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调到镇中学时,我接任初三(4)班的班主任。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想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首先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这样才能震住学生。所以,我时时处处都在留意,准备找些“刺”拔一拔。这天,我正在讲班里新制定的纪律,发现一个男生正心不在焉地摆弄着前面女生拖在他桌上的辫子。这还得了!这不是耍流氓吗?而且还是在我讲纪律的时候。我恼羞成怒,同时也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刺”,而且还是平时颇有名气的“铁刺”。这回我非要拔一拔这“刺”,杀鸡儆猴,震震全班学生!我先让他站起来,积攒了好久的“倾盆大雨”劈头盖脸地向…  相似文献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六年制《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拔苗助长》一文有这样一句“他跑到田里,把秧苗都往上拔高了一大截”。以此推断,秧苗并没有被拔断或者被完全拔出。根据生活经验,被拔的秧苗只要有根还在土壤中,秧苗就有生的可能。可课文在最后却写道“都枯死了”。“秧亩都枯死了”,从字面可以理解为秧苗全死了。文章是否前后矛盾芽我在教学本课时,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秧苗只要还有根没有被拔断,只要有水就会再长的,秧苗能都枯死吗芽”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回答学生呢芽如果说“枯死”是一个偏义词,侧重于“枯”,这样解释给一年级的…  相似文献   

3.
《藤野先生》一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课文。以前我教完这篇课文后,常用“我的老师”或“我的×××”这样的命题来指导学生写记人记事的作文。但这样做法,不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体会。后来我重教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分析到藤野先生“惜别”赠照相这段文字时,我启发学生说:“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感情这么深,临走那一天,藤野先生会不会去给鲁迅送行?”“最后分别的地方可能在哪里?”“当时他俩的心情怎样?”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我又进一  相似文献   

4.
在“先学后导”课堂上,教师只抓住精讲点拨的时机是不够的,还得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执教的“平均数”一课.谈谈如何进行精讲点拔。  相似文献   

5.
在低年级儿童识记字形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寻找方法识记,会使他们对识记对象印象更深,乃至永远不能忘记。例如,我在教“拔”字时,先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启发学生说:“这个字我以前教过的好多同学都易出错,哪位同学能用巧妙的办法把它记住?”学生听到这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后,便积极思维,随之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1:“拔”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扌”旁,右边是“友”字加上一点。生2:“拔”字和“拨”字相似,“拨”字的短竖去掉就是“拔”。生3:“拔”字是指一个小朋友(友)在用手(扌)拔萝卜,拔不出来,急得眼泪都滴…  相似文献   

6.
我有个死党,叫“虫虫”,大家都叫她快嘴“虫虫”,至于为什么这样叫,读了本人的这篇大作,你就知道了。 我这个好友真乃天下一大活宝,淘气、任性、开朗、活泼这些性格都喜欢在她身上“打架”。坏了,你看“淘气”赢了,又要出麻烦事了。她一会儿拔拔这个人的头发,一  相似文献   

7.
某校班主任谈起这样一件事:学校开展“四美竞赛”活动,把“环境美”列为一个条件。一些班的同学为了培植好自己班管理的花园,偷偷地去拔取其它班级、其它学校的花草来栽种。值周导师检查评比时,只看谁的花园里的花草多,就表扬谁。就这样,你拔我的,我拔你的,花草都“走路”了。“走”来“走”去,有的班花园里的花快  相似文献   

8.
斯恩德要求大儿子克莱尔、二儿子卡尔夫和小女儿凯妮每天去菜园里拔除杂草。刚开始,他们经常互相埋怨。克莱尔说:“卡尔夫,你只顾往前冲,根本不管身后的草是否拔干净,总是要我重新拔。”卡尔夫说:“难道你没有看见,我拔得最多吗?你怎么不看看凯妮,我拔了一大片,她才拔了几棵!”  相似文献   

9.
张红 《班主任》2007,(1):32-33
我经常收到学生形形色色的电子邮件。大多数学生都采用匿名的形式。或反映班级情况,或倾诉烦恼,或寻求帮助。我习惯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全面地了解班级,了解学生。这种电子信件交流就这样来来往往地进行着,但突然间,一封神秘的“伊妹儿”打破了这种平静。  相似文献   

10.
“小白兔拔了5根萝卜,小灰兔拔了14根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了几根萝卜?”这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的内容。比较两个量的多少,通常我们称它为“比较减”。“比较减”是减法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教学中老师经常使“妙招”:圈重点字“比”,记住比多比少都用减法,大数-小数=相差数。在教学中,我也如此,但不少学生还会出错。午间休息时,我安排班里的几个小老师辅导,过了一会儿,罗同学来到我身边:“老师,这个题目我会做了。”我迫不及待地让她说给我听。她一边指着图(如图1)一边说:“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了几根萝卜?就要先‘一一配对’,把小灰兔的萝卜派出5根和小白兔的萝卜‘一一配对’,派走配对的萝卜就是少了的,要减去,14-5=9,9就是剩下没有配对的萝卜数,也就是小灰兔比小白多拔的萝卜。”  相似文献   

