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科文亚太地区外国语教育研讨会会议综述课程教材研究所刘道义教科文亚太地区外国语教育研讨会于1994年6月22日至7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此次会议由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承办。共有24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代表来自13个国家: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尼、日...  相似文献   

2.
《神州学人》2011,(7):20-20
5月15日,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第二十届换届会议在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举行。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孙建明、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参赞衔领事刘占山、驻福冈总领馆教育领事魏能涛、驻新漏总领馆教育领事潘晓景、驻札幌总领馆教育领事李涛、驻后乐寮中方代表周晓光教授、教育处留管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全日本中国学友会常委和留学生代表等参加了这次换届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信息     
1990年底在日本的国立教育研究所召开了一次有关减少教育浪费与增加教育效益策略的亚太地区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14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总部的通力协作下召开的。这次会议是这个地区教育浪费问题研究的第三次和该项研究最后阶段的一次会议。 1989年7月曾在日本东京的国立教育研究所组织了第一次计划研讨会。在这个会上制订了参加该项研究的共同研究课题、此后,各参加国为准备召开本次会议收集了全国性的教育浪费资料。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日本广岛大学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高等教育研究国际讨论会,于1981年3月10日到14日在广岛和东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高等教育的改革——课程及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会议的第一部分议程在广岛举行。到会代表访问了广岛大学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并传达、讨论了1980年10月巴黎召开的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世界经济合作开发组织,教育革新中心会议精神与1981年1月在广岛召开的第一次高等教育专家国际  相似文献   

5.
第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教育部长及负责经济计划部长会议,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四日至八月一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日本、印度、伊朗、巴基斯坦、泰国、澳大利亚、苏联等二十二个国家的代表和十二个联合国有关组织的代表。会议主要讨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育改革的动向等问题。日本首席代表、文部省政务次官近藤铁雄的发言,全面地阐述了近年来日本的教育改革。原文分三部分:一、日本的教育概况;二、近年来的主要教育改革;三、日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改革的指导路线。现摘译其中的第二部分及附录。本文内容比较新,并且代表了官方的意见,可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际工程科学院及相同组织第三次会议于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在墨西哥奥哈卡城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日本、法国、美国、西德、印度、匈牙利、以色列、瑞典、墨西哥等国代表。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交流工程教育的经验,讨论工程教育对国家经济和安全的重要性,和解决当前工程教育存在问题的途径,加强各国工程科学院和相同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这次会议和参观,对各国的工程教育的现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按会议上发言次序整理,以供参考。澳大利亚代表讲“澳大利亚的工程教育”。回顾澳大利亚工程教育的历史,一八六一年开始设土木工程系。本世纪初各大学增设工程科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全国有  相似文献   

7.
由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I—EARCOME1),于8月17日至21日,在韩国的韩国教育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大陆与会代表近四十人,笔者有幸亲临现场交流,感受颇深.结合本次会议,本文将当前世界数学教育总结成三个特点:全球化、开放性和技术化.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于1996年4月23日至26日在日本千叶县幕张市举行,人事部组团参加了此次会议.现将会议情况简介如下:一、会议基本情况此次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为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工程教育协会(编写为AEESEAP)第二次中期国际会议,由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工程教育协会主办,日本工程教育协会(编写为JSEE)承办.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共200人,其中外国代表60人,日本代表140人.在外国代表中,中国大陆代表13人,香港代表2人,台湾代表4人.会议计划接收论文130篇,实际接收81篇.AEESEAP主席Surek Bordia博士、  相似文献   

9.
国外信息     
亚太地区为培养数学、科学、技术的才能而设计学习顺序和开发仪器研讨会于1993年1月18日至2月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印度、印尼、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联合国亚太地区办事处的合作下根据亚太教育革新开发项目的构架而组织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与会国在发展所有学生在数学、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才能的经验,从而加强对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3日至7日,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加拿大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共有20多位代表在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09年年会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家教育理论刊物的7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  相似文献   

12.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96中国高技术产业继续工程教育专题研讨会就要结束了,按协会规定由主办单位作会议小结,下面对这次会议的情况作一小结.一、会议概况’96中国高技术产业继续工程教育专题研讨会,于10月9日至13日在国防科工委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120名代表.这次会议,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各界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张寿荣院士,国家人事部代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庄英翘同志应邀参加大会并作了专题报告.江苏省人事厅姚公奎主任、无锡市王竹平副市长和江阴市徐海峰副市长,以及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简仕龙参谋长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综述比较教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于1993年11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比较教育”。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就教育如何...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六年四月九日至四月十三日,在英国开放大学总部米尔顿·凯因斯(Milton keynes)召开了“国际广播电视教育研究与评价会议”。这次会议是世界各国广播电视教育研究者们的一次重要集会。二十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三十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有美国、英国、瑞典、西德、法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09年年会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家教育理论刊物的7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青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10月11日至14日在长沙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共一百一十多人,提交会议75篇论文,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 1991年10月29日~11月1日,全国教育理论刊物协作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25家教育理论刊物的代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张健同志、中央教科所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秘书长卓晴君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江苏省教委副主任陈乃林、江苏省普教局副局长、江苏省教科所所长袁金华、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春元等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  相似文献   

18.
5月11日至13日,我院隆重举行了建院以来第一次教学、科研工作会议。来自全院各部、处、系的154名代表肩负着全院师生的重托,认真地听取会议报告,履行代表职责,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这次大会,代表们聚集一堂,共商学院的教学科研大计,是一次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会议;是开创我院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的会议;也是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一次大会。这次会议是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时刻,是在我  相似文献   

19.
各位代表和同志们: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第三次专题研究会,从十一月三十日起,经过这几天的紧张活动,今天就要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学术性会议,同时也是情况和经验的交流会。整个会议期间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氛,互相学习的气氛,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是完全符合这次会议的宗旨的,会议是开得成功的。同志们,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协作组的14所院校的代表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  相似文献   

20.
一 1991年10月29日~11月1日,全国教育理论刊物协作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25家教育理论刊物的代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