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初三,这个词语是什么含义呢?总觉得它离我很远很远,可是仿佛在一夜之间,这种飘渺的感觉便来到了我的身边(哀怨的语气……)。我们的四楼“啊!不公平啊!!!为什么哦——为什么我们要到四楼上课???”我对着电话筒大喊。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我们温柔可爱的文艺委告诉我,定了,就在四楼。  相似文献   

2.
《海南教育》2013,(8):62-63
<正>五天时间,我一口气读完《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给我的感触那就是震惊!为什么是抚松?为什么只是抚松?长白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农村县城,因教育资源和各类条件的不足,学校的格局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西岗的2人课堂,温泉的31人学校等等都成了这个县比较特有的产物,他们看似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在抚松却不足为奇但就是这样的一所所学校在  相似文献   

3.
告诉我,绿水河,你的水为什么这般湛绿,这般清凉? 你来自很远很远的山箐。 你从密密的树丛里流出来。你的水,是树丛染绿的吗?  相似文献   

4.
姐姐     
我有个姐姐,叫玲子,外婆和妈妈叫她"阿玲"。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在我出生之前,她就不在了。外婆和妈妈常念叨她。"阿玲要是不走,该有十岁了。"她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回来看妈妈?我不知道。妈妈说,她去的地方很远很远。"格小娘是来讨债的。"  相似文献   

5.
乌云和白云     
一天早晨,一朵白云和一朵乌云在闲谈。白云说:喂,你真难看,黑不溜秋的。乌云说:你倒真白,但用处没有我大,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了。中午,一阵风吹过,白云被风吹得很远很远……暴风雨来临了,乌云身体中的水蒸气越聚越多,最终变  相似文献   

6.
燕子姐姐: 1.为什么我寄三封信,姐姐才回一封? 很忙? 2.我想买书,可邮政局离我家很远,我没时间汇钱,我可以把钱放在信里一同寄去吗? 3.为什么我在信封上画几个卡通人物, 邮局的老婆婆不准我寄? 神圣骑士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回家     
当我鼓足勇气,阴沉着脸跟孩子说今后你得一个人回家的时候,再一次面临他的十万个为什么。妈妈,为什么要我一个人回家?你不知道学校离咱们家很远吗?你不知道其他的同学都有爸爸妈  相似文献   

8.
认亲戚     
《小学生天地》2011,(7):82-83
1.布偶熊宝宝嘟嘟问妈妈:“为什么我家没亲戚?”妈妈说:“我们家有亲戚.只不过他们都住得很远。”  相似文献   

9.
地平线     
邻家的女孩晴晴捧着一本画册来问我:“地平线是什么啊?”我指着画中的夕阳对她说: “地平线是太阳的家门,它傍晚穿过去就回家了。”“那很远吗?”“是很远。”“那为什么画里有,我却看不见?”我一时语塞。地平线的印象已经模糊了。周边的商业大厦、屋村楼宇,趾高气扬地一一矗立。钢筋托起了繁  相似文献   

10.
感受拙政园     
总能说出十几处名胜古迹,总以为自己已经看过不少园林美景,然而,那些画卷似乎一直离我很远,在我记忆的边缘,构成一幅蒙咙的图。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景致从我记忆中滑落,  相似文献   

11.
阵阵秋风吹进了我的房门,窗帘随着风儿在空中飞舞,不倒翁伴着风儿在桌上摇晃,我的心也随着风儿,飘得很远很远……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心中充满了困惑。“小慧,吃饭,发什么愣啊!”妈妈轻轻地拍了拍我,“今天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菜。”说着,她夹了一个鸡腿给我。可是,今天的我,一点儿食欲也没有,因为我的心太沉重了。“小慧,你有什么心事啊?别憋在心里,那多难受呀!”妈妈关心地问道。我难过地看了妈妈一眼:“妈,这次申请入团,我又失败了!”说完后,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心酸。“哦,原来就这事啊,你干嘛不早说啊!”妈紧锁的…  相似文献   

12.
桂花香     
中秋节那天,家里的桂花树开了。桂花花香是那种不很醇厚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感觉的香气。可不知为什么,这种似乎风一吹就会消散的花香却能传得很远很远,周围家家户户都曾感谢过我家桂花树送去的清香。这使我感到很高兴,这小小的桂花花朵给人带去了这些快乐,不是一种美事吗?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因一直得不到重用而十分苦闷。为此,他专程去很远的地方找智者询问。终于见到了智者,年轻人问智者:“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呢?”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为谁     
“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这话同样适用于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为什么要做教育?或者说,教育是为了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感觉多年来我们的思路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说起来真有意思:小时候,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长大了,我写了《十万个为什么》。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那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热情的“导游”,带领着我进行了一次奇特的“旅行”——室内旅行。旅行的第一站是自来水龙头。第二站是炉子。然后依次为餐桌、厨房搁板,碗柜于。终点站为衣橱。这本书,便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著名科学文艺作家伊林(真名为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本来,旅行么,总是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总是要去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才感到新鲜、有趣。可是,《十万个为什么》所进行的室内旅行,全部“旅程”不过几米而已,旅行的地方又是司空见惯的——我们的家中。然而,每到一站,“导游”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使我发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感受拙政园     
细雨中,我细细品味拙政园,顿觉满口生香。深深地,我融入了那古朴典雅的画卷里。——题记总能说出十几处名胜古迹,总以为自己已经看过不少园林美景,然而,那些画卷似乎一直离我很远,在我记忆的边缘,构成一幅蒙眬的图。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景致从我记忆中滑落,直到我去  相似文献   

17.
记得顾城的诗歌《远和近》中写道:“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觉得学生“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语文学科是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最贴近学生情感和生活。为什么会比其他学科离学生更远呢?怎样才能让语文课更具亲和力?就这个问题,我准备从教师角色、课堂教学组织、课文内容分析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8.
星期天的早上,听说我要去省城,从未出过远门的儿子嚷嚷着非让我带他去不可。我说:“妈妈要走很远的路,你能吃得消?”他满有信心地说:“能。” 一路上,儿子望着车窗外不断闪过的风景,兴奋得不得了,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应接不暇:“汽车的门怎么会自己打开?”“为什么汽车一停,人要向前倒?”“小树为什么往后跑?”……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     
金波  雪娃娃童画 《顽皮娃娃》2006,(9):F0004-F0004
很远很远,我就看见了我的家,窗台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我还能猜得到,站在窗口的一定是我亲爱的妈妈。  相似文献   

20.
袁隆平 《教学随笔》2011,(12):11-12,27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