11.
“又是六(4)班的课!”看到课程表的我不免有些沮丧,原本愉快的心情一扫而光。在我眼中,六(4)班简直就是“噩梦”,“键盘杀手”、“游戏专家”、“网络大虾”、“QQ狂人”、“高级讲师”等角色一应俱全。在这样一群学生面前,课堂纪律经常被搞得一团糟,以致于每次上课都要我费尽心思与他们“斗智斗勇”。  相似文献   

12.
“又是六(4)班的课!”看到课程表的我不免有些沮丧,原本愉快的心情一扫而光。在我眼中,六(4)班简直就是“噩梦”,“键盘杀手”、“游戏专家”、“网络大虾”、“QQ狂人”、“高级讲师”等角色一应俱全。在这样一群学生面前,课堂纪律经常被搞得一团糟,以致于每次上课都要我费尽心思与他们“斗智斗勇”。  相似文献   

13.
教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光的行走路线》的时候,在引导学生认识“光源”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 “什么是光源?大家可以举例说明!”我引导同学生用自己在生活中所见 到的 现象 来给 光 源进 行 定义 。学 生 踊跃 发 言 :“我 们 地 球 上 的 光芒都是来源于太阳,所以太阳是一种光源”、“手电筒也能发光,所以手电筒是光源”、“萤火虫晚上能够发光,它是光源”、“蜡烛燃烧的时候发光,蜡烛也是光源”,“月亮在晚上发光,月亮 也是光 源”,一些 学生这样回答。 “不 对!月 亮不 能 发光 ,月 亮 不是 光 源 !” 立 刻 有 学 …  相似文献   

14.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但是,若大张旗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做出事与愿违的事。  相似文献   

15.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师:你们觉得能用“饱经风霜”来形容我吗?  相似文献   

16.
万辉霞 《现代教学》2014,(10):49-49
某日,我到基层学校借班上课,内容是《时间的概念》。由于这堂课要用到电脑,于是,学生帮忙打开了电脑。在和学生互道问候后,我却发现电脑还在慢慢启动。此时,班上的学生开始有些骚动起来,看见后面还坐着带班教师和几位见习教师,我的心中不免也有些着急。有学生在下面笑着说:“老师,这台电脑启动慢,起码要3分钟呢l”“哦,是吗?”我随口应道。突然,我灵机一动,问道:“那你们认为还需要多长时间呢?”“1分钟!”“不对,2分钟!”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既然这样,我们就来个1分钟倒计时如何?”“好!”学生们开心地回应。  相似文献   

17.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18.
“拨”是课文《八角楼上》中的一个生字,这个“拨”与“拔”是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作业中很多学生把“拔草”写成了“拨草”。鉴于此,我想了个比较直观的办法,我先把“拨”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字呀?”学生立即回答:“是‘发’字。”我接着问:“文中的毛主席在写文章时,忽然发现油灯的灯光暗了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毛主席用手轻轻拨了灯芯。”“对,这就是拨灯,你们可要记住‘拨’的右边是‘发现’的‘发’字,而‘发’的左上角的一小竖恰似一根拨东西的小棍棒。”然后我又指着“拨”字的右边说:“如果你…  相似文献   

19.
现在,部分教师还是爱在学生的作业上批一个“阅”字,且美其名曰“高效率改法”。结果,就算教师改得如何认真细致,作业发回去也没几个学生看。记得有次家访,一位家长举着儿子的作业本问我,“我儿子的作业是好还是差?”我一看,家长所示的作业本上批的全是“阅”字。对此我不敢妄下结论,因为不是我改的,但实感尴尬。家长最后说,“这样的老师,学生做对是‘阅’,做错也是‘阅’,我都会写……”他甚至向我提出要调走那个老师。我为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记汉字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形近字、同音字,很容易混淆、记错这些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不断研究、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方法,效果不错。我根据学生常把“拔”草的“拔”写成“拨”的错误,想出了一套教学方法。教学时,我这样设计:“老公公的大萝卜要收了,他用手(板书提手旁)拔呀拔,可是拔不动。他请老婆婆、小朋友、小花猫、小花狗一起来拔。那么多的好朋友都来拔(板书:友),汗都流出来了(加上一点),把萝卜拔起来了。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拔’萝卜的故事可要记牢:拔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好朋友流了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