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审美趣味、生活习俗等方面,蕴含着多重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开发乡土文化德育资源,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对中小学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学德育"回归儿童生活"的理念决定了农村小学的德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城市相比,农村具有相时丰富的自然资源、民间文化资源和生产劳动资源,这些都可以用采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农村德育校本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应回归儿童生活,应立足乡土资源,应通过实践活动生成儿童的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3.
王万香 《考试周刊》2024,(16):22-2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乡土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同时,德育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因此,将乡土文旅资源与德育实践相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在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地域文旅资源的特色和价值,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文旅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乡土文旅资源的德育价值,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实践课程,实现德育校本教材的本土化、生活化、活动化、时代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利用乡土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又是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本文从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开发和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开发乡土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德育。  相似文献   

5.
李培明 《中国德育》2006,1(10):63-66
一种有生命力的德育,必定植根于儿童生活、校本实践和地方文化传统。开辟“乡土德育”栏目,就是为了发现、宣传和培育更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德育样式。土生土长的东西,或许粗糙,但其中包含的田园诗般的教育梦想和奋力前行的实践冲动,会让德育变得更有魅力,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开发校本课程。本文将锦州乡土文化置于新课程的框架下,叙述了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和目的。对锦州传统文化中能作为课程资源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介绍。进而论述了乡土文化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重视乡土资源的德育功能,促进教育与地域生活的联系,是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传统特色.在都市化、信息化日益突出,社会变迁加剧的背景下,引导学生亲近故土、热爱家乡,培养良好道德心显得尤为重要.日本中小学乡土德育以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融入多种教育途径,具有一定实效.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保证,多样化的指导体系,推进乡土德育的开展,对改进我国中小学德育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忽视了乡土文化对德育的作用。为此,本文从作者所生活的地区——安徽省出发,总结概括了徽州宗族文化和徽商文化的德文化底蕴。并在总结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着重提出了中学德育工作中运用徽州德文化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化是学校德育用之不竭的宝库。灿烂悠久的盐湖文化,为我院德育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藏。我院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育人环境;汲取乡土文化精髓,充实德育教学内容;以乡土文化活动为载体,拓宽德育途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吸收企业文化;结合专业,加强道德践履,固化道德品质;发扬蒲剧文化,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校园德育成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阐明历史学科教学要充分发掘资源,运用乡土历史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点亮德育这盏明灯.  相似文献   

11.
缺乏权利保障的道德本身是不道德的,缺乏道德权利的道德教育本身也是不道德的。为适应当代中国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应该引进传统道德文化中缺乏的道德权利观念,致力于建构一种以尊重个体的道德权利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大学德育片面强调社会道德,忽视了个体道德的发展,造成德育的低效和迷失。大学德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重视个体道德的发展,树立德育人性化的理念,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的个体道德批判和选择能力,建立师生的平等互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在发展学生个体道德的内容选择上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13.
德育的工具主义倾向过多地强调德育的管理和限制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德育成为达成德育之外目的的工具,促成了德育的形式化、表面化。德育工具主义倾向的理论根源在于道德理性主义。道德理性主义易于导致道德的理想主义和整体主义,易于导致道德的工具化倾向。而宗教统治和封建专制加深了道德的工具化。德育的工具主义倾向使得德育远离道德和学生的生活,激发和放大了学生对道德和德育的抵触,加深了现实德育的困境,影响了学生的道德自塑。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传统文化都以人格完善和弘扬道义为宗旨,并且都十分重视体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在此通过阐述东西方文化对教育殊途同归的根本追求.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行为失范与中国现实教育的关系,说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重才轻德已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进而讨论体育教育在道德成长和培养健康情感中的作用,并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关注人生、注重道德、长于伦理。通过系统整理中国古代先哲关于善的智慧,关涉伦理、品德、修身、养性等的阐述,为重新思考这些博大精深思想内容的当代意义,从而思考道德能力培养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人性善恶"之争是道德能力培养的人性根据,"义利理欲"之辩是道德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修身为本"之道是道德能力培养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教育,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并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文化资源,包括爱国主义文化资源、社会伦理文化资源、家庭伦理文化资源、生态伦理文化资源等。将广西道德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之中,成为广西本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道德灌输抹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人格,严重背离了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最终导致的是受教育者对灌输式道德教育的反感和漠视。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对我国道德教育有现实意义。改变传统道德教育低效率状态,必须树立主体道德教育理念。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培育道德主体的道德判断力。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从灌输走向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道德教育必须由灌输走向对话。对话式的道德教育倡导关系思维、对话态度,又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德性的生成观,实现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道德教育联系实际生活,是构建对话式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The actual effect is a big problem in current school moral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ent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reason is that, for a long time, the meaning of morality has been dissimilated, and moral educ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kind of knowledge input and neglecting it is the life-style of human beings. By exploring the meaning of morality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author fully affirmed the rich life connotation both in the dynamic conversion between Tao and virtue and in the Taoist saying “Great virtue is growth”.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nowadays, we should reconsider and understand the moral connotation i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xplain the traditional morals in a modern way.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new moral education system such as a “life-practice” model.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005 (5)  相似文献   

20.
构建德育新理念——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