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中国妖魔化。美国CBS60分钟电视节目诬蔑中国福利事业,宣称中国儿童福利院如何摧残儿童。名叫“亚洲人权观察”的组织在一份才匠告中说中国利用办孤儿院“有系统地残害)[童”,暗示那些在孤儿院照料孤儿的阿姨和大妈“都是没有心肝”的。“同纳粹分子一样残忍的杀人魔王”。这种不做任何实证调查,不顾事实地瞎编伪造的做法,引起了一些美国公正人士的反感。美国(中国新闻)英文月刊1996年2月刊登了不久前到中国领养两名女孩的美国医师李耀武的投书。他对CBS60分钟电视节目诬蔑中国)[童福利院的行径表示愤慨。他说他和他的夫…  相似文献   

2.
傅立民(Chas Freeman)的中姓来自他曾经跟随孙中山先生的曾祖父,祖辈的渊源令他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了解,丰富的外交经历也让他成为有见地的中国问题专家。身为耶鲁和哈佛两大名校毕业生的傅立民,从1965年开始了其外交生涯。在印度做了三年领事工作后,1972年,傅立民开始了与中国长期打交道。当年2月,作为美方首席翻译,傅立民见证了尼克松总统历史性的访华。1979~1981年,傅立民在美国国务院主管中国事务,然后在驻华使馆当了四年的公使、副馆长。海湾战争期间担任美国驻沙特大使。1993~1994年,傅立民担任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现任美中政策研究基金会联席主席、中东政策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闻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的亨利·鲁斯,一九六七年去世了.在他生前,已有一本题名为《伟大的一对》描述他的身世的小说问世.前年又有人写了他的传记,题目很俏皮:《鲁斯的时代、生活、幸福》——《时代》、《生活》、《幸福》正是他亲手创办的,在美国发行量很大的三大杂志.出生于中国,发迹于《时代》在甲午战争后,美国曾派了很多耶稣教牧师来中国传教;这些牧师中有鲁斯的父母.一八九八年鲁斯也就在他父母的传教地区——我国山东潍县呱呱落地了.鲁斯幼年在中国受教育,因而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直到十岁左右他才回到美国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八年抗战的历史上,美国对华政策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中国全国抗战爆发到1941年12月日、美开战前夕,为第一个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中立政策。1941年12月7日日、美战争爆发至日本投降为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援助和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以使中国大陆战场成为美国太平洋对日作战的一翼;一方面争取实现战后控制中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史迪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派来中国的。他的明智在于他能审时度势,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他的苦恼则在于只要他提出的措施稍稍触及国民党的痼疾,就会即刻遭到蒋介石的报复,最后终于奉召愤愤回国。  相似文献   

5.
斯诺在美国新闻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新闻史上,埃德加·斯诺曾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这位以极大的勇气和明智,以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为促进人类正义事业而毕生奋斗的新闻记者,生前本应得到二十世纪新闻王国的桂冠,但在美国新闻界却被淹没不闻。1972年2月,在胰腺癌的折磨下,这位不屈的新闻斗士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当这位新闻巨星忽然殒落之时,人们才意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生前的最后一桩功绩是促进了中美建交。中共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另外两位杰出人物周恩来、宋庆龄为他发出悲痛与崇敬交加的唁电。他病重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写给他一封信,对他“长期杰出的生涯”表示敬佩。这样,两个世界都对他表示了  相似文献   

6.
1930年8月,一位著名的学者从美国哈佛大学讲学归来,见到胡适时说,美国只知道三个中国人,即蒋介石、宋子文和胡适。胡适笑道:“还有一个,梅兰芳。”梅兰芳之所以能让美国知道,是因为从这年2月初到6月末他在美国巡回演出,使美国人第一次“见识”了有中国“国剧”之称的京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7.
1994年4月22日,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美邦交杰出的使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走完了他的最后人生旅途。人们对这位具有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的政治家的去世深表怀念。尼克松1913年1月9日出生在加尼福尼亚州的巴.达林。1968年任美国第37任总统,1972年连任,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而含垢辞职.在他任职期间,为美国人民及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1972年2月他以超人的勇气和政治家的远见访问了中国,和已故毛主席及周恩来总理一起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19…  相似文献   

8.
范学芝 《档案天地》2013,(6):41-42,34
当代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毛泽东称他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华莱士说他是"唯一的美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两次蒙冤入狱,但始终对中国有特殊感情,这个人就是李敦白。他有一位相濡以沫的中国妻子,全家都致力于中美文化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出狱后他找到真爱李敦白,1921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市,父亲是当地著名的律师,母亲是俄罗斯移民。1943年,美国陆军当局调  相似文献   

