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恩美的《喜福会》和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均描绘了美国社会中族裔女性们艰辛的成长历程。她们从天真无知、苦恼迷茫逐步走向成熟独立,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对自我身份的思考与探索。从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成长阶段中女性身上所展现的异同点,可以揭示华裔和墨裔女性自我追寻过程中的共同性,同时可以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二者构建新身份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源头这一理念出发,以《史记》和《三国演义》的关系作为个案,从思想内容、美学风格和叙事艺术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史记》的实录和春秋笔法对《三国演义》在题材和思想倾向上的影响,认为《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与悲剧风格、叙事虚构等与《史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叙事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叙事元模式这个理念出发,探讨了《史记》在叙事时序、叙事速度上对《水浒传》的影响,并认为《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单传、合传及附传三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4.
乡土叙事主题贯穿了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始终,本文以其长篇小说代表作《浮躁》 《秦腔》 《带灯》为例,试图从叙事视角、叙事主题和思想价值等方面综合分析、阐释贾平凹乡土叙事的现实脉络与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有浅表叙事指向和深层叙事指向,浅表叙事指向是深层叙事指向的载体和基础,深层叙事指向是叙事的实际目的,这种转换是受到了叙事主体叙事态度驱动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无论是趣旨意蕴还是艺术魅力都极富特色。它是现代叙事模式与传统叙事模式完美结合的典范。本文着重从叙事顺序和视角两方而,对《看不见的人》进行艺术分析,旨在探明作品的叙事技巧,并力图从这个侧面揭示出拉尔夫·埃利森创作的整体艺术风貌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池莉的小说《所以》出版之后,一些读者质疑它是对小说《水与火的缠绵》的重复。这两部小说在题材、叙事背景、叙事时间段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它们的区别也很明显,表现在女主角的婚姻态度、叙事视角、长短句运用的不同上。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我们才能全面、客观解读《所以》,才能更好的发掘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小说叙事方式的角度对莫言的《檀香刑》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进行了比较。《檀香刑》的叙事者由"少"到"多",叙事结构由"线"到"块",叙事风格由"西"到"中",实现了对《喧哗与骚动》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影片《天堂电影院》和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都讲述了一个关于艺术与成长的故事。《天堂电影院》与《放牛班的春天》虽为两部不同国别、不同导演、不同时间拍摄的影片,但二者在叙事人物构建、叙事结构模式以及叙事主题三个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萤窗异草》历来被认为是一部仿《聊斋》之作,它承袭《聊斋》的题材、语言等,但又有意识地运用多种叙事技巧,从而创作出更为曲折的故事。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考察《萤窗异草》的叙事程式、叙事时间与叙事结构,将之与《聊斋》对比,认为长白浩歌子在叙事手法上有所创新,体现了清代小说叙事在模仿之中追求创新与发展的努力,也推进了中国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1.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因此而成为许多中国作家学习的案头书和范本。范稳创作的长篇小说《水乳大地》在模仿《百年孤独》同时,也极力创新。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从魔幻叙事的角度切入,分成魔幻时空叙事、魔幻事象叙事和魔幻叙事手法三个部分来论述《百年孤独》与《水乳大地》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叙事学角度阐释《祝福》的叙事行为,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的时空压缩、叙事距离等方面探究了《祝福》叙事行为与叙事意图之间的一种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相协和是一个关系到《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重要问题,故争论双方都对这种不合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无法达成共识。绕开《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问题,从比较中立的立场出发,《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左传》叙事既有解释经义的功能,又有表达叙事者自身历史认识与评价的功能,超出了“春秋大义”的限定,从而导致《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之间存在张力与不合,并使得《左传》叙事在后世义理的标准下遭到严厉批评和质疑。  相似文献   

14.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5.
文章把视角转向叙事层面,认为《神曲》之所以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很大程度在于它的叙事方式:与它之前的《荷马史诗》的线型叙事方式不同,《神曲》采用的是立体空间的叙事方式,这就树立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空间叙事范型,而这又与《圣经》的结构方式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6.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7.
《使女的故事》与《证言》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针对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右翼势力抬头的反乌托邦小说姊妹篇。两部小说创作的历史跨度为三十五年,却就同一极权主义历史事件形成了两极叙事。前者以单一的主体叙事建构了一种奠基在历史真实性基础上的相对性,而后者以多维度的主体叙事补足了前者围绕极权主义政变事件生产的历史意义。通过拆解一个整体叙事的不同层次,阿特伍德解决的不仅仅是老生常谈的虚构与真实问题,更离析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历史事件的叙事主体性以及叙事主体的复数性,并最终呼吁以一种人与历史之间更为深刻的关系来回应历史绝对论。  相似文献   

18.
薇拉·凯瑟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两部女性作品《迷途的女人》和《逝水年华》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有诸多相似之处。两部小说体现了凯瑟对男权社会中弱小女子悲惨生活及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两个故事从故事主旨、人物塑造、叙事方式和写作技巧以及命运结局都有着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9.
运用叙事学理论对白居易《长恨歌》进行叙事学分析,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长恨歌》叙事语言的有机构成,通过“隐喻”“转喻”的符号理论具体阐释;分析《长恨歌》象征对叙事的推动;从故事角度把握《长恨歌》的故事线索,分析它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是对宏大叙事的质疑。本文通过对《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叙事分析与对《微暗的火》的读者阅读体验来解读后现代文本的特征,即对确定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