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2.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却发现,许多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个性逐步被打磨掉,磨出来的教学预  相似文献   

3.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4.
正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反复推敲、不断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试上,以期执教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在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师磨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教师为了献课或参加教学竞赛 ,将某些课反复教学 ,反复研究。结果 ,这些课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这本在情理之中。但是 ,意料之外的收获是 ,这些教师其他课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与这些课教学有关的业务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从这种现象中受到启示 ,认为这是落实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好办法。于是 ,我们将这种作法认真研究 ,加以改造 ,逐步规范 ,形成了磨课这一教研活动与师资培训紧密结合的新形式。一、磨课的含义磨 ,有多种含义 ,此处取琢磨的含义。琢磨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加工使精美 (指文章等…  相似文献   

6.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教师反复地推敲、不断地打磨.磨课,顾名思义就是像磨刀一样去琢磨一节课.磨课,是孕育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一堂好课,都是经过磨出来的.那么,磨什么?怎么磨?我就我园一位青年教师参加区评优课比赛的经历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时下,对磨课一词并不陌生。许多老师在套用“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的语义结构之后.得出“好课是磨出来的”结论。尽管。磨课与修改文章有许多差异。但“好课是磨出来的”绝对深入人心。问题是:许多教师因为语义结构的相似,把“磨课”当成了“修改”,在设计一个预案之后,以修改文章的方法。不断调整。更有甚者,某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曾经的教案基础上进行“修改”,据说。理论依据就是“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和“好课是磨出来的”。难道。磨课的内涵只有这些?难道。磨课的方法如此简单?我们有必要厘清“磨”与“修改”的区别。求得“磨课”的基本方法,更需要在学习名师磨课艺术基础上,获得磨课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磨课四步曲     
磨课是指因教学或赛课需要,某一教师或组内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磨课不仅对主备课老师有大的提升,对参与磨课的老师帮助同样也很大。近一年内我参与了多次磨课,并从中受益匪浅,整理出来与同行们交流、共同探讨,以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拜读了《中国教育报》刊登傅元根老师的文章——磨课,深有感触。磨课是一种创造、开放、活泼、互动交流的教研氛围,积极开展不受客观条件限制,人人皆可参与的校本教研。磨课是另一种形式的备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可见,用心"磨课"的重要性。但是,多年来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一个思维定式,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越来越多的教师也为了这个"完美",使公开课变成"无懈可击"的表演。然而真正的好课的确需要"精雕细刻"、"千锤百炼",期望教师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真正地"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  相似文献   

10.
如今,在许多地方的许多学校,"磨课"已经成为一种热潮.每次教研课、优质课、赛课、观摩课、考核课、联谊送教课……都非得"磨"上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不可.作为学校(或学科教研组)一级组织的集体性推敲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一次好的磨课能较好地发挥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教学智慧的提升.毋庸置疑,好课是"磨"出来的课,是"雕"出来的课.君不见,好课"磨"你千遍也不厌倦吗?教师的课堂设计、引领技术在反复地"磨"中渐臻完善,并达到艺术的层面.  相似文献   

11.
正磨课,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团队的力量通过磨课这种形式,可使特定教师的教学更加科学合理,使其在不断的改进和领悟中提高教学能力。如何通过磨课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体会。1.真诚"揭短",不留情面要想磨课有效果,最需要的是那些真诚指出他人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的人。同一堂课,一千个人执教,由于认知不同,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同课异构"。所谓"旁观者清",由于认知的限制,执教者通常不容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其他听课的人  相似文献   

12.
如何磨课?     
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以期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一课三磨”,在上公开课时,“一课四磨”,甚至更多,好课就在这样的磨练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13.
参与校际交流活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话:"今天,某某老师上的这节课,在学校里试讲过三四次……"言下之意,某某老师所展示的课堂教学,经过学科教研组的反复设计和多次"磨练",是学科教师智慧的结晶。可是我聆听后,仔细琢磨,觉得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为什么经过学科教师反复"打磨",不断修正与完善后的课堂教学,还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学科教师磨课该"磨"些什么?怎样"磨课"才能磨出它应有的效果呢?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要有"术"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们的教育词汇中又多了一个新词--"磨课".顾名思义,"磨"是反复琢磨、思考、推敲的意思."磨课"就是个人或团队对一堂课进行反复琢磨与推敲,直至锻造成一堂"精品课"的过程.执教者在对一堂课进行反复试讲,研讨、修正教学方案的同时,深刻领悟了教材,丰富了教学手段,增长了实践智慧,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16.
"磨课"是学校或区域教研中经常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本文阐述了从实践经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卓有成效的"九步磨课法"。提出组织"磨课"活动需要发挥好教研员的引领协调作用,需要发挥出团队的力量。同时,"磨课"的专业引领要适度,不能刻意包装,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通过"磨课"为载体的行动教育,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磨课,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教学研讨形式,是教师基于个体备课及群体合作研讨、总结反思,不断推敲的过程。"磨"字,预示着反复、精益、蜕变,是教师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但磨课提倡尊重个性,崇尚协作,倡导反思,通过教师自备、团队合备、反思促备,最终推动语文教学富有情趣化、生动感。一、发现暗点磨课,说到底就是磨人。教师教学始于自主备课,围绕语文教材、教学重点、学生认知难点、人文素养拓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语】时下,对磨课一词并不陌生。许多老师在套用"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的语义结构之后,得出"好课是磨出来的"结论。尽管,磨课与修改文章有许多差异,但"好课是磨出来的"绝对深入人心。问题是:许多教师因为语义结构的相似,把"磨课"当成了"修改",在设计一个预案之后,以修改文章的  相似文献   

19.
刘壮伦 《考试周刊》2015,(32):87-88
<正>一、认识"磨课",洞悉意义磨课,是某位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节)教学进行反复、深入的揣摩、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即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需要教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学,有敬业精神,让教师实实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从新课程理念培训到学科知识培训,取得较大的成效。但这些培训或多或少受时间的限制,如何使教师专业化成长扎根于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呢?笔者认为磨课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式。所谓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修改,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使该课不断优化完美。这样不仅能使执教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快速提高,而且使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