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记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对新闻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记者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通过新闻记者可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介绍经验、揭露丑恶、弘扬正气,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提高思想和业务方面修养的同时,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博闻强记、触类旁通,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博"结合的全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一个记者,要培养自己的 亢奋素”,首 “先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曾获得过普利策新闻 奖的美国 著名专栏 作家哈尔 ·博伊尔在介绍采访经验时这样说道:“历史学家、前《巴尔的摩太阳报》社论撰稿人杰拉尔德·约翰逊说:新闻就是使一个好的新闻记者对其感兴趣的东西。这就要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的风骨,既有思想作风、采访作风,又有作人之骨,文章之骨,说到底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记者应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作“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记者。作人不要有软骨,对上不要有媚骨,对下不要有傲骨,这就是笔者认为记者必备的风骨。三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三者兼备,才能堪称名副其实的新闻记者,才能使记者的人品新闻作品谐调统一,光彩照人。   记者不要有软骨。——骨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骨头,骨气也,即做人应有的正气,浩然之气。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强化自己的骨,善养吾…  相似文献   

4.
侯亮 《新闻窗》2007,(6):125-126
范长江说过,记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影响太大,不能作普通人看待。他认为有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缺点,就不能算作新闻记者。新闻记者责己要格外严,律己要格外密,要让社会人士提起新闻记者就觉得真诚可敬。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工作是我们党宣传工作很重要的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闻宣传面临的任务愈来愈重。党和人民期待着新闻战线能多产生一些名记者,写出更多的震撼人心的作品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众多的新闻记者,也无不希望自己有所作为,成为名记者。然而,在我国众多记者中,名记者还是太少。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自身主观因素的制约。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名记者,必须具备这样一些修养: 第一,良好的思想修养 良好的思想修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记者工作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因此,记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把自己从事的新闻事业和人民的事业、党的事业紧紧地联系  相似文献   

6.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曰:杂,二曰:专。这里所说的杂就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知识面要广,涉猎面要宽,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及天文地理和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略知一二。这样在采写新闻中才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这里所说的专就是说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所  相似文献   

7.
远在五十六年前,我国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就明确地提出了记者的人格和自律问题。他在《建立新闻记者的正确作风》一文中认为,“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新闻记者责己要格外严,律己要格外密。”他的意思很明白:严格自律,正是健全记者人格的根本途径。 人格的力量是无形的,它的作用却丝毫不容低估。没有人格的力量一切都谈不到。一个新闻记者如果写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私欲膨胀,违法乱纪,道德沦丧,人格卑劣,他采写的新闻作品,即使在事实和观点上都不错,在知情的受众中起到的也只能是负作用。不仅如此,这种卑劣的言行势必败坏所在新闻媒介在受众中的信誉。所以,历来负责任的新闻记者,都非常注意人格的修养,既不在金钱面前折腰,也不在屠刀面前屈服,范长江是这样,梁启超、邹韬奋、邓拓等新闻界前辈  相似文献   

8.
经常向社会呼吁、或“提醒”别人的新闻记者,如今也需要被别人“提醒”一下了。看了新华社1991年11月12日的电讯《提醒记者》(见11月13日羊城晚报)后,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感到这个“醒”实在提得好,可谓振聋发聩! 提醒记者的是大连的一群工人——他们说:“请给记者提个醒,写稿时千万把咱工人捎上一笔。”他们又说:“现在有些记者就爱跟着领导转。在工地上常听说来记者了,就是见不到记者的影子。”他们还说:“请给所有记者捎个信,常到工人中走走……多反映工人的苦辣酸甜。”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常常为自己出不了优秀新闻作品而迷惘乃至苦恼。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新闻记者应有的新闻敏感。应该说,新闻敏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青年记者刚踏上工作岗位,要多在培养新闻敏感上下功夫。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新闻敏感呢?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在一些新闻干部学习培训班上,多次讲了新闻记者的修养问题,其中又着重讲了记者的品德修养。我认为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所谓记者的品德修养,主要指的是:要有献身新闻事业的坚强意志,不怕苦,不怕难,为新闻事业奋斗终生;要有光明磊落、公正无私的胸怀,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能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敢于秉笔直书,向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这些都属于一个记者必须遵守的大节。但是,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记者经常活动在社会上,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都把记者看作新闻单位编辑部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立定脚跟一次,议论到记者的修养问题,我请教邓拓同志:作为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修养是什么? 他想了想,说了四个字:“立定脚跟。”他说:“我说记者要立定脚跟,是说记者一定要做一个有原则性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作为一个党报的记者,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敢于讲事实,讲真理。要做一个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为真理而献身的人。”他说:“我们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能回避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记者天天面向现实生活,而且经常要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对于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记者几乎每天都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就要求记者一定要立定脚跟,要善于进行独立思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新闻记者要担当起发现社会问题的职责。开展好舆论监督,就是其中重要的职责之一。新闻舆论监督是由新闻媒体承担的,是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媒事业肩负着党和政府喉舌的神圣任务,又承担着传递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的桥梁纽带作用。故新形势下对现代记者的素质和修养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新闻记者的素质和修养决定了新闻的有效性和影响程度,决定了新闻传媒的生命力。新闻记者的素质和修养并非天生具有,主要是通过新闻实践培养、锻炼来提高。修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作为新闻记者,更要在两个方面充实和完善自己,归纳起来,应该是良知、责任和使命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而今,媒体行业被推到风起云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传统纸媒开始经历变革之痛.在变革之时,必然触动传统纸媒的记者反省和反思.“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记者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 “全民记者”:只是新闻“线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通过网帖、论坛、微博、微信等发布影响广泛的“消息播报”,有人论断“全民记者”也即“人人是记者”的时代已然来临.  相似文献   

15.
储符琳 《声屏世界》2006,(10):25-26
记者采访的基本方法有访问、观察、体验、研究资料等等,其中,访问之所以被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访问是采集所有新闻素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环。而在访问的环节中,新闻记者最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提问。甚至有资深的新闻人认为,一位记者的功力如何,往往就是从他提问的水平中反映出来。对于电视记者来说,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往往也来自于记者现场采访时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1.现场采访的提问关键是要抓住观众的焦点,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提问要“一针见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靠平时的积累,因此,新闻记者平时要多…  相似文献   

16.
你来信说,做记者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一年来的记者生活是愉快的,但是也常常为抓不住重要报道题材而烦恼。见报的稿子都是一些小鼻子小眼的东西,不要说读者了,连自己也不想再去看它一眼,因此怀疑自己身上有没有新闻记者的“细胞”。我认为这个问题不仅表现在你身上,可以说在许多青年记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不是你身上有没有新闻记者“细胞”,而是看你头脑里有没有宏观意识,懂不懂得进行宏观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日:“杂”,二日:“专”。这里所说的“杂”就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知识面要广,涉猎面要宽,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及天文地理和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修养是指思想理论修养,工作作风修养,专业技能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等。这些方面的修养对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来说至关重要。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要想无愧于自己的职业,就要注重自身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收有“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这一条目,条目说: “简称‘青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新闻记者的组织。1938年在汉口正式成立,曾出版《新闻记者》月刊。1938年10月20日部分会员在长沙倡办‘国际新闻社’。总会后迁重庆。在解放区、国民党统治区的重要城市和香港设有分会。1941年4月,总会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相似文献   

20.
南斯拉夫著名新闻工作者莫舍·比亚德有一句名言,说新闻记者是“万能的无知者”,这是很有见地的警策之言。记者每天接触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对这些事物要迅速而又正确地作出评价和判别,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