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晶 《家教指南》2004,(7):60-61
现在,要请家庭教师的,有功课“拔尖”的孩子的家长,他们认为孩子学有余力,给孩子开点“小灶”,使之更上一层楼。但绝大多数家长是给那些功课不太好、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请家庭教师。究竟应不应该请呢?这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假如孩子学习基础差,老师讲课根本听不懂,跟不上班,像这种情况可以聘请家庭教师;如果孩子的功课不好,是属于学习态度问题,不用功,不刻苦,学习责任心不强,意志品质不行,学习兴趣不高等,像这种情况,最好不要给他聘请家庭教师。这种孩子之所以功课不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家里有家庭教师给他“兜着”,在学…  相似文献   

2.
现在,要请家庭教师的,有功课“拔尖”的孩子的家长,他们认为孩子学有余力,给孩子吃点“小灶”,使之更上一层楼。但绝大多数家长是给那些功课不大好、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请家庭教师。究竟应不应该请呢?这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假如孩子学习基础差,智力发展迟钝,老师讲课根本听不懂,跟不上班,像这种情况可以聘请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3.
赵忠心 《班主任》2011,(5):33-35
过去,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是少数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的"专利",平民百姓连想都不敢想。今天,家庭教师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件新鲜事。家长在经济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这是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在形形色色的家庭教育"方案"的广告面前,不选择忽  相似文献   

4.
当今,人们都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纷纷聘请家庭教师来辅导孩子的学习。那么,聘请家庭教师应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一、应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一般情况而言,家长应当自己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和帮助。在小学低年级时,由于学习内容较浅而且广泛,也不一定都要坐在书桌前,如果过早地聘请家庭教师,就有可能缩小孩子的学习面,反而弄巧成拙。如一至四年级前,最好是由家长自己辅导孩子学习,尽量不委托别人为宜,即使到了高年级,家长若有能力和精力,也应尽量抽时间亲自辅导孩子为好。当然,如果孩子本身的…  相似文献   

5.
建生 《家长》2004,(Z2)
面对日渐升温的聘请家庭教师热,笔者认为家长们最重要的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笔者并不反对聘请家庭教师,只是认为家长应该在确实必要的情况下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聘请家庭教师,而不要盲目地从众。况且请家教不是把家庭教师请回家就万事大吉,这里大有学问,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如果家长计划着要为自己的孩子聘请家庭教师,那首先应当具体分析一下子女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发展方向,明确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的目的——是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或是指导孩子在某方面的特长,还是其他什么目的。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如果想要取得理想…  相似文献   

6.
张健鹏  胡足青 《师道》2004,(8):41-41
如果家长已为孩子请了家庭教师,应当明确家教目的,不能只为孩子在学习上“保驾”。我认为,其目的是教会孩子独立学习,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尽快摆脱“拐棍”,让孩子能独立“行走”。假如你给孩子请来个家庭教师,几年都教不会孩子独立学习,我劝你趁早把他给辞了。  相似文献   

7.
如今走进一幢幢住宅小区,稍留心就会发现到处有“家庭教师待聘”的张贴广告:您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吗?想开发孩子的智力吗?请聘请家庭教师我们将为您的孩子提供各类功课的辅导。落款署名的,或某大学生家教辅导班、某家教协会、或某学校教师、某硕士博士等等。晚饭后,信步走进友人家散心,也常发现有一张陌生而青春的脸和友人独生孩子稚嫩的脸挨在一起。友人介绍:“家庭教师。”家庭教师?现在有多少家长请了她?非请不可吗?请的效果如何?我们该如何请她?凭着职业的敏感和责任心,我们走进了“请家教”的胡同。  相似文献   

8.
海安县曲圹镇党委为了帮助广大家长学习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以及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研究,决定分期分批举办“父母学校”,对本镇的幼儿和少年儿童的家长进行培训。为了办好“父母学校”,镇党委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教学计划。七月五日至七月十二日举办了第一期“父母学校”,参加学习的学生家长有五十多名。父母学校是党委牵头,由镇妇联“计划生育办公室”和曲圹小学具体负责。聘请了  相似文献   

