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应陪伴学生去发现世界,与学生一起寻找答案,调动一切因素启迪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始终围绕着问题展开创造教育主要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一切知识就都成了纸上谈兵,学生就不可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热情,教学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而且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只有在带着问题的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能激发创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教育因素如果不通过学生的参与与内化就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潜能和欲望是人的生命动力之源,是人生创造的原动力。学习的参与欲望和热情则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力之源,谁能善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谁就能创造出教育的辉煌。同时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把外在知识内化为个人头脑中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  相似文献   

4.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得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通过历史、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数学知识探索的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力求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6.
关耳 《教育艺术》2004,(2):51-51
热情是人生的太阳,是人的生命之火的熊熊燃烧。她会使人产生欲望,产生信心,产生追求理想与憧憬的源源动力。热情是创造人才、创造财富、创造未来的不竭泉源。  相似文献   

7.
吴中华 《考试周刊》2012,(80):185-185
中学生的美术创造力通常包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多向迁移力、创意表达能力等。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创造。根据心理研究,初中美术教育,创造力的培养关键是转变观念和理解,给学生信心,引发创造欲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是“引爆”。陶行知的“四大解放”,给我们“引爆”的策略以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表现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相似文献   

9.
自然课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形式训练的可能。人的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自然实验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优势则更加明显。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拙见。1利用实验,启迪学生的创造欲望“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广泛的,遇到问题总爱刨根究底,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首先得激发兴趣,唤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一是用生动感人的故事向学生介绍科学…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教育,还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郁离不开语言。“语言就是力量”,(雨果语)教师一句切理而动情的话语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乐趣、信心;相反学生的气馁、自卑、失望等也多半与教师的语言有关。语言是一种艺术,“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语言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工具,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一个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有效的评价能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课堂上,通过有效的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心理学家也认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想象,有了创造的想象,才可能有创造的行为,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提倡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推进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应努力在班级里创造小的创造性环境,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多做艰苦、细致、具体的开创性的工作。1.班集体与学生创造能力班级在学生创造力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知识日益复杂而且走向尖端的时代,很多方面靠个人能力创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创造更多的是依赖集体的智慧和行动;②单个学生的创造欲望可以在班级中得到有效保护。这种保护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而且这种安全感越强,越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③交流是解难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和创造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疑难问题,学生之间的交流既可以实现相互了解从而消除距离…  相似文献   

14.
<正>什么是创造思维?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说:"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表达事物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是要把学生从"课堂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懂得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激发起创造的欲望,增强创造的信心。培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命价值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当代青年大学生总是怀着一种神秘的心情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高校德育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健康成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满足学生了解生命的欲望,使之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在有限的人生中充分展现个体生命的价值,从而实现德育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能够刺激、引发、带动各种能力的发展,还能够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现欲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展示自我的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初中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当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自己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角度出发,积极发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目的地给学生开拓创造的空间,激发创造兴趣和欲望,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我们的体会是: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是靠创造性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一切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自觉投入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初中三年级“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时,要求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第三步战略部署实现时,那时我国将是什么情景?”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提出创造欲望与创造效果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