有新思路,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创新。在教育中也蕴涵着同样的道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强化对全体学生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