9.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14):12-12
切尼:美国副总统中国之行 在美国国内关于伊拉克的辩论如火如荼之际,副总统切尼展开了他的亚洲之行,4月13日他到达北京,开始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这是切尼20年来第四次访华。除了中国之外,切尼此行还访问了日韩这两个重要盟友。 作为台湾地区选战后首位访华的美国高层官员,切尼访华不可避开台湾这个议题。与此同时,切尼还肩负美国商界的期待,美国商界希望他能游说中国购买美国的核电设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索引》2005,3(4):28-28
2005年10月26日至28日,2005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美国索引学会派资深索引专家Richard Shrout和Peter Rooney两位代表出席了会议。Richard Shrout作了题为“An Overview of Irdexing in the United States,with an Emphasis on Current Changes”的大会报告。Mr.Richard Shrout是美国索引学会华盛顿分会主席,从事图书馆工作30年、索引工作15年。他介绍了美国索引学会的概况、美国索引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图书馆员、索引员两个不同的行业角色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丁韪良与《万国公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开中国近代出版史,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繁忙活动,特别是1860年以后,美国派遣2500名大学生来华传教,千方百计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促使西方文明同中国落后的封建文化相撞,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中国近代文明向前发展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丁韪良就是其中之一。1827年,丁韪良生于美国一个神职人员家庭,父兄均为牧师,文化底蕴深。他在美国印第安那州邦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受美国北长老会派遣于1850年来华传教,1916病故于北京,享年92岁。丁氏在华60年,在新闻出版方面,先后任美华书馆经理、…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政治记者西奥多·怀特(白修德)因患心脏病5月15日在纽约去世,终年七十一岁,结束了四十七年的记者生涯。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记者之一。西奥多·怀特也为中国读者熟悉,1939到1945年间他曾是《时代》杂志驻华记者。他当时撰写的《中国外面的雷声》,报道了日本侵华战争,成为1946年的世界畅销书。怀特在美国及国际新闻界享有很高声誉。近三十年来,他报道了历届美国总统大选,并写了五本关于竞选运动的书。这些报道影响着美国人的政治观点,政治家们都把他的书作为重要参考书。美国各报的政治记者也纷纷学习并采用他的新闻报道手法。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19~21日,美国总统布什的中国之旅让两国关系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历史性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也因此名留史册。其实在那之前10多年,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曾多次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些尝试终因肯尼迪遇刺身亡而失败,但它们却为尼克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之道  陈静 《大观周刊》2006,(40):99-99
十年前,他是个连高尔夫球都不会~:Tffg人;今天,他的梦想是能将这项运动推而广之,成为一项平民运动,并使之成为昆明的一张名片。作为春城湖畔度假村掌门人的杨辉光,经过多年努力,如今他已将春城湖畔度假村推向了一个世界高度:春城湖畔度假村拥有世界上最棒的500个球涧之一,连续3年被评选为中国高尔夫最受欢迎的球会;其拥有两个国际标准18洞高尔夫球场,山景球场、湖畔球场先后在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被全球业内最具权威性杂志《美国高尔夫文摘》评选为中国及香港地区十大最佳球场之首;湖景球场于2001年1月被《亚洲高尔夫月刊》评为2000年度中国第一、亚洲第二的高尔夫球场。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0月,正当中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五十周年的时候,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哈里森·伊文思·索尔兹伯里的新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同时在纽约出版。这样的巧合,使我们对这本书的问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索尔兹伯里是美国的一位名记者,从事新闻工作五六十年了。他写了很多著作,又多次得到各种新闻奖,在美国《名人录》中有他的名字。在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6.
埃德加·斯诺,1905年7月19日诞生十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开在这里渡过了他的少年时期。1923年起,先后在西港中学、堪萨斯初级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读书。1928年乘船到上海。 1928——1941年,斯诺在中国居留了13年,时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他同中国革命力量建立了联系,热情地把中国革命斗争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介绍给美国和各国人民。1941——1972年,他回到美国,后旅居瑞士,在此期间,又先后多次访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在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日本,有两个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着。日本人每月雷打不动地坚持把工资和奖金的三分之一存入银行,他这样做,尽管许多时候会让自己手头拮据,但他仍咬牙照存不误。相比之下,那个美国人的情况就更糟糕了。他整天躲在狭小的地  相似文献   

18.
我和刘耀中先生没有见过面。他在海外读到我的两篇文章,就热情地写信给我,和我讨论哲学、思想文化上的各种问题,并把他发表在美国洛杉矾《中华时报》及其他报刊上的文章寄给我。他的种种颇为新鲜的见解,他对中西文化问题的执著思考,以及表现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那种对伟大中华民族的真挚热爱,感染了我。我因为能在通信中结识与我有“同宗”之谊的刘先生而感到高兴。不久前,他将在我国出版的他的文集《新时代的视野 一位美籍华人谈西方文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以下简称《视野》)寄给了我。以后,他又将在此书之前出版的《荣格、弗洛伊德与艺术》(宝文堂书店,1989年版)寄给我。这两书收入的文章还只是他写的范围广泛的文章的很少一部分,但也可以略微窥见他写作的特点了。 刘先生是广东省中山县人氏,父辈是旅美的爱国的老华侨。刘先生于十五岁离乡去美。在出国之前,他曾读过七、八年私塾,自幼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到了美国后,他考入加州大学攻读土木工程,最后成为美国加州水源局一位甚有贡献的工程师。但一个自幼即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具有强烈民族自尊感的华人,在美国的生活是艰难  相似文献   

19.
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曾于1899年2月至1901年底在中国生活了近3年,这3年是他人生的创业阶段,他在中国发迹并积累了大量资本,为今后步入政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离开中国十余年后撰写的回忆录中,他以整整一章的篇幅描述了当年在中国的经历,同时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赞美和崇敬。但胡佛在中国的这段生活经历,却一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疮疤”。  相似文献   

20.
1999年7月底至9月初,中国摇滚先行者崔健和他的乐队应邀去美国参加巡回演出,为时一个多月,去了5个城市,这也是中国摇滚乐队首次在全美的巡回演出。刚刚倒完时差的他,正忙着为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创作电影音乐,崔健的精神状态特别好。本刊记者在崔健家中和他聊起了此次美国的音乐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