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梅香 《考试周刊》2013,(25):55-55
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从课内、课外、写作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天地,就要有意识地结合语文课本,引导学生由精读到博览,由课内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阅读面。切实提高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所谓深内外结合的大语文教学。就是教师要把课堂内的语文教学同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生活有意识地给合起来,使学生课内的语文学习得到充实、丰富的机会,让学生课外的语文活动得到语文学习的帮助和指导。一、课内语文学习应对课外语文活动具有指导性教师课内的语文教学一方面传授有关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知识逐渐积累起来。只有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才能广泛地阅读理解课外各类文章。同时,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得到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的潜意识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内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是语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得法于课内,成效于课外."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这不但直接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5.
马书娟 《教师》2013,(16):67-68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积累"尤为重要。我引导学生以"采撷集"为名字,记录积累内容,从课内到课外,从内容到形式,从摘抄到练笔来拓展、深化、沉淀、升华积累,来丰富学生语言,从而奏响内化积累的"四步曲":①立足教材,拓展积累;②涉足课外,深化积累;③搞足活动,沉淀积累;④练足文段,升华积累。  相似文献   

6.
林荔容 《学苑教育》2023,(18):74-76
阅读是语文课内外学习的基本方式,课文的阅读教学,课外书籍、作品的阅读都需要以阅读为桥梁实现。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建立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策略开展课内外阅读,从而丰富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阅读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文章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断层的问题,从开展主题拓展阅读以积累丰富的阅读材料,归纳总结阅读策略以系统掌握阅读方法,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以有效提升阅读能力三个角度探讨实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发挥课内外整体性阅读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而作文中的第一大环节就是要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语言材料的积累,或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或来自于课内课外的阅读,或来自于与别人的谈话积累,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厚积薄发,顺手拈来。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从"抓住课内积累点、发掘课外积累点、语言实践积累点"三个方面阐述了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方法,使学生语言运用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整体上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7,(13):174-175
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必须做到:依托教材,夯实课内积累;拓宽阅读渠道,抓实课外积累;强化背诵,厚实积累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积累,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人教版五年级同步阅读教材第二组安排的四首古诗词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思乡”之情的主题紧密联系,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内的语文学习在课外得以延伸、拓展和运用,使得学生感情进一步升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内展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读诗词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之情;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1.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曾讲过,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为三七开.教学实践更是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那仅有的几篇课文,不足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感悟语言、积累词汇,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相似文献   

12.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需要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融入巧妙的表达和交流技巧。良好的写作能力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需要在立足于课内教材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通过一定的习作训练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习作练习,从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如何实现习作练习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确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优化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既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天地,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向课堂以外努力延伸,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叶芬 《成才之路》2020,(6):124-125
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课内学习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丰富积累。教师要为学生由课内向课外的过渡搭好"桥梁",要让学生"走出去"还能"回得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方法,丰富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文章对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杨崇云 《云南教育》2003,(35):18-19
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强调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要提高语文水平必须注意语文知识的日积月累。这样做不但对语文学科有益,而且对学生的文化修养也大有好处。语文知识积累是学生自主行为,也是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与课外协同一致的行为,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一般比高中学生稍差,如何指导初中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一、指导学生积累字词,丰富他们的词汇识字、识词是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对一个人来说,字词的识记量,词汇的丰富程度,是其文化修养的一种表现。进入中学以后,虽已由小学识字、识词为主的阶段转入了以阅读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语言课程标准》提出:“课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言教学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8.
何洪珍 《成才之路》2013,(22):46-46
语文课内教学与学生课外积累不是"两张皮",而是一线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过程。学生通过课内与课外的阅读获得的进步,对个人语文素养的提升,是"1+1>2"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应简化教学线条,充分利用"阅读提示"。略去详细讲解,丰富自读自悟;简练教学引导,重视语言积累;课内联系课外,注重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20.
张庆淑 《成才之路》2009,(14):36-37
一、积累是提高写作速度的有效保障 快速作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之所以得益于课外,是因为它与阅读教学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是因为进行广泛的阅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语言材料。大量地阅读名篇佳作,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的写作材料不断充实,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