9.
陈宝泉 《云南教育》2009,(15):34-34
报载,今年暑期,“全能型”家教在上海颇受青睐。据介绍,这种“全能型”家庭教师多为在校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不但辅导孩子学习,还负责安排娱乐、运动,教孩子才艺和技能。还有的家长希望大学生家教能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既能看护孩子,又能让孩子开心、长进。  相似文献   

10.
有些家长怕孩子学习不好,于是就花钱请家庭教师,以为有了家庭教师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可实际结果往往并不像家长想的那么理想。从实际情况来看请家庭教师也有不少问题,不少家长请家庭教师的指导思想不对,有的图省事,把孩子推给家庭教师自己图个清静;有的是让家庭教师把学校讲的课再重讲一遍;甚至还有的家庭教师替孩子做作业,结果往往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养成不专心听讲的习惯;有的是吃“夹生饭”,有的是吃“炒冷饭”,甚至还有的整天和家庭教师玩,或与家庭教师闹矛盾。请家庭教师搞得不好容易使孩子形成娇宠心理,使他们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招生考试通讯》2013,(11):41-41
两个多月的高三生活已悄然滑过.经历了最初的焦虑、担忧与不适应。考生们渐渐进入平稳期。作为备考“同盟军”的家长.自然也迫切希望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然而。方法不得当、用力过猛、操之过急都很容易“事与愿违”。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学习状态进入了“高原期”.成绩停滞不前.就急忙自作主张地帮助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报补习班……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时代给家庭教育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呼唤家长终身学习。家长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家庭及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能够以身立教、减少“代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新时代的家长,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孩子学习;带动全家学习、建立“学习型家庭”,与全社会携手共创“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唐朝文学家韩愈说过:“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重视聘请家庭教师的问题。不过,过去家长给子女聘请家庭教师,是因为当时学校教育不发达,有钱人家只好把教师请到家里去;也有的是觉得学校的环境复杂,不乐意让孩子进学校读书,怕受到不良的影响。比如,资本主义上升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长久的“家庭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谌称幼儿教育之“双壁”,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ABC     
九十年代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遗憾的是有些家长的教育陷入了误区,他们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托关系、走后门,为的是能上好幼儿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家长每天抽出时间教孩子认字、算题、背古诗;更有的家长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似乎只有这样,他们的孩子才能“出人头地”,才能成为“天才”。殊不知,这种繁琐的机械的训练,幼儿是  相似文献   

16.
1.孩子生活转入新开端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感受、新的动力,此刻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3.孩子感到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用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诱导孩子,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惰,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4.老师家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5.孩子在困难、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在这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独生子女有着比以前的孩子更为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娇惯和放纵。使得孩子我行我素、放荡不羁。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正视这种问题.在对待孩子成长发展的历程中.要时刻注意把握好一个“度”。做到严而不厉、爱而不溺。  相似文献   

18.
张保青 《山东教育》2005,(15):39-39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长久的“家庭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堪称幼儿教育之“双臂”,缺一不可。由此看来,要想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牵手”,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与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联系、交流、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多多进行建议性“指导”,使家长针对孩子的教育“得手”、“得法”。  相似文献   

19.
观点一:请的目的是为了不请(赵宇 小学3年级学生的母亲)我认为,父母先要明确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的目的,也应该让家庭教师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把家庭教师请到家里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这里大有讲究。孩子之所以学习成绩不佳,除极少数是因为脑子有毛病,其中大多是由于不会学习,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请家庭教师,目的应当是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说教孩子学会独立学习。换句话说,请家庭教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快摆脱家庭教师的辅导或指导。家庭教师就像是暂时辅导孩子学习的“拐棍”,他的任务不是永远伴…  相似文献   

20.
“家教”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二是指家庭专门聘请的从事辅导孩子学习的教师。本文的“家教”指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